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任內最後一次國情咨文 重點關注「通貨緊縮」和稅收
美國總統喬.拜登今晚的國情諮文將重點關注「降低成本」的議題,例如藥品價格、機票費用以及「通貨緊縮」,同時呼籲對美國企業和最富有的美國人徵收更高的稅收。
拜登試圖在演講中強調多種不同的議題,希望在11月選舉前能夠改變民調下滑的趨勢,向對他持懷疑態度的選民表明他正在為他們奮鬥。
本周,拜登在美國東部時間晚上 9 點發表演講之前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大量帖子,並舉行了一系列活動,白宮的關注點已經顯露無遺。
這些言論包括醫療保險(Medicare)藥品價格談判的最新進展、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將信用卡滯納金上限定為8美元的消息,以及宣佈成立一支「打擊組」來打擊白宮所說的非法漲價的公司。
拜登的助手們還公佈了有關總統今晚將如何討論稅收的新細節。
在商業方面,總統將呼籲把企業稅率提高至28%,並將最低企業稅從15%提高至21%。他還將公佈一項新穎的計劃,以限制不斷飆升的高管薪酬,即當企業支付給任何單一員工超過100萬美元時,不再允許企業享受稅收抵免。
針對個人納稅人的提案包括重申拜登的呼籲,要求億萬富翁至至少支付25%所得稅收作為稅款,以及推動增加兒童稅收抵免。
拜登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Lael Brainard在國情咨文預告中說:「總統還將闡述他的願景,通過讓大型企業和富裕人士公平分擔,使我們的稅收法更加公平,從而降低赤字。」
在最近的Yahoo Finance Live中,PIMCO的公共政策主管Libby Cantrill表示:「這是總統可以專注於2000多萬美國人的獨特機會,如果他們在周四晚上待在家裡看國情諮文,他們可能會非常投入,可以真正講述他的故事。」
仍然有待觀察的是,像隱藏的機票費用等話題是否能夠影響選民。
在幾個月來,政府部門已經試圖吹捧這些主題,但發現美國人的注意力堅定地集中在其他方面,例如移民問題是最近民意調查中最受到關注的問題。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Siena College最近的一項調查也發現,拜登在領導能力和國家方向等問題上面臨著嚴重的缺口,落後於唐納.川普。
選民只是想聽到他明白了
白宮將會強調這些主題,總統拜登在發表演講後的幾天裡,將前往費城和亞特蘭大,並由內閣官員進行一波又一波的旅行和媒體露面。
公關主任Ben LaBolt表示,這一努力旨在「在美國人接受新聞的地方向他們傳達總統的資訊,說明他站在哪一邊」。
處方藥和那些騙人的費用將受到重點關注。
周二宣佈的新的「打擊不公平和非法定價行為行動小組」也肯定會被重點提及。這個小組將由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共同主持,重點關注從醫療保健、食品雜貨、住房到金融服務等一系列領域。
「拜登總統強調,降低工薪家庭的成本是他的首要經濟優先事項。」Brainard表示。
左翼人士Evan Roth Smith認為拜登在這些鮮為人知的問題上有機會。他是一個名為Blueprint Polling的左派團體的首席民調專家。他一直在向白宮助理和民主黨人通報這一情況。
Blueprint最近的一項民調發現,78%的受訪者認為,投資於農業供應鏈以降低食品價格將對他們個人有利。
這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其次是藥價等其他問題。
「即使這聽起來有點愚蠢,要求總統談談農業補貼以降低食品價格,但選民只是想聽到他明白了,並且他正在採取行動。」他說。
對企業美國的關注
本周訊息的一個明顯組成部分,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是反大企業的基調。
許多壓力也將集中在「通貨緊縮」上,即公司以相同價格出售稍小的商品的現象。這是拜登演講的一個突出特點,甚至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芝麻街》的Cookie Monster帳戶有關此問題的帖子。
C is for consumers getting ripped off.
President Biden is calling on companies to put a stop to shrinkflation. https://t.co/4bkX8o3irI— The White House (@WhiteHouse) March 4, 2024
最近一波的併購活動可能也會成為討論焦點,這是由於政府在最近幾年展開了一系列積極的反壟斷行動。
就在本周,JetBlue Airways和Spirit Airlines在面臨拜登政府反競爭擔憂的情況下,取消了一項價值38億美元的併購協議。
拜登迅速宣佈了這一取消,表示阻止該併購將為美國人節省金錢並提供更多選擇。
在Camp David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周末之後,拜登本人本周只露面了幾次,他在那裡努力起草演講稿,這次演講預計會一直修改,直到拜登總統今晚到國會山抵達,與在場的貴賓交談。
本周早些時候,當記者問及他的想法時,他幾乎沒有透露什麼,只是說:「你們會在周四聽到我的演講。」
(本文譯自Yahoo Finance,撰稿者:Ben Werschk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