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釋憲出爐前 賴拒赴立院

【時報-台北電】國會改革法案進入釋憲戰!行政院提出國會改革覆議案21日遭立法院否決後,賴清德總統24日雖然簽署國會改革相關法律案,但隨即宣布將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並表明在大法官釋憲結果未出來前,不會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痛批,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曾長達232天不進議會,擔任總統後,又提出反國會改革釋憲、定暫時處分作為,堪稱進化版的「不進議會4.0」。

藍痛批賴作為 堪稱不進議會4.0

賴清德與府院黨高層連日開會研商,作業縝密,昨日由總統府先開第一砲,舉行「守護憲政、保護人民」記者會,接著監察院、民進黨立院黨團與行政院,自今天起連續3天都有聲請釋憲記者會,釋出大量訊息,以反制在野黨。

賴清德昨日發表談話前,先簽署國會改革相關法律案,並在簽署立法院覆議案咨文時加註意見指出,立法院審議程序引發社會高度疑慮,且條文有違反權力分立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憲政爭議,宜透過聲請憲法法庭裁判及暫時處分解決,以維護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並保護人民基本權利。

賴清德隨後說,對於要不要簽署公布法律,社會上有不同意見,但他身為總統,恪遵憲法,必須依法公布,把爭議交給司法院大法官來做裁判。總統24日完成簽署並公布法案,3天後生效,依法於26日始受理釋憲聲請。

賴清德請律師洪偉勝舉出從文義觀察、歷史考察,以及憲法的權力安排等三面向,說明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公布生效後,就總統行使職權所適用的部分,有牴觸憲法情形,因此向憲法法庭聲請釋憲及暫時處分。

廣告

24日公布法案 26日受理釋憲聲請

賴清德認為,立法院這次修法,將總統到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義務化」、「即問即答化」,試圖改變憲法對責任政治的設計,混淆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制度,從而產生擴張憲法賦予立委權力的疑慮。

他強調,他不會將個人意向凌駕在憲政秩序上,更不會將個人利益,優先於國家利益。總統是自由民主憲政的守護者,當這次修法有違憲疑慮,混淆憲法關於權力分立及監督制衡的規定,「身為總統,我責無旁貸,必須善盡職責,採取行動」。

在野黨質疑現任大法官都是民進黨政府提名,可能作出有利民進黨的結果。賴清德則說,過去歷次爭議,大法官都能適時作出解釋,「我相信這次也不例外」,呼籲朝野對釋憲結果都應接受。

至於在野黨擬要求他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賴清德表示,應待釋憲結果之後再做決定,請在野黨不要貿然採取行動。對此,國民黨團總召傅(山昆)萁表示,賴清德違法違憲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擔任台南市長期間,就有長達232天不進議會,在中華民國史上唯獨賴清德做過違法違憲的事。傅並透露,黨團不排除周三向賴清德發出邀請,若賴不願至立院進行國情報告,會與民眾黨團討論如何應對。

總統喊護憲 遭嗆何時尊重過憲法

台南市議會國民黨團發言人蔡育輝、王家貞痛批,賴清德任台南市長時不進市議會,還被監察院彈劾,賴嗆說要廢監察院,何曾尊重過憲法?如今卻動用洪荒之力,又是釋憲,又是定暫時處分,所為何來?就是為了掩護民進黨遍地開花的貪汙弊案。

監察院今日接棒召開聲請釋憲記者會,監察院祕書長李俊俋將在會中提及,國會改革調查權與監察院調查權牴觸部分,並重申違反權力分立原則。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說,黨團26日就將釋憲文及暫時處分聲請送至司法院,釋憲文的重點在著墨「程序性違憲」。行政院則傾向在27日行政院會,經行政院長卓榮泰提示後送出。(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記者崔慈悌、張薷、洪榮志/連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