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視覺抄襲與AI倫理的新震撼
創作抄襲風波爭議不斷!520總統就職大典的貓狗徽章主視覺,引用商業素材圖庫重新加工,雖沒有侵權問題,但堂堂國家級設計圖案非出自原創,引來設計界譁然。而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應用廣泛,越來越多的創作將真假難辨,勢必影響向來的商業運作邏輯,也將挑戰各方的監理與應變能力。
日前國立台灣文學館實境解謎遊戲主視覺「阿龍」爆發抄襲事件,受委託廠商「蹦世界數位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經檢舉活動主視覺抄襲中國繪師Nora Qu作品「嗷嗚龍寶」,該廠商先是提出證明圖像,引起兩岸網友互嗆,後來才承認確實非為原創,相關證據也是經由偽造產出。為此台文館長林巾力率主管公開鞠躬道歉,表示未來將建立更為嚴謹的審查機制,秉持積極處理、實事求是的精神,把關圖文運用,以確保無侵害智慧財產權之情事。新上任的文化部長李遠也在立法院表達歉意。
類似的事情,今年已經發生多起。教育部每年主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年初分區評審發現,審閱的110件作品中,至少有25件疑似是用生成式AI寫出,閱讀比賽成了AI大亂鬥,這算不算是抄襲?為何學生會抱著僥倖心態一賭?其動機讓教育圈困惑。雖教育部祭出停權處分,但學者指出,現在幾乎無法分辨或證實閱讀心得是否由AI撰寫,未來相關比賽、學術倫理又該如何規範?或根本不需要辦這麼多比賽?
4月初新北市復興商工師生美展首獎作品「大鬧龍宮」,也爆出運用AI繪圖,引發軒然大波。儘管作品在初審與複審時都有老師疑惑「這樣的技術是否真的由學生畫出來」,但指導老師指證,常看見這名學生認真用iPad作畫、也都有進度,因此大家還是相信這名學生表現。校方後來是請這名學生還原繪圖過程,發現逾半都有運用AI。之後這名學生道歉,被記小過處分。但老師在逐一釐清圖檔來源,與這名學生作畫過程時發現,學生的認知與學校規範有極大差異,學生認為有些圖像可以用AI合成、後續再填顏色,或到網路取用圖像,以AI生成、重製再畫出來,因此整個作品有一半以上是透過AI進行,在他的原本認知裡,這是理所當然的過程。
這是一場校內比賽,學校的規範要學生不要用AI,是希望學生透過觀察與手腦應用,展現原創價值。但如果不是比賽?如果是商業運用?那界線在哪裡?真真假假、或說半真半假,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那又要怎麼分別?涉及到商業使用的權力分際又該在哪?
去年日本和美國也都曾爆發相關的爭議。日本主打讓使用者上傳圖片,就可以學習繪圖的Mimic平台,遭到日本的繪圖產業人員抵制,開放才24小時就倉促下線。但在美國一場超過150年歷史的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藝術競賽項目,有一名參賽者利用AI程式畫出美圖,最終奪下大獎,贏得300美元首獎獎金,引起其他畫家不滿怒斥作弊。這位參賽者艾倫(Jason M. Allen)並沒有使用畫筆或是黏土創作他的作品,而是利用AI生成算圖工具Midjourney。這個AI工具可以把使用者輸入的關鍵字,轉換成超級逼真的畫作。但他在遞交作品時早已挑明,畫家名字寫著「艾倫透過Midjourney」,說明是利用AI創作,並沒有欺騙任何人有關畫作的來歷。
AI畫作已經流傳多年,今年各企業也發布了多項AI算圖工具,讓業餘人士只要簡單打幾個關鍵字,就能夠創作出複雜、抽象、寫實的作品。這些應用程式令許多藝術設計家替前途感到緊張。他們質疑如果每個人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夠自己創作,誰還要付錢買他們的畫呢?AI畫作也引發倫理上的激烈辯論,反對者稱這些應用程式本質上就是一種高科技形式的剽竊。但也有藝術家替艾倫辯護,聲稱使用AI工具創作,跟使用Photoshop或其他數位後製工具並沒有不同。想要畫出得獎作品,依舊需要人類的創造力。
當大家開始流行用ChatGPT等AI生成工具做事,請機器人產出各式各樣的文章圖像或影片,這是一個無法抵擋的潮流?是另一次資訊工業革命,能幫助人類產業進化?還是一場新惡夢的開始,相關爭議將沒完沒了?像去年好萊塢編劇及影視工作人員長達半年的大罷工,勢必處處再發生。當合理使用的界線曖昧,版權爭端將一發不可收拾。如果你的創作不是你的創作了,侵權、抄襲、二創該由誰來定義?
當企業競相招募「AI繪圖師」時,也許我們更應該培養「AI鑑定師」,未來人類世界到底要「機本位」還是「人本位」?新的商業邏輯倫理與秩序又要怎麼建立?實在是值得各界深思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