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主動式ETF 2026規模衝2,000億
【時報-台北電】2025年將是主動式ETF與多重資產ETF元年。金管會30日宣布,開放主動式及被動式多資產ETF,年底前法規齊備,明年即可望有首檔商品問世,預估到2026年規模上看2,000億元,且可為台灣培育更多資產管理人才。
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30日表示,現行被動式ETF是追蹤指數的「制式便當」,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等同開新餐廳,由經理人擔任廚師,投資人不用奔波市場採買,即可享用美味佳餚,未來希望把台灣的資產留在台灣,且吸引更多人來台投資。
金管會在參考英、美、日、韓、港、澳等六國的監理規範後,宣布二大開放,一是開放主動式ETF,由基金經理人依投資目標及策略,主動建立投資組合,初期開放主動式股票及債券ETF,每天須向市場公告實際投資組合的「全透明」模式,且不強制要求須有績效參考指標(Benchmark)。
二是開放被動式多資產ETF,初期是「固定比例」股債平衡型被動ETF,即要追蹤指標,並在募集時就要說明股債占比,未來再循序漸進開放其他多資產ETF。
市場擔心主動式ETF持股全透明將產生跟單問題,陳彥良強調,全透明是相對安全的,因為「透明就是最好的防腐劑」。
證期局強調五原因,不用擔心跟單、主力炒作,一每天會公布前一天投資組合,資訊透明;二是防範基金經理人內線跟單,在去年底已有13項強化措施,主動式基金、ETF都適用;三是股市有監視系統,及既定處理機制,且還有針對ETF投資個股集中度的精進措施。四多數國家亦採全透明機制;五是ETF市值占台股市值小於3%、成交值也只占1%,對市場影響仍不大。
ETF有成立規模限制,最低2億元才能掛牌,投資國內的規模沒上限,若是要投資海外,規模上限200億元,若要更多額度就要再追加募集。
金管會說明,今年12月底前會修正基金公開說明書應行記載事項準則,同步請證交所、櫃買中心及投信投顧公會就商品發行銷售、資訊揭露、申購買回作業、流動量提供等,配合修正相關規章及調整電腦作業系統。預計2025年將有首檔主動式ETF及被動式平衡型ETF掛牌交易。(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戴瑞瑤/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