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如何避開李布林斯基定理的魔咒

經濟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定理,叫做「李布林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這個理論的意涵是,如果相對產品價格穩定時,生產要素的增長將導致密集使用該生產要素的行業產出超出比率的增加,但與此同時,其他產品的產出絕對值會減少。

把此一理論套用在國內的產業發展上,也多少反映出台灣目前產業發展兩極化的現象;亦即電子資訊、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一枝獨秀,但傳統產業、服務業的表現卻不盡理想。不過,最近在原物料飆漲、貨櫃短缺,以及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下,傳統產業和若干服務業的景氣已回溫。

由於美中科技戰、COVID-19的影響,使得電子資訊業、半導體產業的出口、生產熱絡,業績表現較佳,對台灣出口、創匯、打響台灣國家品牌形象均功不可沒。不過,它也有些副作用,例如在股票市場上,資金投入固定下,多少會衝擊傳統產業、服務業股價的表現。而且,高科技生產、投資熱絡,需要更多的水、電、人才、勞工、工業區土地等。在科技業對這些生產因素大量需求下,也會增加其他傳統產業、服務業在爭取上述生產資源的困難度,進而排擠到這些產業的發展。

在股市的表現上,台積電的市值占台灣總市值約30%。而其他電子資訊業公司,例如鴻海、台達電、聯發科等權值大,它們的股價漲跌攸關台灣股市的表現。因此,台灣除了產業的發展更需要多元化,使股價的上漲擴散至有競爭力的傳統產業、服務業以外,吸引更多活水進入股市也是關鍵。例如台灣證交所和其他國家證交所(如美國那斯達克市場)合作,吸引更多資金來台投資產業(尤其是新創企業),產業的集資能力也更可觀。否則一天2,000~3,000億元新台幣的成交金額(當沖金額不考慮在內),分配於1,800多家上市櫃企業,將產生動能不足的困境,值得政府正視。

廣告

其次,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垂直縱深很強,上中下游的布局相當完整,包括上游的IC設計、中游的晶圓代工、DRAM產業,到下游的光罩、封裝、測試等。但橫向的擴散效益仍然不足,包括若干高階化學材料、相關的機械設備等,主要仍來自美國、日本的進口。如果能夠有效吸引上述的日本、美國廠商來台灣設廠,並逐漸的本土化,如此,將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結構、範疇更為完整,使其他產業也可以融入半導體的生產體系,則對其他產業的排擠效果也會降低。

在水資源的供應方面,近年來的乾旱,造成用水多的產業一陣恐慌,但隨著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逐漸成為常態。因此,為了避免缺水衝擊產業發展,除了降低漏水率、適度提高水價之外,台灣農業的產值偏低,但用水量卻偏高也值得檢討。透過跨部會的協調,重新檢討農業上的休耕、糧食安全、用水率,以及水資源的重新配置,也必須徹底檢視、審慎因應。

在人才不足方面,除了透過租稅優惠、金卡等吸引國外的技術人才來台發展外,加速恢復技職教育,並鼓勵台灣更多的年輕人投入製造業也是關鍵。製造業的標竿廠商應多加宣傳,如今的製造業自動化、乾淨廠房、人性化的辦公室空間設計,和過去黑手式的製造業大不相同,同時也應有一套完整的生涯規劃,讓年輕人了解進入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潛力不比服務業差,才是關鍵。當然,目前教科書多以服務業及服務業的成功人士為宣傳標竿。未來教科書也應該多舉一些製造業的模範廠商、創業成功人士為案例,吸引青年人投入。

至於土地資源上,廠商進駐工業區應該和政府當前的產業政策相配合(如5+2、六大核心產業、高階製造中心、R&D中心等),如果是政府鼓勵的重點項目,則可以適度放寬容積率、建蔽率,讓企業更容易取得工業區的土地。

在電力的供應上,一般民眾的用電可以用差別取價,鼓勵更多的活動在離峰時間進行,從而可以享受較低的電價,避免在尖峰時間增加工業用電的負載。其次,智慧電錶似乎不足以全面解決缺電的現象,智慧電網的規劃恐怕是當務之急。

在勞工供應方面,台灣的製造業移工已經接近飽和,如再增加也會引起勞工團體的抗議。再加上韓國、日本也積極地引進外勞,對台灣將來取得製造業移工的機會,會有很大影響。因此,自動化、數位化恐怕是廠商無法逃避的責任。但自動化、數位化投資所費不貲,且經濟效益缺乏明確的圖像,也使廠商裹足不前,因此,透過租稅優惠、宣導、展示中心(demo center)的設計,來鼓勵更多廠商進行自動化、數位化的努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