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瘋出國 航空業獲利大爆發

【時報-台北電】被疫情害得慘兮兮的航空業,隨著各國邊境解封掀旅遊潮,機票再貴消費者都買單,加上航空公司努力削減成本,航空業獲利大爆發。

英國航空的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IAG)24日指出,去年終於虧轉盈,是疫情爆發後首見。新加坡航空2月稍早公布,在截至去年12月的9個月淨利創紀錄。澳洲航空最近半年的稅前盈餘寫下新高。

澳航執行長喬伊斯(Alan Joyce)說:「想想不過一年前我們還嚴重虧損,如今大有起色。」

這多虧消費者被防疫限制悶壞了,對出國旅遊的渴望帶動需求,此外就是有航空公司在疫情期間削減成本。多國的航空業者還得到政府金援,得以維持償債能力。

航空公司得以恢復獲利能力,原因之一是消費者願花大錢買機票。航空業苦於人力不足、飛機不夠,機位與航班供給有限,導致機票價格漲翻天。

澳洲投資公司E&P分析師麥唐納(Cameron McDonald)指出,航空公司的運力無法滿足需求,「要控制需求唯一辦法就是透過定價,你看到票價與歷史趨勢比較高不可攀。」

去年夏天美加及歐洲的航空業,都出現人力短缺等營運問題,當地多家航空公司雖有獲利,但為了可靠度數字寧可減班,諸如倫敦、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等樞紐機場,對每日載客量設限。儘管班機一再延誤、航班最後一刻取消、排好幾小時的隊通關或領行李,把旅客搞得筋疲力盡,航空公司還是從中獲益。

歐美航空公司的業績普遍回溫。受惠於需求強勁,達美航空去年營收還優於疫情前的2019年。美國航空指出,第四季營收創公司史上新高。

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復甦落後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大舉封鎖邊境,直到今年初才解封,另一原因是亞太航空公司很依賴國際航線,不像美國還有國內線支撐。

國際機場協會指出,去年亞太區客運量僅恢復到疫前的52%,同時間全球客運量來到疫前的72%,亞太區客運量預計要到明年底才會完全回到疫前水準。(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