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搶才 向全球500大大學招手

半導體聚落使台灣從手機發展到電動車、甚至跨足未來的低軌衛星時代,預估未來半導體人才需求倍增,但國內半導體相關科系畢業學生數卻急速下降,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此表示,將透過取消過去需兩年工作經驗等限制,向全球前500大大學畢業生延攬人才。

王美花並指出,通過產學合作、人才培育條例,允許大學動用政府與民間經費設立半導體學院。台清交成四校在2021年成立半導體學院,政府出資96億元、民間則出資192億元,2022年再加入中山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六校合計每年培養逾700名高階半導體人才。

為持續擴充人才量能,王美花說,現積極邀請國際500大的大學畢業生來台灣,無需工作經驗就可申請。但受到兩岸條例規範,500大的大學畢業生,不包含大陸的大專院校在內,各國駐外辦事處已展開宣傳,積極拉攏國際青年來台投入半導體產業。

王美花是在參加電視台節目時做上述表示。全球第二大砷化鎵晶圓代工廠─宏捷科總經理黃國鈞也現身說法,他以台灣第一代半導體工程師的角度解釋,世界各國都在購買機器,為何只有台灣可以發展到領先位置,關鍵就在「軟實力」,就是對於客戶要求使命必達,「30年的訓練根深蒂固下來,一代一代傳下去」。

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台灣半導體業僱用人數至2021年已達29萬人;但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2022年半導體人力缺口平均每月3.5萬人,為近七年最高紀錄。而教育部數據卻發現,半導體相關畢業生於2011至2021年間,從11.6萬人降至9.2萬人,未來五至十年半導體相關需求倍增的關鍵時代,國內人力恐無法跟上。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認為,現在最關鍵的是半導體優勢要掌握住,對於人才的需求也愈來愈高。

另一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台灣第一類半導體技術雖領先全球50年,但隨著電動車、衛星的應用第三類半導體的人才需求開始倍增,但台灣此部分落後歐美幾十年,值得留意。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業者怨:打炒房變成打建商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