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分析師警告,銀行危機屬熊市末期大跌徵兆,籲避開大型科技股

【財訊快報/陳孟朔】向來扮演美股「空頭」最佳啦啦隊隊長角色的摩根士丹利(大摩)知名分析師威爾森(Michael Wilson)認為,美國地區銀行爆發危機,代表著美股熊市結束前、進入大跌週期的開始。 威爾森在最新一份證券報告中顯示,銀行業危機預料導致銀行收緊信貸,而不是聯準會(Fed)重新啟動量化寬鬆(QE),結果是美國經濟增長嚴重受限制,投資人開始普遍相信經濟前景暗淡,加上拋貨行列,導致股市大跌。

根據威爾森的觀點,為保持瑞士金融業穩定,瑞士銀行被迫收購瑞士信貸,正是熊市末期的徵兆。「進入熊市末期的劇烈下跌時期,標普現水準仍未具吸引力,風險溢價需由目前的230基點,大幅推高至400基點,才具吸引力。」

威爾森呼籲投資人持有防守性強股份,避免持有增長型的科技巨擘。

這位準確預測去年股市大跌並在10月反彈的威爾森在報告中寫道,「Fed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為銀行存款托底的情況下,許多股票投資人在問,這是否是另一種形式的量化寬鬆,我們認為並非如此,這可能代表熊市開始走向終結,因為信貸可得性的下降將令經濟承壓。」

3月矽谷銀行倒閉以及瑞信股價大跌,引發對全球金融體系健康的擔憂,嚴重衝擊金融市場。「這正是熊市結束的方式——一種事前不可預見但事後看來十分明顯的催化劑,迫使市場參與者承認眼前的現狀。銀行業持續動盪應該會使投資人在信貸環境受限的條件下關注惡化的增長前景。過去一週發生的事件意味著,信貸可得性正在下降,這可能是勸服市場參與者相信獲利預估過高的催化劑。信貸緊縮的風險已經大幅增加。」

他預計,隨著第一季財報季臨近,分析師料下調企業獲利預期,而企業也準備大砍業績指引。

這位策略師建議部署防禦性、低beta類股和個股,同時警告不要相信大型科技股不受增長擔憂影響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