《政治》顧立雄:拖式2B飛彈 年底全數交貨

【時報-台北電】為加強我反裝甲戰力,國軍向美採購有「坦克殺手」之稱的拖式飛彈,交貨時程卻也一「拖」再「拖」,建案7年,至今我方仍一彈未獲,朝野立委緊盯。總算,國防部長顧立雄17日在立院答詢時,透露所有飛彈都已通過美軍測評,美方承諾,今年底前全數交貨。《紐約時報》17日報導,即將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對台灣的臨別贈言是:別對中國的挑釁言行驚慌失措,但也別對其中的風險變得麻木

根據國防部上周送至立法院的美國對台軍售進度報告,國防部2017年對美採購1700枚拖式2B飛彈,原先規畫自2022年交運460枚,2024年再補上1240枚,但至今年3月止,一彈未獲。為此,台美近期商議、重新確認交貨日期。

對美軍購僅3案延宕 藍委質疑粉飾

顧立雄昨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答詢時說,拖式2B案屬3項對美軍購的重大延宕案之一,原因是剛開始出廠時,經美國陸軍測評未通過,但目前已通過測評,年底前將全數交貨。但對於顧立雄只提3項軍購延宕,國民黨立委馬文君認為,與外界理解有嚴重差距。

顧立雄坦言,美方完成知會國會程序後,台灣希望盡快拿到武器,但軍售交貨期程明顯拉長,而他所指的延宕與否,是以美方提給我方的第一版本發價書為起算。但顧立雄也直言,發價書期程「的確常與我方建案預期有所落差」,國防部並沒有粉飾,但同意馬文君所說,一定要向美方據理力爭,整規書與發價書的期程不能落差太大。

拖式飛彈之所以能在戰場上成為戰車殺手,原因在於彈頭探針可讓戰車反應式爆炸裝甲失效。也就是可直接攻擊戰車最為脆弱的砲塔,具備「頂攻」能力。

廣告

坦克殺手反登陸 陸軍聯兵營先換裝

我國目前使用的拖式2A飛彈,採取較傳統的「銅線導引」,若遇到複雜地形環境干擾,有偏離目標隱憂。拖式2B飛彈則可擺脫有線導引,射程提升至4500公尺,不再受限於銅線長度,能大幅強化反登陸、反裝甲能力。飛彈抵台後,陸軍聯兵營將優先換裝。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拖式飛彈機動性高,多用於灘岸反擊共軍登陸舟波。也就是中共水陸兩棲戰車、登陸艇打算搶灘時,我方就能迅速反擊,若是對付空降輕型戰車,更是綽綽有餘。但如果進入城鎮戰,拖式飛彈無法發揮長射程優勢,效果就比較有限。

此外,賴清德總統近期對於兩岸關係的說詞,是走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顧立雄說,「戰略模糊」是美方一直在辯論的問題,意思就是美方維持戰略模糊的態度,讓中共攻台的想定變得複雜,永遠不能排除美軍可能的介入。

美國總統拜登在《時代》雜誌6月初發布的專訪中稱,如果大陸武力侵台,「不排除動用美國軍力」。該篇專訪先請拜登解釋,他多次提到的美軍護台說,是否包括派遣「地面部隊」?拜登稱「要視情況而定」,表示他曾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明,華府歷來「不尋求台灣獨立,但如果中國單方面試圖改變現狀,我們也不會不防衛台灣」。拜登這一說法即是所謂的「雙重嚇阻」,符合戰略模糊政策。

美戰略模糊 讓中共不能排除美介入

孫曉雅即將屆滿3年任期,預計7月初離台。《紐約時報》17日報導,孫曉雅對台灣的臨別贈言是:別對中國的挑釁言行驚慌失措,但也別對其中的風險變得麻木。

孫曉雅說,「我們老是被問說台灣到底有多危險。有人會說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類三言兩語的評述,有時真的無法反映完整實情」。但她談到大陸說,「當一個政府、一個國家、一名領導人告訴你他們正在想什麼和計畫什麼,你應該傾聽他們所說的話。」(新聞來源:中國時報─李奇叡、周毓翔、王嘉源/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