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推一把!產業控股最適合台灣企業「打群架」更具競爭力
今年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上任之後,多次對外表示「產業控股」將是台灣產業未來再躍升的關鍵,政府將在各項政策上支持產業控股的發展。PwC Taiwan 指出,產業控股是針對台灣企業經營生態所設計出的發展策略,各方保有原先的品牌與內部管理文化,在市場端保持競爭,以企業的競合槓桿激發更大的成長力道,對於規模有限的台灣中小企業,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活性。
台灣最為人所熟知的產業控股案例就是大聯大控股 (3702-TW),其成立背景在於當時台灣半導體通路產業面臨產業競爭環境惡化與中國市場崛起,台灣業者若繼續單打獨鬥,將難以兼顧對抗規模更大的跨國企業競爭者以及開發新的目標市場,當時企業經營者有感於透過併購以擴大經營規模的成效有限,因此策略思維轉向以多個企業合組產業控股的架構,在市場端保有各自的品牌與產品線,整合後勤資源以降低經營成本,換言之就是以「打群架」的方式逐步扭轉劣勢,進一步匯集成長力道、站上半導體通路產業龍頭。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林一帆指出,產業控股是針對台灣企業經營生態所設計出的發展策略,台灣中小型企業已有許多隱形冠軍,然而當企業外部面對跨國企業的競爭者、疫情或地緣政治的挑戰,內部則有轉型升級、家族企業交棒傳承的迫切性,企業創新研發或者全球布局都受制於企業規模而難以發揮,在快速變化的全球商業環境,要如何突破成長限制並降低經營風險,產業控股可成為當下台灣企業經營者考慮的新策略選項。
林一帆指出,傳統併購的概念較不易為台灣經營者接受,原因在於傳統併購後的組織整合往往「磨合」力道甚大,容易造成人才流失、內部不穩定等負面效應,以致無法達成原先設定的目標。產業控股的策略思維是「合作」,合組的各方企業可保有原先的品牌與內部管理文化,在市場端保持競爭,企業內部整合經營資源,以企業的競合槓桿激發更大的成長力道,對於規模有限的台灣中小企業,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活性。此外,提升規模後,較容易取得資金,增加經營彈性,並能夠充分運用資本市場,讓經營成果轉換具體的價值。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游明德指出,合組產業控股與傳統併購最大的差異就是合組後的「共治」體系並不存在「賣方出場」的情形,而是合組各方進入控股公司董事會進行共治,因此從這個分水嶺往前看,企業經營者對合組產控的目標設定、找尋好隊友、詳盡的盡職調查、企業價值評估、換股比例協商到未來的產業控股共治體系運作,需要在策略規劃階段進行完善的沙盤推演,方能讓產業控股發揮效益,進而帶動企業的競爭力。
此外,產業控股對於中小企業的接班議題亦可提供有效解方,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林鈞堯表示,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除了來自經營環境的挑戰,也正面臨第二代接班意願不高或沒有信心接班的情況,產業控股的架構,讓合組各方的企業經營者攜手合作,不用獨自面對各種經營管理的內外部挑戰,企業之間亦可以互相學習交流管理經驗,對企業接班人而言,未來如果只想要參與控股董事會層次,亦可從合組公司間挑選適任的專業經理人,賦予經營管理的責任,將公司經營權交給專業經理人,創造更大的舞台,並有效提升企業的專業化管理,化解接班的困境。
林鈞堯指出,產業控股的推動經過台灣產控協會及產業各界近年與主管機關積極溝通,正走向建構完善法規環境的方向,他特別提醒企業主:「產業控股有助於企業解決規模化瓶頸,但產業控股的共治體系的運作是基於精進公司治理的理念,因此企業在思考如何透過產業控股達成企業永續目標時,需要對產業控股的策略效益有更為全面的認識與思考,以創造產業控股的最大綜效。」
更多鉅亨報導
•資誠:中小企增僱員工租稅優惠將常態化 好處一次告訴你
•資誠訪談:94%台灣金融CEO擔憂目前營運獲利模式撐不到十年 建議轉型3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