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到A+ 台灣扣件產業 疫後升級轉型路

台灣扣件產業基於生產體系自給自足的前提下,交期、品質一向是全球商譽顯赫,因此出口量長期在全球排名第二名,僅次於中國大陸;出口金額則占據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大陸與德國。

從2021年年底至2022年上半年各家扣件廠稼動率幾乎全滿,連委外的加工廠訂單爆滿到需婉拒下單量不大的客戶,即便終端客戶如車廠、工具機廠等傳出長鞭效應的警告,但2021~2022年台灣扣件產業仍創下史上最佳出口平均單價的好成績,一口氣突破10年未見成長的每公斤2.88美元門檻,2022年產值預估為2,025億元新台幣(折合約為66.4億美元),出口值預估為1,911億元新台幣(折合約為62.6億美元),出口平均單價為一公斤114元新台幣(折合約為3.7美元)。

扣件為工業之米,歐美兩地客戶占我國近8成出口,一舉一動關乎我國扣件產業未來發展。歐洲疫後通膨未恢復,被俄烏戰爭威脅到能源與糧食進口,晶片荒使得車廠面臨停工,現又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試營運在即;美國聯準會雖積極調控利率希望讓經濟軟著陸,但疫情期間造成供應鏈失衡,終端庫存難以去化。

全球產業經營面臨多個層面的高度不確定性,國際間多重利空消息紛飛,地緣政治風險在國與國的角力之間升高,台灣不僅只有半導體產業向外布局,扣件產業亦開始有向外拓展生產基地的跡象,目前廠商選擇多以東協國家中的泰國、越南以及中南美洲等享有關稅優惠國家為主。

廣告

疫情之後,經營成本大幅增加,淨利率下降,不易和長期合作客戶提升售價之餘,又因終端客戶需求減少,可能為了工廠稼動率而進行價格競爭搶單;內憂之外還有外患,RCEP各成員國已紛紛在2022年1月起開始生效,彼此減免關稅,台灣遲遲無法進入貿易協定,非常不利產業競爭力;此外,碳稅已預期會讓鋼鐵生產成本上升,身為鋼鐵產業下游的螺絲螺帽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疫情期間雖有佳績,比別的產業晚幾個月出現烏雲,但扣件產業真正的挑戰還是在2022年底浮現,歐美抵制通膨使得工業需求下降,終端客戶庫存水位去化不佳或是現金水位告急的狀況下,扣件業在2022年底第四季出現少見的訂單空窗期,延續到目前第二季多數廠商訂單未見起色,挑戰各家扣件廠的經營能力,包括能應付眼前危機的現金流以及能影響到未來存續的競爭力,包括產品、人員、綠色認證等方面。

扣件產業是台灣重要的創匯產業之一,亦為全球有名的螺絲螺帽生產聚落,歐美客戶之間口耳相傳,以品質與交期傲視全球,與全球各大產業鏈形成緊密關係。

但整體而言,大部份廠商還是以傳統的思維模式進行現場管理,業者應思考如何增進開源與節流的能力,從客戶與競爭者的角度出發。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