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漲價搶劫」和「企業貪婪」的誤解:挑戰美國勞動成本上升的矛盾

總統喬·拜登正與「雜費」和企業漲價展開爭斗,這場活動可能在拜登拉攏選民並試圖贏得連任時進一步加劇。

據稱,一個新的拜登工作小組將打擊白宮所謂的「不公平和非法價格定價」。其中一個新舉措是對信用卡逾期費用實施8美元的上限。拜登的顧問表示,將對航空公司、醫療服務提供商以及售賣不斷縮小包裝的商品的其他隱藏漲價進行一系列攻擊。

好吧,真是太好了。企業確實會從毫無戒心的購物者身上攫取每一分錢。但拜登真的不能抱怨的一個最大的通膨來源是:美國工人的工資上漲。而且,拜登越是將生產重新轉向美國,這是他政府的一項重要優先事項,美國購物者就越需要承擔更高的勞動成本。

「製造商受到上漲的勞動成本的影響,他們的成本正在上升,」實時價格追踪服務Truflation的產品主管Oliver Rust表示,「重新本土化將增強美國經濟的實力,但這將對成本基礎產生影響,因為生產者將使用更昂貴的人才。」

2021年開始的通膨浪潮有幾個原因。由於與COVID有關的供應鏈問題和被困在家中的消費者需求激增,許多商品變得稀缺。國會在2020年和2021年通過了價值6萬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將大量資金注入經濟。隨著COVID退去,需求從商品轉向了被剝奪的服務,推升了旅行、餐廳餐飲和娛樂成本。

上漲的勞動成本也是問題的一部分,而一旦勞動成本上漲,它們就往往保持上升。大量政府援助迅速使美國經濟從COVID衰退中反彈出來,觸發了強勁的恢復。但這也加劇了許多行業的勞動力短缺,這種現象仍然存在。

廣告

當工人變得稀缺時,雇主就必須支付更多薪水,這正是自新冠疫情以來發生的事情,正如下圖所示。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的10年裡,包括工資和福利在內的補償成本平均每年上漲2.7%。這一數字在2020年跳升至3.6%,在2021年達到4.7%,在2023年和2024年分別達到7.2%和6.9%。在2023年第四季度,補償成本上漲6.5%,遠遠超過新冠疫情之前的平均水平。

其中一部分是由於福利成本上升,但大部分是薪水。這一趨勢相似。在新冠疫情之前的10年中,平均每年工資上漲2.5%。自2020年以來,工資平均每年上漲4.8%。

人們覺得自己似乎沒有得到很大的加薪,因為在這段2020年以來的時間裡,通膨超過了工資增長。平均而言,工人相對於價格而言處於劣勢。但這一情況後來得到了平衡,工資再次超過了通膨。

工資是「黏性的」,這意味著它們往往上漲而不下降。雇主可能不願意提高薪水,但他們更不太可能降低薪水,因為工人會離開,在勞動力市場緊張的情況下很難找到替代品。這使得美國工人薪水上漲成為通膨的一個隱蔽來源。

拜登幾乎無法指責企業提高工資過多。實際上,他做的正是相反的事情,去年他在密歇根州參與罷工,支持工會化的汽車工人要求提高工資。那場罷工奏效了。工會獲得了大部分他們所要求的,大多數非工會汽車製造商也提高了自己的工資,以保持工人滿意並阻止工會組織的努力。拜登甚至為幫助制定「藍領工人的新標準」而自豪。

US President Joe Biden addresses a UAW picket line at a General Motors Service Parts Operations plant in Belleville, Michigan, on September 26, 2023. Some 5,600 members of the UAW walked out of 38 US parts and distribution centers at General Motors and Stellantis at noon September 22, 2023, adding to last week's dramatic worker walkout. According to the White House, Biden is the first sitting president to join a picket line. (Photo by Jim WATSON / AFP) (Photo by 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President Joe Biden addresses a UAW picket line at a General Motors Service Parts Operations plant in Belleville, Mich., on Sept. 26, 2023. (JIM WATSON/AFP via Getty Images) (JIM WATSON via Getty Images)

但無論如何,事實上美國的勞動成本上升,價格也可能上漲。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如果生產率上升的幅度與勞動成本相當,或者更高,這意味著相對於成本,工人能夠完成更多的工作,這可能使價格保持穩定。但沒有理由認為到2028年汽車工人的薪資提高30%,就會自動帶來30%的生產力提升。如果生產力提升較小,汽車製造商可以嘗試通過提高價格將較高的勞動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或者吞下較低的利潤並忍受股東的憤怒。

大多數公司還通過引入自動化和新技術來控制勞動成本,隨著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系統變得更便宜和更複雜,這一趨勢顯然將繼續。但由於美國的工資和監管成本遠高於低成本國家,如中國、印度、越南和墨西哥,美國的生產成本幾乎總是會更高。這意味著任何重新將生產重新本土化或加大在美國生產主要在海外製造的產品的舉措都將提高購買美國製造產品的成本。

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興建的廠房的成本已經是在本土的四倍之多,而這還只是在建設階段。在美國製造一輛電動汽車的成本約比中國高50%,這也是電動車盈利前景黯淡的原因之一。在美國製造的太陽能面板成本幾乎是中國大陸的兩倍

拜登已簽署立法以促進美國這些產品的生產,以更好地確保美國供應鏈的安全,並在未來產業中爭取一些地盤。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但如果它奏效,只會推高價格,直到規模化和創新有助於減少美國的成本劣勢。你聽不到拜登這麼說,但一個人的漫天要價是另一個人的生計。

(本文譯自Yahoo Finance,撰文者:Rick New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