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通膨為何比歐美控制更好? 楊金龍曝4大關鍵!

2021年起台灣通膨上升,但與多數主要經濟體比較,台灣通膨相對溫和,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主因有四點,其中央行採行價量並行、漸進緊縮的貨幣政策,也有助抑制通膨預期。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Yahoo奇摩股市
央行總裁楊金龍。資料照/Yahoo奇摩股市

楊金龍強調,2021年通膨率受供給面(COVID-19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瓶頸)及基期因素影響而走升,2021~2022年我國平均CPI年增率為2.5%。2022年以來,因全球供應鏈瓶頸未完全紓解及俄烏戰爭,進口原油及糧食等價格攀升,國內物價大漲。國內輸入性通膨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原物料及商品行情上揚,今年新台幣貶值雖增加進口原物料及商品成本,但國內通膨尚屬可控。

楊金龍說明,本年1至10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1.17%,因新台幣對美元較上年同期貶值5%,致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漲幅升為17.10%,估計此將使本年CPI年增率上升0.12~0.25個百分點;若本年新台幣對美元平均貶值6%,則對CPI年增率影響為0.15~0.30個百分點。

台灣央行通膨控制穩定

楊金龍表示,長期以來,台灣通膨低且穩定,雖曾面臨數次通膨衝擊,主要多來自外來的供給面衝擊(即輸入性通膨);基此,我國政府均積極採行供給面措施因應,央行亦運用多元政策工具,適時調整貨幣政策,有助控制通膨。

楊金龍指出,與主要經濟體比較,2021年以來台灣通膨表現相對穩定,主因有四點:

(一)受疫情衝擊較小且循序解封,未影響商品生產。

(二)政府採平穩物價機制,且較無物流不暢通、勞動市場緊俏等供應鏈瓶頸問題。

廣告

(三)台灣與主要經濟體對於能源價格的應對機制不同:台灣由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配合政策吸收成本,穩定能源價格,降低其外溢效果。美、歐等國初期讓油電價格自由反映市況,致能源通膨壓力外溢至其他商品與服務項目;之後,其政府編列預算進行補貼,甚至設定價格上限,但已難舒緩通膨壓力。

(四)台灣因應疫情的財政及貨幣政策激勵規模相對較小。

明年通膨減緩、景氣下行

展望未來,楊金龍表示,全球經濟具高度不確定性,先進國家是否會走向停滯性通膨或是長期停滯,仍待觀察。而台灣是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受到國際經濟金融情勢的影響甚鉅,尤其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會產生龐大的外溢效果,對小型開放經濟體造成很大的衝擊。

楊金龍指出,央行預期明(2023)年台灣通膨率為1.88%,回降至2%以下,另因國際景氣趨緩,制約台灣出口與投資動能,經濟成長率將降為2.90%。

因主要經濟體積極緊縮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與國際景氣趨緩影響,主計總處已下調本年第3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加以預期第4季出口負成長與投資動能趨緩,央行將於本年12月理事會會議後公布明年經濟成長率、通膨率新的預測值。

在國際經濟諸多的限制下,身為小型開放經濟體的台灣,宜採取管理浮動匯率,並實施若干程度的資本移動管理,以保有一定程度的貨幣政策自主性,達成國內經濟目標。

另一方面,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央行會密切觀察國內外經濟走勢,採取適當的貨幣、信用與外匯政策,以降低來自國外的衝擊,追求台灣的物價穩定與經濟成長。(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兆豐投顧:台股2023上半年築底、下半年走高 生技股最看好3題材

明年勞保費將增加!投保級距隨基本工資調整 影響310萬名勞工

國泰金現增35元「甜甜價出現?」今大漲2% 認不認股專家這麼看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