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MCU需求旺 新唐2月營收亮眼

【時報-台北電】微控制器(MCU)廠新唐(4919)2月合併營收出爐,達到34.96億元,不僅寫下四個月以來高峰,更創下單月同期新高。法人指出,由於32位元MCU需求持續暢旺,又有日本新唐子公司(NTCJ)在車用、工控產品挹注,上半年營運將可望達逐季成長表現。

新唐7日公告2月合併營收達34.96億元、年成長32.1%,創下2021年11月以來高峰,更改寫歷史同期新高。累計2022年前兩月合併營收達69.33億元,相較2021年同期成長12.4%。

法人指出,新唐在2月持續受惠於32位元MCU的轉單潮,加上伺服器遠端管理晶片(BMC)及電池監控系統(BMS)晶片等產品出貨持續成長,預期3月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後,新唐營運表現將可望持續升溫,使單季合併營收再度站上百億元關卡之上,並達到歷史同期新高水準。

不僅如此,且第二季MCU傳統旺季到來後,新唐32位元MCU出貨動能將可望全面升溫,屆時將帶動單季合併營收持續攀升。法人看好,新唐上半年業績表現維持在逐季成長態勢之外,更可望超越2021年同期水準。

事實上,由於5G、車用等市場需求持續暢旺,讓國際IDM大廠32位元MCU訂單幾乎全面滿載到年底,因此消費性市場所需的32位元MCU訂單就不斷移轉至台灣MCU廠當中。

其中,新唐由於有超過五成的MCU營收來自於32位元,另外在產能部分又有台灣晶圓代工廠及日本新唐子公司等產能挹注,因此在訂單充足及產能取得具備優勢情況下,自然可望搶下大筆轉單潮。

除此之外,日本新唐子公司在過去就是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且主要聚焦在車用及工控等相關高階領域,具備飛時測距(ToF)技術、CMOS影像感測器(CIS元件)、電源管理IC等開發全套解決方案的能力。

因此在新唐承接後,將可望讓新唐快速切入過去難以打進的日本車用及工控市場,且有望大啖電動車及自駕車訂單,使營運額外添上成長動能。(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蘇嘉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