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2023全球經濟主旋律─軟著陸、高利率、低增長

美國聯準會(Fed)在2月1日一如市場預期宣布升息一碼(0.25個百分點),隨後Fed主席鮑爾的記者會,也沒有讓市場意外,緊接在後的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等貨幣決策會議也都符合預期。具體來說,去年劇烈升息的政策已經接近尾聲,美國3月再一次調升指標利率後,貨幣政策大致底定,觀察通貨膨脹回落的速度與就業數據,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回落,有較大的機率將會走出「軟著陸」的軌跡。

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最近多次公開講話,都強調通貨膨脹的威脅即將過去,她在元月底接受媒體訪問,還堅信美國不會重演1970~80年代的通膨危機,葉倫認為目前的高物價增長並未引發薪資與物價的螺旋式上升,而且通膨的預期一直穩定。依此判斷,未來幾個月美國與主要工業國家的通膨率將會快速下滑,甚至及早回到2%的長期目標區。

市場當然歡迎「由鷹轉鴿」的央行,悲觀的情緒也已快速轉為樂觀,但是,高利率將是今年的常態,加上軟著陸、低增長的經濟前景,意味著疫情三年期間的短線炒作,不論是迷因股、破壞式創新、或是特斯拉與科技龍頭股、以及目前最被看好的電動車相關產業,股票炒作會有一定的上限。

從去年11月起漲的香港與中國股票、在農曆新年期間暴漲的特斯拉,以及半導體超微(AMD)、輝達(NVIDIA)等,基調是跌深反彈,去年跌得愈兇,彈升的幅度愈大、速度愈快,但是不論怎麼彈升,離去年初或是前年底的高點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廣告

我們就眼前正在發生的案例,可以清楚看到高利率對於財務槓桿過大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威脅。其一是在疫情期間一度是「迷因股」焦點明星的「萬能衛浴公司」(Bed Bath & Beyond Inc, BBBY),公司股價從去年11月的每股1.3美元,到今年元月中旬暴漲到5.2美元,隨即腰斬至目前的2.8美元,股價震盪極為劇烈,而公司在2月1日公開示警「可能必須提出Chapter 11破產聲請」,因為現金周轉困難,在到期的12億美元債務中,還有2,800萬美元的未償付缺口,另外給予5.5億美元授信額度的摩根大通銀行,在元月已經將BBBY列入違約帳戶。

知名案例之二是印度首富的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這家與莫迪政權關係密切、在疫情期間急遽擴張的企業集團,元月底被華爾街對沖基金Hindenburg Research發報告指稱帳務造假,引爆阿達尼旗下七家在印度的上市公司股價暴跌,短短四個交易日市值損失超過920億美元。

阿達尼集團公開資訊揭露的負債超過250億美元,另外金額不詳的股票質押立刻面臨龐大的保證金補倉壓力。阿達尼雖然在元月31日順利收齊24.5億美元的鉅額現金增資認購書,但是公司卻在2月1日宣布放棄增資,而海外公司債券在空頭對沖基金的打壓下重挫,至少包括瑞士信貸(Credit Suiss Group AG)在內的投資銀行宣布不再接受阿達尼公司債做為抵押品。富可敵國的印度首富企業集團因為高槓桿而陷入財務危機,目前雖然還不會威脅印度金融體系安定,但是後續的警報並未解除,而且確定會拖累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長。

我們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將會在「上有天花板限制、下有鐵板支撐」的大趨勢下前行。BBBY、Adani的案例正是高利率環境下,企業面臨更大的資金周轉壓力、而金融機構則必須提列更高的壞帳準備;Fed每月950億美元的QT(縮表、量化緊縮)還要持續從市場抽走剩餘資金;另外企業去庫存的工作還在半路,企業營收與盈餘的下行壓力仍大、加上高利率加重房地產市場的負擔,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天花板。

不過,中國大陸在清零政策解開之後迅速回升的消費力,不只觸發了中港股市強彈,對於全球庫存的去化也將會帶來正面的效應,緩和企業去庫存的衝擊;歐元區甫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 GDP打敗市場預期,出現正數的 0.1%增長,伴隨著歐洲股市表現相對強勁,許多龍頭企業甚至衝抵歷史新高的訊號,暗示俄烏戰爭即將進入尾聲,歐洲企業將會從中獲取巨大的結構性利益。中國與歐洲相對樂觀的前景,則將提供2023年全球經濟前行穩定的鐵板支撐。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