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16%匯差、保單解約跑去買美債,真的有好賺?專家試算曝真實數據:9個月報酬變這樣

壽險業近日是否有解約潮、有沒有流動性問題成為焦點,在國泰金總座與金管會表態後,壽險公會與富邦人壽也陸續提出解釋,要保戶不需要擔心。

根據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常務監事廖一聰的試算,在去年下半年因為美債利率衝高而棄保單選美債的保戶,很可能是以小賠收場。

對於壽險業傳出現解約潮,富邦人壽分享其觀察表示,2022年第4季解約情況較過去經驗高,「主要是當時美元升值與利差擴大導致美元保單有較多的解約,台幣保單則與過去經驗相符」,並表示今年整體解約情況已顯著緩解。

壽險業現解約潮?富邦人壽:今年解約顯著緩解

富邦人壽觀察指出,客戶購買保險商品為長期穩定的資金規劃,且保險商品設有解約費用,客戶提前解約意願較低,2022年美國聯準會升息造成美元升值與國內美元相關商品的利率提高,導致部分對外在商品條件較敏感的客戶解約。

不過,富邦人壽強調,公司保費收入穩定且現金等流動性部位充足,惟市場變化仍大,公司將持續監控現金流量情形,並適度保留流動性部位以因應可能之需求。

壽險公會則回應指出,2022下半年保費收入低於保險給付,主要是因爲美元保單解約金上升。

壽險公會統計,2022年壽險業保險收入高於保險給付1651億元,解約金額為1兆2503億元,相較2021年的9008億增加3495億(成長39%),增幅主要來自美元傳統型保單解約金全年增加2737億(由1512億元提高到4249億元),升幅181%。

壽險業入不敷出恐陷流動性風險?公會澄清:業者擁31兆資產當靠山

去年Fed因通膨高漲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帶動利率走高及美元強勢升值。在美元雙率走升背景下,保戶持有之外幣保單若已過解約費用收取年度,並有匯兌利得時,就有轉而尋求其他收益較高美元理財商品的需求,導致整體業界自下半年起解約量逐步上升,且情況就在去年第四季台幣匯率探底(32元)、美債利率創高(10年期公債逾4%)時的10至11月達到高峰。

廣告

不過,在升息邁入末段、美元獨強走勢不在時,美元保單解約逐漸趨緩,今年1~2月整體解約金為816億,相較去年第4季峰值已下滑約40%,也讓今年1~2月保險收入3260億已大於保險給付3166億,呈淨流入94億元。

至於在流動性疑慮的部分,壽險公會澄清,欲窺知壽險公司流動性概況,並非單看保費收入及保險給付,壽險業坐擁逾31兆投資資產,每年挹注可觀利息、股利、租金及資本利得等投資收益,也可作為支應保險給付的資金來源。

因此,檢視壽險業流動性,應將業者資產端現金流綜合納入考量,而非僅著重總保費收入及保險給付。

壽險公會強調,過去3年壽險業整體平均淨投資收益超過1.1兆,2022年光是穩定性較高的利息收入即超過7800億元,較2021年成長11%,若僅就淨保費收入即斷言入不敷出,實言過其實。

保戶解約買美債真有賺?專家試算大驚:目前恐怕小賠

至於保戶解約改買美債到底有沒有賺?廖一聰試算指出,在去年六月進行此操作的保戶,僅管在匯率的部分可賺到一成獲利,但同期間美債(以美國10年期公債為例)價格則走跌15%,一來一往總報酬為負5%。

在7月進行此操作至今的保戶,在匯率的部分大約賺16%,但同樣賠掉債券價差,廖一聰估算經過9個月時間,總報酬大約僅賺1%或甚至可能小賠。

廖一聰分析:「保戶當初買利率變動型產品,追求的就是在低利情況下,若利率往上走,商品利率能跟著往上走,儘管提升的幅度不像市場投資標的走得那麼快,但基本上會跟上趨勢。」

此外,保單解約還有解約費用要負擔,廖一聰提醒大家:「除非是要重新調整配置,但如果純粹是為了追求短期報酬,最後賺錢的可能是理專而不是保戶。」


更多今周刊文章
普發現金6000元登記入帳今起不分流,注意4情況拿不到錢!「這天」記得查詢結果
幫兒買1500萬房一個步驟錯,就要被課贈與稅!地政士教轉彎「5.6萬變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