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李長庚籲參考日本設台版TISA
(中央社記者羅元駿台北2024年09月10日電)台灣力拚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顧問、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提出5大建議,呼籲台灣應參考日本經驗,建置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同時鬆綁保險業投資個別公司10%上限等,他盼具有台灣味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能讓資產管理業成為台灣護國群山之一。
金管會指導、金融總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主辦「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政策與產業高峰論壇」今天登場,邀請行政院經發會顧問李長庚與魏啟林2人分享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與建議。
李長庚表示,根據2023年統計,新加坡、香港資產管理業規模達到4兆美元,韓國資產規模也有1.2兆美元;反觀台灣截至今年第2季金融帳已連續56季淨流出,合計近8599億美元,足見台灣民間財富充沛,若能留財,極具發展資產管理潛力。
他認為,台灣要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在金融、外匯與稅負政策,皆須更多更有效率跨部會協調與努力,才能做大做強台灣整體資產管理規模。
李長庚提出5大建議,首先,政府應思考開放勞退自提自選標的。國泰投信調查顯示,民眾認為需準備新台幣1432萬元才能安心退休,有鑑於美國401K、澳洲超級年金與香港強積金等均開放確定提撥制勞退基金自提部分得自選標的,讓民眾有更多選擇,建議台灣也能參考其作法。
第2,參照日本NISA(個人儲蓄帳戶)為列,認為台灣應以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鼓勵投資及退休儲備,將儲蓄導入投資,讓年輕人及早學習投資理財,減緩政府面對高齡化社會的財政負擔。
李長庚表示,第3,利用證券化機制讓更多商品上架,目前台灣金融資產證券化標的資產以房貸、車貸等債權性質金融資產為限,可參採新加坡不限制標的資產必須為債權的相關規定,例如可考慮具穩定收益的公共建設專案公司股權作為標的資產。
第4是利用壽險資金做大投信平台,吸引人才及第三方資金。他提到,保險業對於任何單一公司的投資不能超過10%,以及接受委外合計也只能10%的規定,目前只有台灣有此規範,建議鬆綁限制。最後則是人才培育,李長庚認為,國際金融學院可思考開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專業學程。
李長庚指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願景是期許資產管理成為台灣護國群山之一,「不是台灣有錢人不愛台灣,而是法規讓他們無法」,因此資金跑去海外做財富管理傳承,未來應跨部會合作與法規修正鬆綁,有信心達成願景目標。
魏啟林提出建構資產管理中心有多個要件,其中包含資本市場規模,他指出,目前台股市值約67兆元、上櫃債券為17兆元,有發展潛力。
另外則為積極開放金融商品,魏啟林認為,ETF資產規模持續擴大,包括ESG的ETF、REITs等。
至於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成功關鍵,魏啟林表示,需要擴大以台灣為總部的前幾大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規模,同時吸引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來台駐點。
他強調,若能吸引國際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來台,「民眾不用半夜打電話到香港、新加坡做複委託」,在台灣平台就可以做國際交易。
談及願景,魏啟林表示,建構資產管理中心使台灣強化亞洲金融資源的聚落效應,透過OBU、DBU彈性連結,加速國內資金直接投資本國各類產業,另外是建立新創產業籌資平台,培養有潛力的公司並提升國際市場能見度。
魏啟林指出,平台的建立未來更可僱用台灣年輕人、擴大就業機會,由金融業衍生至會計、法律、信託、廣告業等,提升附加價值,打破服務業低薪現況。
金融總會理事長蘇建榮致詞時表示,據統計,本國銀行存款超過60兆元、保險業資產達到36兆元、證券投信業合計金融資產將近130兆,都顯示台灣藏富於民,且有吸引國際資金和資產管理業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