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叢林裡你是掠食者還是獵物?讓人上癮的遊戲化投資

股票交易模式的變化持續影響散戶的投資行為。過去散戶投資人買賣股票必須透過券商交易,不論買進或賣出都會被收取手續費。就如同《華爾街之狼》裡的股票經紀人極力鼓吹投資人下單,買賣次數越多,經紀人賺到的佣金也就越高。

隨著電子交易系統出現,投資人下單不再需要透過經紀人,可以在系統上自行操作證券買賣,但是傳統券商依然會依交易金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

直到像 Robinhood 這樣的網路券商出現,推出「交易免手續費」的服務,把買賣股票的門檻降到極低,搭配遊戲化的交易設計,讓越來越多人投入證券交易的世界。

免手續費的券商怎麼賺錢?

一般而言,券商接到客戶下單後,會去證券交易所(公開市場)找到與客戶出價相配對的買方或賣方,完成這一次的交易。

同時,在股票市場裡也有大量買賣股票的「造市商」,股票造市制度能提高股市成交量與流動性。

免手續費的券商如 Robinhood 接到用戶下單後,就會把委託單給造市商。造市商擁有的買、賣委託單很多,以同一支股票而言,有人願意用 100 元買進,但有人用 98 元賣出,中間的 2 元就是造市商可以賺到的價差,因為券商為他帶來委託單,造市商也會給予券商一部分的佣金。

券商透過造市商完成用戶的交易賺到錢就稱為「訂單流回饋」(payment for order flow, PFOF)。

讓人上癮的選擇權交易

在 Robinhood 上還有一個很受歡迎的交易項目是「選擇權(option)」。選擇權是在一段時間內,以先前決定的價格買賣股票的權利。

廣告

實際上,選擇權並不是投資工具,它是風險管理工具,但很多人期望透過選擇權在短時間內讓資產翻倍再翻倍。

就像彩券新聞一樣,透過這個工具賺大錢的傳聞不少,但有更多賠錢的真實故事隱藏在檯面之下。

一位投資銀行家在一則影片中指出網路券商如何透過設計投資人的行為來賺錢:

  1. 讓散戶做出超過能力範圍的投資行動
    因交易免手續費的誘因,有些散戶每個月擠出幾千元台幣來投資,但是投資的資金若非來自餘裕而是用擠的,這些人很可能根本沒有資格參與證券市場。

    影片引述的數據顯示,Robinhood 約 40% 的散戶有不良的信用紀錄,低信用分數可能來自未準時繳信用卡帳單,那麼這些每個月硬擠出來的錢,與其拿去投資,不如先把卡債還清,或是存起來作為緊急預備金,甚至是投資自己學習新進能來增加每個月的收入。

  2. 因投資在短期內賺到錢的傳說屢見不鮮
    YouTube、Tiktok 等社群媒體常見到投資人分享自己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輕鬆」賺到幾千幾萬美元,投資成為一種時髦的遊戲,但 How Money Works 的創作者認為投資本身是非常無聊的,就像家戶裡正常運作的水管,該怎麼安裝就怎麼安裝,若想要讓水管安裝充滿創意跟樂趣,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3. 遊戲化投資減少散戶持有部位的時間
    根據 Quiver Quantitative 的數據,Robinhood 用戶的平均投資報酬比 S&P 500 指數低了 6.2%。有些投資人買賣迷因股票追高殺低,沒有長期留在市場內,損失了應有的報酬。若每年的複合年報酬率是 6.2%,40 年後將損失 19.6 萬美元之多。

能為散戶帶來長期報酬的投資往往是很無聊的,當無聊的投資被遊戲化元素裝飾,例如註冊帳戶拿免費股票,社群展示投資成果排行,每次下單後系統告訴你「成功了!」

散戶可以留意不要掉入別人設計好的投資遊戲,別讓自己成為投資叢林中唾手可得的獵物。

 

核稿編輯:李柏鋒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什麼是PFOF?免手續費的Robinhood是怎麼賺錢的?
美國第一檔ETF SPY交易滿30年帶給我們什麼啟發?投資越長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