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愈買愈小?小宅買氣有多夯?4趨勢促「小坪數」成首選:留意3風險

文/李寧】房價節節攀高,買房對於許多人來說儼然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再加上少子化、小家庭漸趨普及的因素,愈來愈多建商推出低總價的小坪數宅。根據內政部統計顯示,2023年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首度跌破30坪,平均約29.7坪,顯示在高房價的大環境下,民眾以有限預算換取購屋空間,使得近年來有房愈買愈小的趨勢。不過,低總價的房屋是否真那麼理想?當中可能隱藏哪些風險?

建商推案M型化漸成常態,小坪數趨勢也蔓延到中南部,內政部統計顯示,2023年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29.7坪,不僅是首度跌破30坪,也是史上買屋面積最小的一年,10年前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還有34.6坪,20年前平均買賣移轉面積則還有46.6坪,愈買愈小的趨勢顯著。

就區域來看,平均購屋移轉面積最小的是台北市的24.2坪,但相較於10年前,台北市反而變化最小,變化最大的是南部區域,台南與高雄10年來買賣移轉平均每戶就少了8坪,減少坪數遠勝於北部地區,而台中市也出現類似狀況,10年來平均建物買賣移轉面積每戶減少5.6坪。

針對房市結構逐漸改變,除了高房價促使小宅化興起,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受到「高齡、少子、獨居、晚婚」4大趨勢影響,觀察出「3人以下家戶」儼然已成為主流,她推估,建商日後將持續以兩房以下小宅作為推案主力,以符合市場需求,小宅趨勢似乎難以逆轉。

徐佳馨指出,對於購屋人來說,購買小宅除總價考量外,地段、坪數與管理將成為日後能否轉手的關鍵。

人口結構加上環境趨勢,小宅漸成一派主流,不過,在購買前仍有些眉角需要注意。根據中信房屋官網資料指出,在如今房價較高的情況下,低總價小坪數宅很難讓人不心動,但其中也藏有相對應的風險,其中有3點應特別留意。

「中信房屋」表示,「貸款」絕對是買房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於小坪數的房貸審查相對嚴格,再加上目前的小宅貸款其實審核標準都是以坪數大小為基準,「當坪數小的時候,貸款成數就會相對變低」。

廣告

這個現象最終會演變成,貸款成數會較低,而自備款就需要足夠充分,所以如果本身自備款不夠的小資族,低總價的房屋反而成為更沉重的負擔。

中信房屋提醒,購屋族在買房時務必除了總價以外,也要特別看一下單價,許多低總價的房屋,隨著坪數較低,導致單價竟然比一般行情還要高上許多。

不少建案廣告會標榜著「小三房」,但實際上卻是低坪數,「中信房屋」提醒,「千萬要特別核實實際空間大小,室內坪數小卻還想著有正常的使用空間大小,這是相對不切實際的。」此外,中信房屋指出,真想要購買低總價小宅的話,「就別被隔房的話術給呼嚨了,畢竟空間大小決定了生活品質,而既然選擇低總價小宅,就要想著會犧牲某部分空間。」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購買小宅最重要的是「格局」,影響動線,也會影響到空間使用的規劃,常看見為了把小坪數房型塞進一個樓層平面中,有些小宅戶型有狹長的走道,又或是有又長又狹小的玄關,佔面積又無法收納東西,相當浪費空間,要避免長條形、手槍型的單面採光格局,理想上當然是選雙面採光、方正格局最佳,但在小宅來說並不容易,若僅有單面採光,採光面越大越好。

另外還要注意陽台坪數是否過大,小宅的權狀空間就很小了,還配個大陽台,等於室內更狹隘。陳定中指出,曾看過陽台面積比客廳、房間還大,3個房間中,有2間僅能放下單人床,主臥雙人房也只能靠牆放置,非常不切實際。最後當然也不建議選擇坪數太小的小宅,畢竟15坪以下被當成套房,貸款成數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