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會影響房價嗎?】升息究竟會讓房價上漲、還是下跌?看完本文讓你不再被業者誤導!

前陣子有不少粉絲私訊詢問我,說最近有房市機構的專家聲稱:「央行升息對台灣房價的影響不大」,甚至該專家還做出「如果 2023 年繼續升息,那麼房價將會繼續上漲,除非央行選擇降息,那麼房價才會有下跌的機會」這樣的結論。

聽到粉絲這麼說,我當下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啦、太扯了吧!一定是你聽錯了,怎麼可能有專家講這種鬼話。」

直到第二個、第三個、第五個粉絲,都在同一天陸續詢問我同樣問題時,我才特別去求證並且把該專家的內容看完,而該專家的論點是:「以歷史數據來看,升息降息對於台灣房價確實沒有明顯的影響,甚至有幾次升息階段的房價是沒跌的,幾次降息階段房價也不一定有漲」。

所以說,央行的利率(貨幣政策),真的對房價沒影響嗎?如果有影響,那麼央行利率又是怎麼影響台灣房價的呢?升息循環,真的會讓房價繼續漲嗎?看完本文,保證你能100%了解「升息」這項因素,到底會讓房價上漲還是下跌了。

▮1|為何升降息與房價無關的說法,是有嚴重謬誤的?

首先,在我正式破解業者論點與說明正確知識前,讓我先講個小故事給你聽,請問你有沒有聽過這項研究:「冰淇淋的銷量,與溺水死亡人數呈正比」,這樣研究的內容是這樣的:

研究團隊發現,每年溺水死亡人數的高峰,剛好就是冰淇淋銷量的高峰,於是得出了冰淇淋銷量與溺水死亡人數,呈現正相關的結論。

相信這個說法,你也會覺得很荒謬,對吧!可是單純從數據上來看,確實就是如此,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來推斷,假設政府希望減少國人溺水死亡的人數,就應該禁止冰淇淋銷售囉?

廣告

當然不可能,理性的你一定知道,因為溺水死亡人數的高峰,都在人們喜愛戲水的夏季,而夏季又剛好是冰淇淋的旺季罷了,但如果硬把這兩項毫無邏輯的數據兜在一起,就會出現這樣荒謬的結論。

至於,為何該房產專家以央行利率的變化,對比台灣房價走勢的論點是錯誤的呢?理由很簡單,雖然利息確實是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但過去二十年來,影響台灣房價漲跌的真正因素另有其人,就是「氾濫資金」。

我們來回顧過去二十年,台灣3次房價大爆漲的紀錄:

  • 第一次:2000年初央行大降息(平均房貸利率從 7%→2%)+2004 年刺激房地產政策

  • 第二次:2008年金融海嘯,導致美國量化寬鬆(QE)

  • 第三次:2020年疫情爆發,美國再度量化寬鬆(無限 QE)

這三次,讓大量熱錢進入市場,使得無限的資金去追逐有限的資產(房地產),再加上早期台灣沒有實價登錄、沒有實價課稅、沒有短期炒作限制,以及後期房地產管制政策仍過於寬鬆等因素,更加重了資金往房地產,而非實體產業流入的現狀,讓氾濫熱錢瞬間堆高了台灣房價。

上圖的證據也很明確,2004 刺激房地產後、2008 與 2020 開始 QE 後,台灣房價就立刻開始爆漲,尤其是無限 QE 尾聲的 2022Q1 至 2022Q2,短短一年平均房價暴漲史無前例的 34.73%,非常誇張吧!

直到 2015 年與 2022 年,美國聯準會進入升息循環並且開始縮表後,台灣房產交易量立刻銳減、房市立刻 A 型反轉,進入「價量背離」階段。

因此,如果拿剛剛「冰淇淋銷量與溺水死亡人數」的研究來比喻的話:

溺水死亡人數,就是房價漲跌的結果,聯準會的量化寬鬆,則是炎熱的夏天,至於央行利息的部份,比較像是夏天時的晴朗天空(很重要,但仍比不過氾濫資金的影響)。

至於房價只漲不跌、開放外國人買房可以讓房價暴漲、放寬東南亞勞工入籍能提升房價、建商賺太多所以不可能降價等說法,就是冰淇淋的銷量了。

▮2|升息當然會讓房價下跌

我先把結論告訴忙碌的你:「升息,當然會讓房價下跌」,雖然我不是經濟系背景的,但你只要問任何一位稍微有一點財經知識的人都知道,升息,當然是房價與市場的利空因素,就像地球並非宇宙中心一般,是絕對的真理。

為什麼?讓我用簡單、但不精準的方式來解答。

所謂的升息,就是指各國的中央銀行藉由提升利息的手段,讓民眾覺得把錢放在銀行比較划算,以及跟銀行借錢更不划算的方式,讓市場上的資金慢慢回到銀行體系內,避免太多的資金在市場上不斷發生「乘數效應」,導致市場過熱,例如房地產的泡沫化、股市的大崩盤或嚴重的通貨膨脹等。

