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大陸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新冠病毒宿主仍在擴張

【時報-台北電】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發表一文章,該文章指出,新冠的宿主正在擴展,且尚未結,其中,動物園中的貓、狗、獅子、老虎、水貂、雪貂,曾通過接觸新冠患者而感染,有必要對易感染野生動物進行大規模新冠篩查,以監測新冠感染和突變狀況。

CCDC WEEKLY近日刊出觀點文章「Perspectives:COVID-19 Expands Its Territories from Humans to Animals」,兩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科學院與中國疾控中心,通訊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

文章指出,除了人類以外,一些哺乳動物也曾感染新冠。其中既有被圈養的動物,也有野生動物。例如,動物園中的貓、狗、獅子、老虎、水貂、雪貂,曾通過接觸新冠患者而感染;在人類進行的感染實驗中,兔子、豬、狐狸、果子狸等被認為是新冠的可能易感染宿主;自然界中,則發現雪豹、美洲獅和大猩猩感染新冠。

而在上述感染事件中,水貂曾引發廣泛關注。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的報告「Transmissionof SARS-CoV-2 on mink farms between humans and mink and back to humans 」中介紹,2020年4月23日和25日,荷蘭首次發現兩家水貂養殖場檢出新冠病毒,97名受試者中有66人感染,之後又有十多家水貂養殖場發現感染事件。測序表明,感染新冠之後,水貂體內出現病毒變種,且可以傳回人類,導致進一步社區傳播,為了防止這種持續的傳播,當地撲殺了大量水貂,但也讓相關產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廣告

該文章指出,大多數動物感染出現在人類飼養的動物身上。不過,新冠正在走向「野生」。研究顯示,2019年和2020年,在美國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上分別發現了1個和3個陽性抗體樣本。2021年,該動物的樣本抗體陽性率顯著提高,達到了40%。野生白尾鹿的感染是否由人類引入,目前尚不清楚,但陽性抗體樣本增多,表明新冠病毒已在野生白尾鹿中傳播。

文中指出,冠狀病毒的宿主擴展已得到充分證實,新冠病毒的宿主擴展仍在繼續,這一擴張對人類社會將產生影響。

以野生白尾鹿為例,這一種群在北美洲地理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約3000萬隻),在野生動物康復、實地研究、實際保護工作和一些與野生動物相關的旅遊、投餵、圈養、狩獵等諸多活動中,人類可與其產生接觸,這增加了新冠病毒從野生動物傳回給人類的風險。

此外,許多其他野生動物,也可能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野生白尾鹿或感染者而感染新冠。一些實驗研究表明,埃及果蝠、狨猴、獼猴、田鼠和北美鹿鼠等可能對新冠易感。

文章指出,大多數陸地野生動物對於新冠易感性尚未測試,上述實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海洋野生動物(尤其是海洋哺乳動物)對新冠易感性的研究仍然缺乏。人類頻繁的海洋活動,如海洋養殖和海洋捕撈,會高頻率接觸海洋生物,如果存在易感新冠的部分海洋生物,人類可能會將新冠病毒傳給它們,更糟糕的是,新冠病毒可能繼續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傳播,從而產生新的新冠變異體,構成對人類的未知威脅。

而新冠病毒在擴展動物宿主的同時,其原始宿主仍無定論。現有研究認為,蝙蝠源冠狀病毒RaTG13基因組與新冠病毒的基因組最為相似(96.2%),不同國家也發現了幾個與新冠病毒高度相似的蝙蝠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然而,源於蝙蝠的冠狀病毒需要經中間宿主獲得足夠變異才能感染人類。有報告稱,馬來穿山甲中發現了相關病毒,RBD區域與新冠相似,但其總體基因組相似性均較低。

對於任何大流行的病原體而言,追蹤原始宿主對於了解病原體演變和預防未來暴發至關重要,但目前為止,蝙蝠是否是新冠原始宿主、從蝙蝠到人類的傳播途徑仍是未解之謎。(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林至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