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價跌+需求弱 德企在中踢鐵板

【時報-台北電】中歐貿易爭端加劇,引發歐洲業界擔憂。德國海外商會聯盟(AHK)17日公布報告顯示,價格下跌和需求疲軟是德國企業在中國面臨的兩大難題。對於歐盟宣布向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額臨時關稅,商會擔憂此舉恐適得其反。

法新社報導,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對186家德國會員企業進行調查,其中61%表示價格壓力是迄今為止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此外,中國作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之一,近年來占德國企業銷售額一大部分,但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的需求疲軟問題,也隨之成為德國企業另一大擔憂。

調查顯示,共75%企業表示其所在行業產能過剩,進而影響許多企業業務。德國之聲引述中國德國商會上海地區董事會主席柯曼(Clas Neumann)表示,在政治方面,德國企業在中國需要公平的競爭條件和透明的法律環境。

本次參與調查企業中,汽車製造商占21%,近年在中國電動車快速崛起背景下,歐洲車企不僅要努力適應中國車廠在全球市場快速擴張的產業格局,如今更面臨在歐洲本土與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中國大廠展開激烈競爭。

德國為首的成員國反對實施高額關稅政策,中國德國商會華東及華中地區執行董事馬銘博(Maximilian Butek)14日表示,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關稅無法保護德國製造商,儘管價格壓力是產能過剩造成的,但企業界認為只有提高競爭力才能生存。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19日起將訪問韓國和中國,對關稅議題進行討論。外媒引述消息指出,德方樂觀認為,能透過與中國的直接談判找到解決方案,於關稅生效前有達成協議的空間。(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晴安/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