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如何讓台蕉穩產、穩價、穩收入

近來台灣南部香蕉陸續傳出產量過剩致價格暴跌,已不敷生產成本,蕉農叫苦連天。適逢九合一選舉,為避免問題惡化,擾動選情,官方即刻啟動去化收購機制(每公斤5元),來安撫蕉農。一如過去,國內香蕉價格終有回穩的一天,只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已經成為台灣農民揮之不去的夢魘,政府若還只想依賴補貼撒錢來解決問題,不僅將造成國庫龐大負擔,長期下來農民也容易養成依賴心理,成為溫室花朵不堪國際同業的強力競爭。

其實國內香蕉價格崩跌關鍵在市場。由於外銷市場有限,香蕉在台灣屬於價格容易因產量變動而產生大波動的水果,政府雖大張旗鼓成立農產品外銷國家隊-台農發,並花費很大的金錢及力氣在拓展中國以外市場,卻明顯不如預期。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前八月台灣香蕉出口數量僅1,294公噸,較去年同期2,612公噸減少超過5成,且幾乎全部集中在日本市場,其他國外市場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帛琉、新加坡、美國等均掛零。

即便日本市場近兩年也出現萎縮警訊(2020年台灣香蕉出口到日本3,334公噸,2021年出口日本2,955公噸);2022年1~8月日本香蕉進口數量為72.86萬公噸,總額為800.6億日圓,主要進口國為菲律賓(占77.8%)、厄瓜多(占14.6%)及墨西哥(占6.57%),台灣只占相當低的份額,顯現台蕉在拓展外銷市場上,遭到其他國家產品的激烈競爭並未取得價格及品質優勢。

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進口香蕉的總額為161.3億美元,主要進口國為美國、德國、俄羅斯、比利時、日本及中國,占進口總額近半數。居首的美國2021年香蕉進口數量高達459萬公噸(有機香蕉進口量為55.5萬公噸),總額達18.8億美元(傳統香蕉每公噸461美元,有機香蕉每公噸582美元),主要來自瓜地馬拉、哥斯達黎加、厄瓜多、宏都拉斯、墨西哥及哥倫比亞,此與地域和貿易關稅有關,近年來菲律賓、越南、泰國、印度、中國生產的香蕉也都順利打入美國市場,尤其越南香蕉在食安把關嚴苛的歐盟和日本市場大有斬獲,該國香蕉在口味、品質、價格上取得相當優勢並善用品種差異性、反季節特性及成本優勢,值得蔡政府虛心檢討。

廣告

基於風險管控,即便是日本市場,蔡政府同樣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應針對美國、歐盟等潛力市場,做好調查工作(包括關稅、當地消費者偏好、消費季節、通關檢驗、物流與當地產品競爭性等)並善用當前台美關係空前緊密,透過台美相關經貿協商,爭取將台蕉順利賣進美國市場。

中國大陸香蕉產量高居世界第二位,但因當地消費量大,每年仍需自國外進口上百萬噸的香蕉,目前主要進口國為菲律賓、柬埔寨、越南、厄瓜多等。台灣香蕉曾於2020年出口到中國大陸(343公噸),後因故中斷。在商言商中國大陸有市場、離台灣還是個值得重視的市場,除加強藥物殘留及病蟲害防治外,可設風險管控機制,避免重蹈鳳梨、蓮霧、鳳梨釋迦覆轍。

台蕉銷售以生鮮為主,加工品行銷數量金額有限,有待加強。加工確實是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緩解生產過剩的良方(如東京香蕉蛋糕、韓國香蕉球球餅、香蕉紙、菲律賓香蕉脆片、香蕉皮果醬等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蔡政府經常鼓勵加工廠收購次級品來加工,雖然可以稍解產銷失衡困境,長久下來卻會在消費者心目中烙下不良的印象,不利品牌建立和加工品行銷,應改變方式,改以優質原料配合先進技術、設備或配方,形塑優質台蕉加工食品品牌,品牌強則產業旺。

隨著科技的創新研發,想穩住農產品產銷不再只靠經驗,看老天,除積極進行品種和物流改良外,可以運用資料科學和資訊技術如物聯網、雲端運算等來蒐集大量有用的產銷資料,經專業演算分析後,即時提供給農民做為當季種植決策參考,避免盲種,並建立智能價格暨市場預警監控系統(國外已有多種商用系統),事前備妥各種緊急應變方案,勤加演練修正,有備無患,才是農業「穩產」,「穩價」,「穩收入」的良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