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台灣MMF基金占比 勝歐美

【時報-台北電】台灣共同基金市場總管理資產(AUM),面臨市場波動、投資人贖回等多重影響,今年第一季新冠疫情期間縮水超過6%,其中的貨幣市場基金(MMFs)大致保持穩定,及至3月底MMFs總資金規模下降3%至新台幣7,700億(約257億美元)。

相較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兩大類被大量贖回,單季總規模下降超過10%,整體基金市場單是占比第一的ETF和第二的MMF,就拿走了將近七成的大餅。

統計全球共同基金市場的惠譽國際表示,台灣ETF在2019年底成為台灣共同基金市場最大類型商品,今年第一季市占率達45%,MMF因此退居第二,但占整體台灣共同基金市場的21%,仍高於美國和歐洲,同時台灣MMF的收益率,在3月底仍然相對較高。基於台灣ETF和MMF的國際高表現,惠譽信評為此專為台灣市場成立監看小組。

貨幣市場基金被法人投資者、高資產客群或中型企業,用來當作資金調度的操作工具,產品特色十分明確。惠譽研究團隊指出,台灣MMF的發行期限,從監管角度最長可到180天,美國和歐洲為60天,發行期限太短或太長都不利,台灣MMF發行期自2018年有所增加,2019年的平均發行期限已到100~110天,遠高於其他大多數市場,因此台灣MMF的市場風險狀況高於歐洲或美國MMF。

就MMF的資產配置來看,惠譽認為,台灣MMF大致顯得穩定,因為配置在商業票據(CP)部位上升。目前台灣MMF的資產配置主要投資於定期存款(TD),回購和商業票據,商業票據增加對流動性管理是有利的。回購在台灣被廣泛視為流動資產,因為它們可以在到期前進行談判和終止。至於定期存款部分,由於台灣隔拆利率在4月底降至0.074%的最低水平,惠譽認為,最終將反映在MMF的收益率走低。

在台灣MMF的信用質量部分,根據適用法規,台灣MMF允許投資評等「BBB(twn)」及以上的資產,過低評級資產的曝險將增加違約風險,尤其當前疫情期間的市場壓力下顯得特別脆弱,所幸惠譽監看的11檔MMF,經由下行壓力測試,這些基金的評級仍然穩健。(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