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與全球共創綠色飲食新價值

全球越來越多消費者基於環境保護與動物友善的理念開始選擇蔬食,加上人口增加及氣候變遷帶來的糧食危機,無肉飲食成為潮流,未來替代蛋白革命正在興起。

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報告指出,2050年全球總人口將從現在70億人增加到97億人,整體食物需求不斷增長,又以肉類需求與消費量為最大。同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亦示警氣候變遷已加重全球糧食危機。非營利組織歐洲優質食品協會(GFI Europe)則指出畜牧業供給全球18%食物熱量,竟使用77%土地畜養動物,建議改以生產植物肉和培養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今年俄烏戰爭更嚴重加劇糧食危機。氣候變遷及缺糧的迫切需求,促使各國加速投入替代性肉品的研發,以降低對環境衝擊。

各國掀起植物肉投資風潮

市調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統計,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自2019年起以年複合成長率7.8%速度成長,2026年將增至81億美元。

韓國政府2019年將植物肉等代替食品列為五大未來發展食品領域,Lotte Food等企業陸續推出自有品牌植物肉產品。新加坡政府則以強化食品供應鏈韌性,確保糧食供應充足為目標,與美國Eat Just合作的植物肉工廠在今年動工,預計2030年實現自產農產品滿足星國人口的3成營養需求。

加拿大的植物性蛋白質市場每年以14%速度增長,政府已投入逾1.7億加元推動該產業的創新及發展。臺灣豆製產品因具有價格及多樣化的優勢,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2021年加國自臺灣進口植物肉達到3千萬美元較2020年大幅攀升1.3倍,成為加國植物肉產品第4大進口來源國。

廣告

臺灣業者的優勢與機會

臺灣素食人口超過300萬人占比高居全球第二,業者長期耕耘素食需求市場,具有領先國際的植物蛋白擠壓技術,我國業者因應市場需求陸續推出精緻、具健康概念的多樣化植物肉產品。未來如何掌握這波綠金商機潮流,帶領全球新飲食文化革命,建議可由下列面向思考:

首先,價格必須平易近人:由於植物肉廠商須持續投入技術研發,改善產品口味及健康成分,並擴大生產能力滿足市場需求,使得初期植物肉價格仍高於真肉。我國業者則有集團提供原料及垂直整合優勢,售價普遍低於國際大廠,有利進軍全球市場。未來隨國際大廠逐漸降低售價,將有助於植物肉消費市場的擴大。

其次,滿足消費者視覺與味蕾,同時也要符合消費者追求健康的需求。目前植物肉的口感幾乎可比擬真肉,添加甜菜根代替動物血紅素,讓產品在烹調中的變色過程如同真肉,加上豐富的調味,很難區分與傳統肉品的差異。然而,消費者仍對於植物肉的高鈉、高飽和脂肪量,且高度加工存有健康疑慮。

由於各地飲食文化的不同,例如亞洲蒸、煮、炒、炸的烹飪方式相對歐美國家相比複雜,如何因地制宜調整消費者能夠接受口味,是業者進入全球市場的重要挑戰。

受惠於人工智慧科技的興起,各地廚房作業系統業者以食譜為核心,串聯IOT家電蒐集使用者烹調和採買實績,同時讓消費者能連結電商平台採買食材。未來業者可思考進行跨域合作,主動了解生活者的偏好與行為,藉以掌握飲食資料,由數據分析調整研發生產方式,端出大眾普遍接受的「未來肉」。

隨著植物肉產品愈來愈多元化,餐飲市場陸續有新蔬食水餃、雞塊及肉乾零食的出現,消費者接受度仍算高,長期而言,須思考的是如何在消費者嘗鮮心態過後,讓植物肉融入大眾日常生活,除掌握更多零售及電商通路,未來IOT智慧家電的普及,能夠讓消費者「無縫接軌地串聯食譜與食材」,帶來更便利的未來新蔬食生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