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政府應正視癌症病人的用藥困境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知名歌手江蕙近日自爆九年前罹癌封麥,治療過程「多次面臨生死交關」。消息一出,癌症病人與其家屬所面臨的各種痛苦與難處,也再次引發各界廣泛討論。

行政院為落實賴總統「健康台灣」的願景工程,7月間提出「強化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三箭齊發,從擴大早期篩檢及聚焦精準醫療/基因檢測切入,最令人注目的是「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建立。這個癌症新藥的基金,起因於台灣癌症基金會於2023年進行的調查,發現癌友自費的比例高達64%,其中大部分用於健保不給付的藥品,三分之二以上金額超過30萬,20%超過百萬。這個報告引起去年總統大選期間三組候選人的注意,並納入政見。所以,卓內閣在上任不到百日內,就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的具體方案與時程,的確值得肯定。

行政院這個政策方案,也明確地回應了兩大癌症病友團體提出的建言,希望在三個前提之下,完成癌症新藥基金的建立。這三個前提包括:一、癌症基金法制化,於健保體系外獨立運作;二、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治療支應的落差;三、落實病友參與、建構能解決病友用藥困境與治療缺口。

該方案在醫藥衛生界引發廣泛的回響,首先,討論最熱切的是「百億基金」夠不夠?我們舉去年銷售第一的標靶療法為例,2017年美國核准的第三代肺癌標靶新藥泰格莎,我國在2020年納入健保給付,到2023年銷售金額就超過30億元,但在2022年全民健保因財源不足,把原本給付沒有轉移的第四期肺癌病人,限縮成「腦轉移」的病人,這藥一個月自費就要12萬元,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幸運的是,國人近年來購買商業保險的意願極高,在30年前全民健保開辦初期,每人平均不到半張保單,到2020年突破兩張保單之後,目前已達到五張左右。所以買得起這些保單的民眾,問題相對較小。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有閒錢或投保的觀念,而更重要的是,近十幾年來,各種新藥陸續出爐,而且一個比一個有效,好消息是許多過去的絕症,都可變成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來醫治,但問題是,病患的口袋要夠深。

在推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之前,原本衛福部的如意算盤是希望保險業者把「賺的錢吐一些出來」,經過將近一年的協商,發現保險業者吃過防疫保單的虧之後,變成鐵板一塊。而金管會也擔心未來太多昂貴新藥上市,全民健保不給付的範圍愈來愈大,恐加重保險業的給付負擔,所以修改了有關商保健保的規範,自7月1日起實支實付險要「正本理賠」,以符合填補的保險精神。

我們進一步了解健保新藥的缺口,根據台大癌醫楊志新院長的估計,光泰格莎,如果健保給付與國際全面接軌,一年可能就要100億元,而這只是上百種標靶藥物的一種。所以我們可以推測,這個缺口應該是千億的規模。這麼大的資金缺口,是兩大因素造成,首先實施了20年的總額預算制,每年可以給新藥的預算是遠低於實際需求,而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十年來正值全球新藥研發大爆發,除了標靶療法、免疫療法,還有細胞治療、基因療法,而且愈來愈貴。最新的血友病基因療法藥價高達一億元,C型肝炎的突破性新藥在2013年剛上市時,一個療程300萬元,以我國C肝病人40萬人,那我國要在2025年達到消除C肝的願景,需要治療這麼多病人,花費豈不是天文數字?幸好2020年政府和藥廠議價到十分之一以下,即便如此,每年也要將近百億的預算。

除此之外,最近流行全球的瘦瘦針,賣到缺貨,更厲害的是,這種藥,不只是可以減肥,還可以預防心臟病、腎臟病,甚至對失智也有效,美國的健保因為「必須」把有效的新藥納入,為了財源而煩惱,在台灣肯定是有錢人才用得起,因為全民健保早已捉襟見肘。

簡言之,醫藥科技一直在進步,人口一直老化,只靠目前的健保早已追不上科技的發展,而癌症新藥基金雖然受到各界肯定,但是百億的規模「杯水車薪」,而政府希望的「商保補位健保」也落空,那麼數十萬癌症家庭怎麼辦?還有其他疾病,應該也是千億級的缺口。

衛福部今年責成國家衛生研究院,邀集了國內相關領域專家與保險業者共同協商,「全民健保協同商保」的可行性,我們殷切地盼望,這個論壇在今年底提出總結報告時可以拿出一份擲地有聲,直搗問題核心的報告,並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以符合國民對新政府的期待。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