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美政府減免學貸,高教政策或社福政策?

美國期中選舉倒數還剩兩個多月,拜登總統在教育方面,最大的兩項作為,一直被外界所忽視。其一,6月1日宣布由政府概括承受,免除58億美元,已倒閉的不良高教機構「柯林西恩學院」(Corinthian college),為數高達56萬的畢業學生,所背負的聯邦政府學生貸款。其二,8月24日進而提出,將為人數可能高達4,000萬的學生,年收入低於12萬5千美元的個人、或低於25萬元的家庭,就可以適用1萬美元的貸款減免計畫,而且其中將有2,000萬學生得以不用再背負學貸的債務。前者是一次性的解決歷史共業,後者則因為提出的時機和金額的龐大,引發美國輿情的爭論。

「有大專院校的學歷,就可以找到比較好的工作,拿到比較高的年薪」,「學歷高,名校畢業,畢業後進入職場的起薪,就會比別人高」,這是很傳統的觀念,而且是很合理的推論。做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的大專院校,向來是學費高昂、高教品質良莠不齊,聞名於世。巔峰時期,曾經有100家分校、11萬學生的「柯林西恩學院」(1995~2005年),就是一個血淋淋的政策案例。該校的災難,讓弱勢家庭的子弟,成為它們教育承諾和美好願景的最大犧牲者。因為在不好名聲的學歷下,學生不但不能就此鯉躍龍門,脫離貧窮,還要背負根本無力償還的學生貸款,在惡性循環下,必須出面解決的,終究還是政府。

拜登總統除了解決這個陳年老案外,另外還提出1萬美元的學生貸款減免政策,以及符合特定財務困難條件助學金的學子,最多得以減免到2萬美元;而配套的措施則是,暫停償還學貸的時限,延長到今年12月底,可以等到明年(2023年)起,再開始歸還借款。

對於這項政策,根據美國公共行政學會出版的「公行時報」(PA Times),所引述聯邦總務署的調查數據顯示,1萬美元的學貸豁免(loan forgiveness),就會花掉納稅人3,730億美元;而重要的是,有申請學貸的學生家長,受惠最多是的年所得中位數76,400美元(約新台幣229萬元),且其中只有7%的家庭所得是低於貧窮線。

廣告

換言之,這個「齊頭式」而且是一次性的減免1萬美元學貸,受惠的不是真正需要的低所得階層家庭。然而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資料,截至今年第二季,美國聯邦學貸未償還餘額為1.6兆美元,僅次於美國人的房屋貸款,甚至超過了汽車貸款或信用卡未償還餘額。在期中選舉前,減免學貸的措施的確可以引起很大的關注。

但就公平問題而言,則有三個爭議。首先,進入工作職場、已經或才剛剛清償學貸的社會新鮮人,當然會有怨言。而且,無論是概括承受不良高教機構的受害學子之學貸,或是直接減免上千萬人、數以千億美元的的學貸,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而且,這些數千億美元的支出,原本還可以運用在投資性或更有效率的產業部門。

其次,家長經社地位比較高的家庭,早年在子女教育的投資,成果見諸於進入頂尖私立大學、或有戶籍的州立大學,就算頂尖大學的經費再怎麼高昂,中高階層的家長,也一樣負擔的起。所以,根本的問題在於,中下階層家庭的子女,一方面申請不到好學校,影響進入職場的競爭力;或是就算能夠以優異成績申請到頂尖私立大學,但畢業後就得背負龐大的學貸壓力。一次性、1萬美元的學貸減免,在期中選舉前兩個半月提出的這項政策措施,時機受到質疑,真正問題更得不到解決。

最後,由於美國的高等教育問題,涉及不同種族的年平均所得和所擁有的資產;一方面,最頂尖的大學錄取率,少數族裔裡面,非洲裔錄取率最高、拉丁裔次之,人口占比只有6%的亞裔,則競爭最為激烈;另一方面,無論是人數或金額,學貸申請者少、償還者多,也多半是亞裔。1萬美元「齊頭式」的學貸減免,既不能讓學貸負擔沉重者,如釋重負,每減免1萬,就要斥資3,730億美元,成本高代價大。還不如將這筆錢用在大型和中型都會、相對富裕的城市,營造「負擔得起的大學院校」(affordable college)的環境,恐怕才是解決社會階層流動的正本清源之道。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泥認購飛宏私募 攻儲能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錢景俏 5檔電池材料供應鏈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