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倍券轉換成「資產」更聰明!

作者:股海筋肉人

三倍券這次發放的金額很少,使用期限又很長,基本上不具刺激消費的效果,民眾拿去買的不外乎民生必需品、生活雜支,較難見到有人因為多了這兩千塊錢而跑去買奢侈品、甚至換了一台新車,這金額對於刺激消費不會起到太大作用。

講完了總體,現在來論個體,身為一個理性的消費者,該如何使用這兩千元呢?

有沒有人拿到這筆錢後就開始恣意消費的?有的,這邊要提到一個有趣的社會科學現象:人們對於辛苦勞動賺來的錢較為珍惜,而對於”意料之外”的錢-如發票中獎、炒股獲利、路上撿到的錢……則沒有那麼重視。就好像這次的三倍券,還沒發下來就有很多人在討論要買什麼東西...這些討論多半集中在金錢觀尚不成熟的年輕人身上,他們會給三倍券一個名子叫「反正是多的錢」,並把它放進「可以隨意花用」的心理帳戶內。

這現象其實在股市菜籃族身上也常見到,很多股民因為賺了錢、就把這筆錢當作”多的”,吃飯開始請客、花錢開始大方,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資本拿去吃吃喝喝、照顧自己照顧掉了!反之,只要賠了錢,就開始自我憐惜:「半年工作都白做了」、「我賠掉了整整兩年工資」…,開始拿虧損換算成自己的收入、然後計算起要工作多久才有辦法填回這個洞。其實操作股市有個很重要的入門課,就是放下損益相對於自己的工作間的關係。但若在工作上得不到成就感、完全就是因為”需要收入而工作”,難免會對眼前的虧損放不下,畢竟金錢就是你的時間、時間就是你的人生,盯著未實現損益那相當於一整年工資的虧損,難免真的會砍不下手。所以,為了金錢(而非成就感)而工作的人,得多想想這是不是你要的人生。

廣告

回到主題,我對三倍券的建議是完全替代消費、保留現金以謀求更好的未來。如上一段所述,這次消費券的時效到年底,從八月起算、至少還有五個月可以分批花用,相當於一個月六百元,基本上可以完全地替代生活費、而將現金留存下來。

大家都知道過去的錢與現在的錢價值不同,其實未來的錢也只會更薄,只要鈔票一直印,金錢表彰的勞動力就是不斷地被稀釋,擁有現金的人能買到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少。留下現金幹什麼呢?買房、買股、買資產。也許兩千塊不多,但萬丈高樓平地起,珍惜小錢是存到大錢的第一步。

結論是,我們得公平地看待每一分錢的價值,不要因為三倍券是躺著領就隨意花,儘量把他轉換成資產的形式留在身邊,無論金錢的大小、無論來源為何,都應該珍惜且理性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