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帶來缺工潮!他嘆:「不爽別做人再找就有」的時代已過

少子化帶來不少社會改變,其中「缺工潮」就是其中之一。有網友以自身觀察分析,認為「員工要走就走,人再找就有」的年代已過去,雇主因應局勢改變經營型態,以免因小失大。

一名網友在論壇Dcard上發文,談到自己對於少子化帶來缺工潮的觀察;他認為,少子化浪潮勢必會造成缺工,加上疫情和網路的推波助瀾,更加速缺工的發生,但無論是雇主或勞工,是否已發現正在改變的社會呢?若或持續用過去的思維工作,很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他也列出自己觀察到缺工潮對於就業市場帶來的3個改變:

1. 曾經熱門的行政工作應徵人數大幅減少

以前行政性質的職缺,在人力銀行網站一直是非常熱門的,但他發現,現在大公司的行政職缺應徵人數不如以往那麼多,甚至根本沒有人應徵,這恐怕就代表代表年輕人升學就業的趨勢改變了,許多年輕人認為文組代表「低薪長工時」,因此選擇科系時會以理組優先,加上而且現代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為工作賣命犧牲,要加班的話,需要雇主先拿出錢來談,否則會拒絕。

▼原PO指出,以往開出行政職缺都會吸引大批求職者投履歷,但近年來此熱潮已有衰退趨勢。(示意圖/取自pixabay

2. 再也不是「員工要走就走,人再找就有」的年代

此外,他還分析,現在的公司的人力需求通常是維持在「恐怖平衡」的狀態,老人一直等待機會離開、年輕人卻沒有多少人願意進來,這讓他不禁反問,假如某天恐怖平衡爆炸了呢?他也分享自身經歷,表示自己的公司已發生幾次員工大量離職,結果導致「滅科」的狀況了,加上若職缺一直乏人應徵,最後,只能找完全沒有經驗的人、甚至要求的學歷也一直下修,導致找進來的人素質也不好,無法長久留下來,缺人問題無法解決,就會陷入惡性循環。

廣告

▼原PO表示,現在想應徵到員工越來越不容易,自己公司就曾因員工大量離職,又補不到新員工,最終導致「滅科」的狀況。(示意圖/取自Pexels

3. 壓榨勞力追求成長的思維已經沒用了

自己多年觀察下來,他認為,公司應該認清「人力資源的崩潰,會導致公司營運困難」的現實問題,假如是體質差的小公司,甚至會因此倒閉,因此公司應該改變以往追求高速成長、壓榨勞力的思維。他表示,以往不少公司為了表現,常常會加入很多沒有意義、重複勞動的工作,假如員工無法辦法完成KPI,就要求員工晚上、週末假日都來加班,但這一套未來恐怕行不通了,老闆也應該放棄這種過時的觀念,因為已經很多人無法接受長時間的工作。

他也表示,自己曾親身經歷很多次因「老闆拚命要求大家加班,最後全部人離職」的慘劇 ,他解釋,若公司本來可以完成80%的KPI,卻因人力流失,最後甚至50%也無法完成,難道不是更慘?他也示警,現在的中高階主管通常是50歲上下的中年人,他們的思維還一直停留在「KPI沒辦法達標,就加班繼續工作」的觀念,甚至下班了還一直傳LINE給屬下追殺他們持續工作,搞得大家苦不堪言,壓力和怨氣累積到某一天,就很可能迎來一次大崩潰。職場環境如果不友善,員工全部跑光光,剩主管苦撐,工作經驗也無法傳承,工作品質也沒辦法提升。

這篇分析引來網友們討論,有人認同原PO的分析,表示主管的確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只用自己當年那一套管理員工:「50歲多的6年級多也經歷過低薪長工時,但換了職位,雖有其壓力,卻仍只能照前人的方式管理員工,然而ㄧ些公司經歷過調整,不需要這樣管理仍可成長的,那些還存在壓榨員工公司,腦袋不想轉變的高層仍不少,是說有些年輕的3-40歲創業老板是這樣的,新創電商有些也低薪高工作量」,也有網友指出「員工要走就走,人再找就有」,這句話就充分反映了以往雇主高高在上的心態:「用慣老闆的態度來管理公司,搞到『滅科』和找不到人的惡性循環,也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但也有網友認為,雖然缺工潮湧現,但外包風氣也隨之興起,公司未必會擔心無法聘到員工,因為很多工作都直接外包了,公司還省下了要給固定員工的勞退和勞保:「這個時代 就是外包時代,什麼都可以外包,會計、資產管理,甚至連業務都可以外包」。

(封面示意圖/取自Pexels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養不起、拒生難解 專家揭「高房價弱化」可能性

學生僅82人! 「高虹安母校」7月退場 這間女中明年跟進

坐等「新青安」5年後崩盤?內行人戳真相:罵個幾年就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