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看台灣總統大選 開票結果可衡量政經關係

在2024總統大選倒數時刻,ECFA議題一再浮上檯面,外資法人認為,大選結果可視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政經關係的判斷,也有國際市場研究分析師指出,台灣長年以來的每年貿易出超,完全是倚賴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龐大出超墊起來的,如果大選之後的政治新局是勒緊兩岸關係,就要小心台灣恐怕會變成入超國。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出,進入大選期間台灣經濟正在好轉,出口、工資和股票都在上漲,此趨勢使得經濟狀況躲開選舉鋒火,經濟也成為次要的選舉議題;但台灣經濟的長期展望實際上取決於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深化或疏離是兩個絕然不同的方向,對台灣來說,經濟和政治是不能輕易分開的,後續對台灣廠商的影響才是關鍵。

外資法人認為,經濟向來是任何選舉的關鍵部分,但在台灣總統大選中的發酵功能,比人們想像的要弱,2023年經濟放緩似乎並未對執政的民進黨造成太大影響,部分原因是消費彈性和勞動市場強勁。此外,艾西亞指出,無論哪一方獲勝,隨著出口再次加快步伐、以及政治不確定性的減少,短期內都可以期待順風車。

CRIF研究團隊亦指出,中國大陸提出中止兩岸ECFA早收清單中的部份產品,看似只會影響少數的企業,實際上兩岸產業供應鏈完整,也是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布局的關鍵,台灣一方面自中國大陸賺取外匯;一方面也自中國進口的前五大類產品,有電機、機械、化學材料及其製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光學及精密儀器等設備,是互利雙贏關係,「懂得一點經貿的人都知道」,台灣每年的貿易出超,完全是倚賴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龐大出超墊起來的,如果失去對中國大陸的出超,台灣就會變成入超國。

廣告

歐系企業分析,中國大陸仍然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儘管其占比從2015年至2019年期間的平均40%,已下降至去年的35%。自2020年以來,亞洲其他地區作為台灣市場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及至2023年的占比突破30% ;同期,美國的出口比例從12%攀升至17%,其中半導體出貨量成為關鍵主題。

CRIF研究團隊認為,基於地緣政治因素,台灣對大陸降低產業風險、減少投資與出口,方向固然正確,但尋求與大陸脫鉤的時機尚未成熟,兩岸產業仍應尋求對話。艾西亞亦認為,台灣的新領導層會把經濟重心,西移至中國大陸或其他方向,都是經濟和政治不輕易分開的決定。

惟,外資同步呼籲,新領導人也應考量在台灣長期投資的外國投資者,恐怕已越來越不願意承擔台灣國家的風險,「這是(在台灣投資的)一片烏雲!」。外資會問自己、也到處問人:台灣經濟與中國大陸經濟的關聯程度會如何?

至今,外資相信,如果真的發生兩岸產業脫鉤,不會來自於新領導人的政策強迫脫鉤,而是產業隨「全球供應鏈移動」的速度布局的自然形成。

CRIF試算,以2023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為基礎平均每年衰退5%,台灣整體出口平均每年成長3%,推算至203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占比仍然達20.05%顯示兩岸經貿仍然會有相當的連結,這個「現實」及「務實」的觀念必須要有。台灣若頓時失去大陸貿易順差的依託,就是將成為貿易逆差國,並不利台灣經濟發展。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穩住百年老店!最年輕的台酒董座 把威士忌推向國際
一次領10萬!勞動部1補貼明日起跑 限期2周動作要快 申請資格、流程一次看
兆豐金增資每股33元穩賺不賠? 別聽到價差就衝動 達人:少看2點還是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