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廠、版型上雲⋯變身科技成衣公司 老牌成衣廠光隆 把傳產做成時尚業

改造工廠、版型上雲⋯變身科技成衣公司 老牌成衣廠光隆 把傳產做成時尚業
改造工廠、版型上雲⋯變身科技成衣公司 老牌成衣廠光隆 把傳產做成時尚業

文/涂憶君、洪綾襄

一般人想到成衣業,常會和勞力密集、手工導向連結在一起,但從羽絨起家,如今已成功轉型為成衣大廠的光隆,在家族第3代董事長詹賀博2013年接掌至今,大力投資新技術、改造公司門面,推動傳統成衣業很少願意改善的公司下水道工程,不僅讓財務數字更加亮眼,也讓光隆搖身一變成為「科技成衣公司」。

光隆1966年成立,如今已近一甲子,曾與台灣羽毛、合隆毛廠並列台灣3大羽絨廠。不過,在2012年以前,光隆的獲利數字其實都不盡理想,每股盈餘長期在1、2元附近遊走,但在2013年卻一舉翻上4.05元,股價也開始暴衝,那1年,擁有金融、科技產業歷練的詹賀博,正式接掌光隆。

《留才》工廠重建商辦、別墅

詹賀博說,過去在光寶科技旗下建興電子工作時,夢想是在30歲以前做上科技業的高階經理人,從來沒有回家接班的念頭。但看著光隆因為家族紛爭、經營階層空轉等事件逐漸發生,因為不希望看到祖父詹發枝一手創立的事業毀於一旦,所以開始買入光隆的股票,最後竟成為最大股東。「當時想法很單純,就是想用新的管理方式為公司服務。」

但他發現,傳統產業一直都有揮之不去的「形象」問題,廠房較破舊、薪水也沒有金融、電子業的競爭力,「對年輕人來說,一定會有心理障礙。」為了改變這種氛圍,詹賀博決定「花可能不需要花的錢」,藉此吸引更多年輕人才。

《增產》快速調出大數據討論

像是2019年在宜蘭成立的成衣開發中心,不僅提升光隆的工藝技術,更是一棟同時擁有商辦、透天別墅功能的複合式建築,一方面營造新穎的工作環境,一方面別墅區還能當作房地產出售,一魚兩吃。

廣告

另外光隆在桃園中壢有一座汙水處理園區,1982年建成至今,已經十分老舊,詹賀博毫不避諱地笑說:「原本很像是在田中間的破工廠,就算用和科技業一樣的薪資招募研發人員,人才也一定會跑掉。」所以,他也把汙水處理園區打掉重建,蓋了物流中心,同時成立新的製造研發部門,在招募人才上,果真就容易許多。

有了人才,工作流程的優化更是迫切。詹賀博說,光隆的主力產品是冬衣,複雜性高且款式多,從設計、打版到打樣,都需要投資大量的資源,對打版師傅的倚賴度高。但隨著打版師傅凋零、電腦繪圖興起,年輕人對於從事此類工作的熱忱大幅降低,所以他在2020年建置了資料庫,將過去打版師傅做的所有版型上雲,客戶如有需求,就可以快速從大數據中調出版型修改討論,「這會讓年輕人覺得雖然是從事傳產業,但感覺是在做時尚業。」

而且,過去排版仰賴老師傅的經驗,但現在透過電腦排版,不同尺寸的衣服可以同時在同一匹布上完成,布料使用率提高,就能大幅減少損耗,甚至連「改善轉檔效率」的小細節,詹賀博也不放過。「過去業務為了把PDF格式的訂單內容放到Excel,要花上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甚至變成一整天都在處理這件事情,毫無效率;但現在只要花上數分鐘,就能自動轉檔,並匯入系統。」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流程細節優化,明顯反映在財務數字的改善上。過去,光隆的管銷費用大約占到營收的16%,但如今已大幅降低,僅占約8%,詹賀博表示,未來光隆的管銷費用還會繼續降低,對於營業利益的提升就會有所幫助。

不過,光隆如今大刀闊斧進行的變革,都是「新時代的產物」,難道不怕老一輩的家族股東成員反對嗎?詹賀博指出,很多家族親戚都已經不在董事會,僅做單純財務投資,公司能配出「穩定的股利」,就是讓股東不會有太多異議的方式。觀察光隆近10年股利政策,每股現金股息都可以穩定配到3元以上,「可以發出股利,基本上就已經可以給股東一個交代了。」詹賀博笑說。

但能有穩定收益回饋股東,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詹賀博分享,光隆的主力生產據點在越南,2021年6月碰上越南疫情大爆發,工廠生產線全面停擺,但全年獲利還能達到5.15億元、創下歷史次高,靠的就是業外的資產活化和投資出場的眼光。

《營利》一次性訂單也能承接

詹賀博說,出售中國江蘇昆山的廠房、完銷宜蘭開發中心的26棟透天別墅,關係企業又在股價高檔時處分了美國上市公司VIZIO的股票,讓光隆去年進帳數10億元的業外收益。

如今,隨著越南2021年第4季解封,產線重啟,今年的光隆將與去年截然不同,本業動能強勁。他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公司流程改造帶起的效益,以及本業大幅好轉的利多,都將在今年一同反映在財報數字上。

法人指出,相較於廣越等同業追求大型客戶訂單,一次就能承作數萬件的衣服,光隆是連小客戶、少量的一次性訂單也能承接,優點就是風險分散、單價拉高,藉此獲得更高的毛利率,像是今年2月的冬奧,台灣代表隊隊服及美國滑雪板隊服都是例子。不過,不斷開發新客戶是光隆必須面對的挑戰。

身為詹賀博高中學長的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表示,詹賀博基本上就是「科技人」,做事風格和傳統成衣產業很不一樣,像是工序非常複雜的機能服,他只做小批量,但又把科學管理的想法放進去,這種模式別人做可能會賠錢,或是下一次就改接大單,「但他熱中於用科技方法做小批量高品質的機能服。」李鴻基甚至建議,光隆可以成為歐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多國個性化潮流品牌的孵化器,未來就更有機會出現長尾效應。…(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7期)

延伸閱讀:

不支援收銀?!全支付首波盟友獨漏大潤發 林敏雄自爆不敢踏進店裡

獨家》帝寶17年管家怡盛遭換 震驚豪宅圈

淨利率狠甩超跑法拉利!東哥遊艇一路飆 三大風險停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