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能源轉型不給力 限電危機恐成真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403強震當下,因震央位於花蓮東部外海,台灣本島的超高壓變電設施並未受損,因而沒有發生大規模停、限電。執政黨立委與官員立即把握機會邀功,聲稱由於能源轉型政策成效卓著,本次強震未如921地震導致全台停電。其所持理由是,地震後,既有儲能系統迅速加入供電,太陽光電也不斷提升發電量,而這兩項電力正是能源轉型的開發重點。

眾人的話聲未落,北台灣15日即發生瀕臨全面停電的重大危機。原因是當日傍晚,用電第二尖峰到來,基載電力不足的狀態浮現,但白天戰力旺盛的光電此時已完全休兵,需電孔急偏又遇上風電出力疲弱,儲能電池螳臂難以擋車,逼得台電不得不祭出北台限電方案,準備付諸實施。415當下,台電不僅讓十部抽蓄水力機組全開,啟用核電廠內四部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重啟停機超過一年的大林電廠5號機,還實施降壓供電,最後甚至要求台積電與日月光等用電大戶,啟用自備的緊急柴油發電機。一連串救急補破網的作為,雖讓北台灣驚險躲過大規模限電,但也重重打臉了主張能源轉型成功的一干民代與官員。

事實上,檢討403強震當下的電力調度,即可發現能源轉型不僅未見成效,甚至已露敗象。

強震後,全台運轉中的燃煤與燃氣發電機組有八部跳機停轉,供電能力瞬間短少320萬瓩,供電量驟減約8%。由於供電頻率隨之快速下降,且逐漸接近機組卸載的限值,系統隨即啟動自動頻率控制。作為調頻備轉的51萬瓩容量電池(含民營與台電)於兩分鐘內加入供電後,頻率暫時止跌。此時,抽蓄水力由抽水模式轉為放水發電模式,位於台中電廠、通霄電廠、核二、三廠的多部氣渦輪發電機也同時緊急起動,超過150萬瓩的供電量進入電網後,幫先前跳脫的機組爭取到重啟的時間。

廣告

值得留意的是,強震當下亦導致風機跳脫,發電量短少66萬瓩,太陽光電發電量雖在同時段增加36萬瓩,並無法補足風電減少的發電量。此外,屬於儲能系統的電池在救援期間雖多次出力,但均屬間歇性供電,維持時間僅為數十秒至百秒。儲能系統中與能源轉型無關,但可連續出力的抽蓄水電,才是在多部機組同時跳機當下,真正保住電網穩定性的功臣。抽蓄水電同樣在415的危機中,發揮及時救援的效果;而無法接受調度的光風兩電根本難擔重任。

參考國外的案例可發現,電力供給吃緊時,為能維持電網穩定性,無法接受調控的光風兩電,通常會被直接棄用;另一種情境是,短時間內產出大量光電或風電,且預估電網無法即時用盡時,調度人員也會選擇棄用部分光風電力。此次花蓮強震當下,整體電網的供電頻率驟降,為了避免機組自動卸載的連鎖效應導致大停電,台電調度處其實花了不少心力。快速啟動高機動性且穩定的備轉電力,包括電池、抽蓄水力、氣渦輪發電機,發揮了及時救援的功能。坦白說,功率緩升的光電以及未跳機的風電沒有危及電網穩定,反是幸事。

此外,作為全台輸配電樞紐的數座超高壓變電設備,並未於震後停擺,使得因地震跳脫的燃氣機組經重新起動後,得以快速重回電網。由於跳脫且無法迅速復原的機組數量遠較921時少,且即時用電量未達尖峰,有限的傳統救援電力上線後,便成功化解全台停、限電的危機,明顯無關能源轉型。

必須特別一提的是,今年以來,電力的瞬時尖峰負載最高值就出現於415當日,數值略高於3,500萬瓩,但距離2022年7月22日4,075萬瓩瞬時尖峰負載的歷史高點,尚有一段距離。然而,主計總處已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達3.43%,明顯高出去年的1.31%,而景氣回溫勢必帶動用電成長。

依照蔡政府的能源轉型規畫,核電將於明年5月歸零,雖有15.2%再生能源、50%燃氣、30%燃煤發電的占比規畫;但截至今年2月為止,前述各式發電占比分別為11.5%、43.1%及35.9%,依現況評估,無一可於2025年達標。原因是新增燃氣機組的用氣需求,在政府已規畫的天然氣接收站未全數完工前,無法獲得滿足;而燃氣發電量無法達標,燃煤發電量便無法調降。再生能源中的光風兩主力開發進度過於緩慢,也是當今政府的軟肋。截至今年2月,光電裝置容量為12.57GW(百萬瓩),風電為2.78GW,雙雙落後於20GW與6.8GW的目標值。

面對前朝展綠不順及排碳電力居高不下的既成事實,準總統賴清德究竟是照單全收或務實調整,現在就得謹慎思量。否則,今年盛夏遇上核三1號機除役且新發電機組無氣可用時,415的大規模限電危機不僅有重現之虞,更有可能夢魘成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