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美成長股 重登投資寵兒

【時報-台北電】拜AI熱加持、美國債務上限危機解決、美國經濟還在擴張之賜,2023年看到晶片製造商輝達等大型成長股意氣風發,股價狂飆屢創高點,再度成為投資寵兒。

不受利率持續走高、估值偏低影響,總結2023年上半,那斯達克100指數漲38.8%,蘋果、微軟等大型科技股股價刷新歷史高點。

晨星(Morningstar)的大型成長股基金,科技股權重達37%,2023年上半平均漲幅24%,同時間科技基金平均漲30%。規模2,000億美元的景順(Invesco)QQQ ETF,科技股占5成以上,2023年上半漲39% 。

反觀標普500指數基金,2023年上半僅漲17%;大型價值股基金漲幅更是少得可憐,只有區區5%。

大型成長股基金與科技基金,在第二季仍是績效最佳的兩大共同基金,漲幅分別為11%、9.9%。

截至6月30日,MSCI美國成長股指數(MSCI USA Growth Index)成分股的本益比平均37.2倍,MSCI美國價值股指數(MSCI USA Value)成分股的平均本益比16.7倍。

投資人不禁要問,現在想抱成本變貴的成長股是否不是時候?《巴倫周刊》提供幾個投資方向,認為成長股還是可以期待。

聯準會(Fed)2022年3月啟動升息循環後不利成長股,可是一旦利率觸頂,情勢可望翻轉。經濟將衰退的揣測甚囂塵上,華爾街預期Fed終將降息刺激景氣,倘若利率走低,本益比高的股票會比債券更有吸引力。

周刊建議投資人可鎖定獲利穩定且負債不高的優質企業,在當前成長放緩但高利率的環境,這類公司照樣如魚得水。即便經濟深陷衰退,也就是所謂的「硬著陸」(hard landing),優質企業也生存得下去。

周刊還提到投資小型企業的好處,主要是相中其成長空間,比蘋果、微軟、輝達、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特斯拉等巨頭企業還大。(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