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競爭雖劇 台廠仍是AI巨頭最佳盟友

台灣在科技產業上中下游布局完整,且群聚效應顯著,可提供國際AI巨擘所需的重要製造環節,無他國能敵。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在科技產業上中下游布局完整,且群聚效應顯著,可提供國際AI巨擘所需的重要製造環節,無他國能敵。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因為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等九大CEO開講,瞬間讓台灣成為全球科技界焦點,主講者不但陸續釋出新產品或平台、技術藍圖,還積極拉攏台系上中下游的科技廠商,顯示國際科技巨擘力拚人工智慧(AI)商機,更凸顯我國在AI供應鏈的高度競爭力與重要性。

當然,這也意謂著未來不論輝達、超微(AMD)、英特爾(Intel)、谷歌(Google)、Meta(臉書)、微軟(Microsoft)、安謀(ARM)、亞馬遜(Amazon)等業者在AI領域如何激烈競爭,皆無礙台灣科技供應鏈的「軍火商」角色。

輝達不斷延伸其鎖定的需求端,搶占從雲端到邊緣運算、消費者及企業到國家的商機。在雲端伺服器上,輝達宣布2026年將進入Rubin平台,另外亦釋出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技術、Omniverse符合物理原理的渲染與模擬技術、Isaac AI機器人開發與部署技術、Jetson AGX Orin技術等供給端的布局。至於超微則是推出AI伺服器「Granite Ridge」的Ryzen 9000系列,而代號「Strix Point」的第三代超微Ryzen AI筆電處理器,號稱是全球最好的Copilot+ PC處理器,再者2025年將亮相的MI350系列,會以3奈米製程打造,2026年更會推出MI400系列,此外超微也預告第五代EPYC產品,代號「Turin」。

廣告

■台灣上中下游供應鏈布局完整,無他國能敵

事實上,台廠為全球AI掌舵者的最佳盟友,等同我國在科技產業上中下游供應鏈的完整度高,且群聚效應顯著,可提供國際AI巨擘所需的重要製造環節,此則是台灣相較於美國、歐洲、韓國、日本的強項。而國內可提供AI的重要供應鏈主要包括IC設計服務(如創意、智原、世芯-KY、M31、晶心科)、IC設計(信驊、新唐、譜瑞-KY、聯發科)、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半導體封測(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半導體通路(益登)、電源供應器(台達電、光寶、群光)、散熱(雙鴻、奇鋐、超眾、建準、台達電)、PCB(金像電、博智、健鼎)、高速CCL(聯茂、台耀、台光電、金居)、ABF載板(欣興、南電、景碩)、機殼(勤誠、迎廣、曜越)等、連接器(嘉澤端子)、主機板(華擎、技嘉、麗台)、伺服器品牌廠(技嘉)、伺服器代工廠(廣達、鴻海、緯創、緯穎、英業達、雲達)、工業電腦(新漢、立端、宸曜、研揚、研華、凌華、艾訊、光寶科、神達、宸曜、新漢)、邊緣運算(宏碁、華碩、微星、圓剛、安提國際)、機器人運用(巨大、台達電、緯創、和碩、鴻海、所羅門、達明機器人、廣運)。

■以硬體扶植軟體,補強台灣AI環節

整體而言,AI從雲端伺服器再延伸至邊緣運算的部分,例如AI PC、機器人等,2024年尚處於發展的初期,議題的熱度會高於實際上的效益,以AI PC來說,其將是漸進式普及的過程,2025~2026年發展才會逐漸成熟。儘管如此,預計AI PC對台灣科技產業仍將具有加持的效應,除了相關電子零組件、PC品牌廠商將受惠外,對於半導體而言,台積電是最大受益者,其次為高速傳輸IC設計、電源管理晶片、IP矽智財族群。

實際上,國際科技大廠競爭雖將加劇,尤其是輝達與反輝達陣營的較勁日熾,但台廠將為AI巨頭們的最佳盟友,作為各方積極爭取在供應鏈合作的對象,顯然台灣應保握此產業順風車,持續在硬體製造技術上拉大與其他競爭國的差距,同時藉由國際AI巨擘期望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或算力中心的機會,能在AI軟體與演算法上進行交流,補足台灣較為需要強化的AI環節。

同時由於台灣科技產業乃至於半導體業已成為AI世代下國際大客戶積極拉攏的對象,我國也正處於全球科技供應鏈的中心,此局面將有利於美台之間的交流,特別是在AI層面進行強強結盟,美方或許也將藉由與台灣的合作,加大領先中國大陸AI發展的差距。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光早盤大漲逾9% 記憶體族群歡騰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