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攜手新纖突破「纖維到纖維」回收技術瓶頸 助解決再生PET缺料問題

工研院今(27)日宣布突破「纖維到纖維」回收技術瓶頸。與新纖合作發展聚酯織物全循環技術,藉由創新化學回收技術開發,將高染料含量廢聚酯紡織品解聚並純化為可利用的聚酯原料,大幅提高廢棄織物的回用價值,補足產業循環聚酯料源的缺口,開創台灣聚酯回收產業應用商機。

工研院與新纖合作,發展聚酯織物全循環技術,藉由創新化學回收技術的開發,將高染料含量的廢聚酯紡織品解聚並純化為可利用的聚酯原料,大幅提高廢棄織物的回用價值,補足產業循環聚酯料源的缺口。(圖/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與新纖合作,發展聚酯織物全循環技術,藉由創新化學回收技術的開發,將高染料含量的廢聚酯紡織品解聚並純化為可利用的聚酯原料,大幅提高廢棄織物的回用價值,補足產業循環聚酯料源的缺口。(圖/工研院提供)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材料循環為全球永續發展關鍵之一,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等許多跨國企業陸續承諾提升再生聚酯材料比例;服飾產業如紡織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和《氣候行動時尚產業憲章》(Fashion Industry Charter for Climate Action)也聯合發起了聲明,聯盟內85個品牌和供應商承諾用再生聚酯原料,2025年的全球回收再生用量須由14%提高到45%,2030年更希望進一步提高到90%,再生聚酯材料成為炙手可熱的材料。

台灣是全球再生聚酯材料重要供應國,技術處藉由科技專案推動國內自主化學回收聚酯技術開發,改善傳統物理回收法因多次循環程序後,而導致材料特性衰退、須降階使用瓶頸,提升國內聚酯產業競爭優勢。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說明,聚酯材料(PET)是目前最常使用的塑膠之一,廣泛應用在瓶裝容器、紡織等產業。為了協助紡織產業因廢衣物顏色混雜而難以回收再利用,工研院與新光合纖合作,透過高效解聚及再結晶純化製程的開發,並結合物料循環與製程整合設計,產製出高純度、低色度再生聚酯材料-聚合級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BHET),並完成初步材料應用驗證。

廣告

在減碳效益上,李宗銘也說,藉由低能耗的製程技術開發,再生聚酯材料碳排放量相較傳統石化聚酯新料降低約30%;與傳統紡織品以焚燒處理的碳排放量相比,其整體減碳效益估計最高可達60%。

新纖認為,「環保、循環經濟、高分子聚合產品」發展是化纖廠未來市場趨勢,公司近年開發環保回收紗,如將帛琉海洋寶特瓶回收再製成環保回收紗「SIGMA」、2020年使用海地廢寶特瓶與新光紡織合作推出「新光無限衣」等。

由於可口可樂等2030年起寶特瓶要100%使用回收PET原料,紡織業再生酯粒恐將面臨供不應求問題,「纖維到纖維」回收技術就顯得格外重要。

新纖指出,「纖維到纖維」回收技術重點在於如何去除衣物中的染料,以及如何將回收的單體/寡聚物進行純化,避免回收再加工導致色相、功能性質下降。除了再生酯粒色相及功能性質考量外,回收技術的碳足跡、可量產性亦是一大挑戰。透過與工研院開發聚酯化學回收技術合作,藉此突破「纖維到纖維」的回收技術瓶頸。

延伸閱讀

工研院成立氫能新創公司「氫豐綠能」 攜手車王電、大同建立產業鏈

英政府投資10億英鎊強化半導體 工研院:擴大合作提供先進封裝試量產線諮詢顧問

你對2035年台灣社會有何期待?工研院調查:民眾最渴望科技防災、打敗疾病、照顧很Easy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