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強化供應鏈永續韌性 從提升透明度開始

在眾多危機事件當中,來自供應鏈且出於永續面向的危機往往最難預警,衝擊也最難管理。圖/freepik
在眾多危機事件當中,來自供應鏈且出於永續面向的危機往往最難預警,衝擊也最難管理。圖/freepik

台灣證交所於2022年公布新版「上市上櫃公司風險管理實務守則」,建議企業設置董事會層級的風險管理委員會。企業風險管理體制的法治化,顯見此議題之於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當風險成為現實,即形成危機事件。在眾多危機事件當中,來自供應鏈且出於永續面向的危機往往最難預警,衝擊也最難管理;而企業對供應鏈永續資訊與現況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影響了企業應對來自供應鏈衝擊的處理能力。

企業應變危機的能力即為營運韌性。韌性愈高的企業代表愈能從危機中重回營運狀態,反之則愈為脆弱。現今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樣態多元,世界經濟論壇出版的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即指出超過十種高感知度風險,議題包含相對可控的人才流失、能源危機,與不可控的區域衝突、氣候變遷。

與此同時,聯合國全球盟約(UN Global Compact)於2023年亦出版「危機時代中的企業領導力」報告,調查全球CEO對於危機的觀點,能源轉型、氣候變遷與不公平等多重社會問題所造成的脆弱性,都是CEO們最關注的面向。

■氣候衝擊、勞動人權

都可能增加斷鏈風險

前述兩份報告均指出永續風險對企業已形成實質且重大的衝擊,故企業面對永續風險以及相關危機事件的能力亦成為其韌性指標之一。然而,環境與社會面的風險往往較不可控,當企業的斷鏈風險不僅出於供應商的品質、區位、價格,而與其氣候衝擊或勞動人權等永續議題有關,將成為更難以鑑別與管理的問題,且影響深遠、衝擊程度難以評估。在UNGC的報告當中,CEO們即指出供應鏈愈往上游的永續資訊可信度愈低、難以管理的狀況,已形成了複雜且結構性的企業危機,來自供應鏈的永續衝擊相較於其他衝擊也更不可控,致使供應鏈永續危機成為企業韌性度最薄弱的一環。

廣告

「供應鏈斷鏈」已被廣泛認定為一種重大營運風險,而法規和市場對永續議題的重視又使斷鏈的問題愈趨複雜,使得「如何增進供應鏈永續韌性」成為一道備受關注的命題。勤業眾信永續供應鏈管理團隊由長期輔導企業推動永續供應鏈管理的經驗,建議企業面對此問題時應從以下幾點出發,以永續與韌性的角度重新打造供應鏈管理的機制:

■三步驟強化供應鏈管理

一、以產品/服務生命周期為基礎,盤點價值鏈環節

企業應以生命周期角度分析與營運相關的價值鏈,了解上游、自身、下游的真實樣態,並盡可能提高價值鏈各環節資訊的能見度。唯有正確且真實的資訊,才能成為管理的依據。

二、分級分類、由近而遠打通供應鏈,進行精準化管理

企業應根據生命周期的分析結果鑑別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供應商樣態,嘗試鑑別二階、三階與以上之供應商,評估各階供應商可能面臨的風險型態,藉此提高資訊的透明度以即時掌握危機事件與可用資源。

三、供應鏈議合與培力,生態系共好

上述工作的執行都必須仰賴供應鏈夥伴的配合,而常見的問題就是夥伴不了解推動永續的目的或是該如何推動,因此企業應與價值鏈上下游的所有企業溝通說明,積極交換資訊或規劃教育訓練,增進相關業者對於永續與風險的認知,共同提升消弭風險、提昇競爭力。

危機就是轉機,韌性就是將危機轉化為商機的能力,而提高供應鏈永續韌性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就在於盡可能提高整條供應鏈的永續資訊透明度,要先了解風險才能管理風險,透過了解供應商的永續管理現況、需求、所面臨的風險和實質發生的危機事件均得以被鑑別出來,進而提前因應風險,規劃管理與應變措施,以提昇整體供應鏈的韌性,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商業環境下,避免風險並同時創造最大的企業價值。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明年Q4龍潭廠正式啟動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