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者的美麗與哀愁!小兒科醫師黃瑽寧體驗直呼:像甩不掉的口香糖!

《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3/25)晚間十點播出紀錄片《我的口吃很美麗》,本片紀錄一個由SAY(口吃少年協會)在北卡羅萊納主辦的夏日營隊,讓一群在現實世界中遍體鱗傷口吃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找回自我價值的經歷,在營隊裡,「我已經夠好了」(I’m enough)是他們唯一的信念,接納自己的說話速度和聲音,也接納彼此;映後論壇以《哎呀怎麼說出口,我的口吃真美麗?》為題,邀請小兒科醫師黃瑽寧、語言治療師曾鳳菊、網頁工程師李雙、大學教授王道一,並越洋連線導演萊恩・吉倫(Ryan Gielen)和劇中演員,探討口吃者的困擾與如何接納的方式。

紀錄片中,患有口吃的孩子們到台上分享自己口吃的心得時,有人朗誦詩篇,有人上台就痛哭,有人卡住,對此,現場的公民們紛紛對口吃提出「卡」、「難堪」、「辛苦」等等的感想,主持人黃瑽寧也說:「像是一個甩不掉的口香糖」,那感覺很糾結,同樣受口吃困擾的網頁工程師李雙不禁感同身受地表示:「看到他們說話說到哭、說到生氣,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也有這些情緒,也常會質疑自己是有問題的人」,道出無論再怎麼練習,口吃還是會影響溝通的無奈,王道一則分享,「我自己排名第一的是電話恐懼症」,他形容口吃者講話就像健身一樣,花了很大的力氣做重量訓練,肌肉還是長不出來。

語言治療師曾鳳菊說明,根據研究,口吃跟基因可能有關連性,孩子在3歲左右會進入語言急速發展的階段,這時期抽象詞彙和複雜的句型容易引發說話不流暢,口吃的發生率約為總人口數的5%,但此種不流暢感可能會在一年內會慢慢消失,最後就剩下1%的孩子,慢慢變成持續性的口吃或是慢性口吃,曾鳳菊也提醒,家長在教養上常說的「你慢慢說」,「想好再說」等話語,可能反倒會造成孩子在壓力之下選擇逃避說話,引發更多口吃的反應,「這段要從不美麗走到美麗的歷程非常辛苦,真的需要更多人的陪伴和理解。」

本週五《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我的口吃很美麗》(左圖),映後論壇與劇中演員艾蜜莉(Emily)越洋連線,和現場公民們分享與體驗口吃的困擾(右上圖),右下圖為映後論壇以《哎呀怎麼說出口,我的口吃真美麗?》為題,邀請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前排左三)、語言治療師曾鳳菊、網頁工程師李雙、大學教授王道一,與公民們一起探討口吃者的困擾與如何接納的方式。(公視提供)
本週五《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紀錄片《我的口吃很美麗》(左圖),映後論壇與劇中演員艾蜜莉(Emily)越洋連線,和現場公民們分享與體驗口吃的困擾(右上圖),右下圖為映後論壇以《哎呀怎麼說出口,我的口吃真美麗?》為題,邀請小兒科醫師黃瑽寧(前排左三)、語言治療師曾鳳菊、網頁工程師李雙、大學教授王道一,與公民們一起探討口吃者的困擾與如何接納的方式。(公視提供)

在越洋連線中,導演萊恩點出了影片名稱和現實相互矛盾的觀點,「可能口吃並不美麗,但口吃者說話的內容與言語流暢的人一樣美麗」,表達言之有物的重要性,而劇中演員艾蜜莉(Emily)也特別帶著現場的來賓們做起體驗口吃的小活動,「張大嘴巴深呼吸,憋氣,反覆放一點點氣出來再邊講話」,幾個動作讓跟著做完後的黃瑽寧大大鬆了一口氣,直呼能感受到口吃者講話吃力的所在,他也比喻:「其實剛才我講英文的時候也非常緊張,我覺得口吃的困境和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小孩講英文不標準的狀況類似,我就會很想跟他說,重點是在於他講什麼。」

最後討論到自我接納的問題,王道一透露自己都不敢看自己上課的錄影,這讓黃瑽寧不可思議的問:「真的嗎?可是點閱率很不錯耶!」王道一半開玩笑地回答:「對,我不敢看,我會希望我是剪接師可以把所有的片段都剪掉」,但他也分享或許是因為父母的平常心看待才能讓他侃侃而談,這也是另一種自我接納,李雙則說,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有些人還是會認為說話不流暢是因為練習得太少的關係,這也很難去辯解,期盼我們的社會能對口吃者有更多的理解與接納。

《公視主題之夜SHOW–我的口吃很美麗》於3月25日晚間十點在公視頻道首播,週六(3/26)上午七點半重播。公視+則於3月25日晚間十點上架至4月23日為止可免費收看,也歡迎到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KKBOX、Sound On、Firstory等六大平台上搜尋,就能在節目播出當周收聽最新的podcast節目音檔。更多詳情請至公視主題之夜SHOW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Facebook Notice for EU! You need to login to view and post FB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