 

(註)乘數效應需要很深入的說明,最簡單的比喻就是銀行的放款,假設銀行每次收款都必須保留 10% 作為預備金,那麼當銀行收到 100 塊錢,就可以把 90 塊錢借出去,而拿到 90 塊錢的人拿去消費後,收到 90 塊錢的店家就把錢存回銀行。

這時候銀行就可以在把這 90 塊錢的 90%,也就是 81 塊錢借出去,然後借到 81塊錢的人拿去消費給店家,店家再把 81 塊存回銀行,銀行再拿 81 塊錢的 90%借出去.…,這個重複循環就是「乘數效應」最簡單的概念。

但實際上,銀行實際收到的只有當初那個 100 塊錢,卻在三次交易上產生 243.9元的價值,而這還只是一百塊錢產生三次的效益,如果是 100 億產生100次呢?這就是氾濫資金發揮乘數效應的可怕。

 

你可以想像一個情況,假設你在台北當個包租公,又要管理房子、又要帶客人看房、又要面對老是遲繳租金的租客,這麼辛苦的最終淨租金收益,卻只有 2%;但如果今天銀行的台幣定存利率有 4%,請問你是要繼續辛苦收租,還是躺著領利息就好呢?

這個,就是資金的「趨利性」,也就是指資金會自己流向利率高的地方。

以房地產來講,當央行升息以後,想要買房子的買方,就會因為房貸利率變高、房貸壓力變大,因而降低買房意願,進而讓市場的購屋需求降低;對屋主來說,利息變高使得房貸壓力變大、每個月就得額外增加更多支出,對於某些原本繳房貸就繳得很吃力的弱勢屋主來講,就會增加他們想要擺脫燙手山芋、以提升生活品質的售屋意願,進而就會想把房子賣掉,讓市場的住宅供給量變大。

我們都知道,只要讓一隻鸚鵡學會供給與需求,牠就能成為經濟學家。

央行升息的結果,使得買方降低購買意願(需求降低),提高屋主的售屋意願(供給變大),因此需求降低、供給又同時變高的情況下,自然會讓價格往下降,這是鸚鵡都懂的道理。

▮3|這次的升息,又更令房市悲觀

以正常情況而言,政府會選擇升息一定是因為經濟夠好,政府為了避免市場過熱所以用升息來調節市場溫度,因此在經濟夠好的情況下,升息是為了放緩房價的上漲幅度,或者是讓房價有向下修正的壓力。

然而,這次台灣與全球的升息原因,卻跟過往的情況大相逕庭。2022 年全球進入升息循環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各國的經濟都好到不行、不是因為低薪問題解決、不是年輕人開始又婚又生了、更不是太平島挖到石油了,而是因為氾濫資金導致的嚴重通膨,使得美國鷹派的聯準會,不得不使用激進的升息手法來收回市場資金。

而為了避免與美國的利差擴大導致國內資金快速外移,以及與各國也必須解決氾濫資金帶來的高通膨後遺症,因此各國也立即跟進了升息循環。

而我們台灣,則是全球升息循環中,升息幅度數一數二少的國家,但光只是 2022 年升息 2.5 碼,也就是讓房貸只多了 0.625%,就已經讓許多屋主大喊吃不消了。

有媒體報導:如果是 2022 年初買房的屋主,本來預期一年只要繳 12 月的房貸,到年底因升息後所增加的房貸,就等於得繳 13 個月的房貸。

上班族每個月繳房貸,本來就已經很苦、很吃力、很省吃儉用了,現在還要額外多繳一個月,難道省吃儉用養房的一般上班族不會痛嗎?更別說,台灣升息看起來還沒結束,如果 2023 年又升息個 1 碼、2 碼,那該怎麼辦呢?

所以你看,原本經濟情況就沒有好到足以升息的台灣,現在又在經濟體質不佳的環境下,遇到高通膨而不得不升息讓市場降溫的現在,2023 年的房價,怎麼還有樂觀與上漲的理由呢?

▮4|升息,無庸置疑是房市的利空因素

回頭看看 2020 年,當美國啟動量化寬鬆瘋狂印鈔,並且瞬間大幅降低利率後,全球各國也跟進降息刺激經濟的手段。所以明明是疫情剛爆發、影響實體產業最嚴重,大家都沒辦法出門的 2020 與 2021 的這兩年,為什麼全球房價幾乎都瘋狂飆漲、出現了一大堆少年股神?就是因為氾濫資金這劑特效藥造成的(嚴重通膨就是這劑特效藥的後遺症)。

事實勝於雄辯,2022 年 3 月聯準會宣布進入升息循環,並且同步開始縮表後,台灣房市與股市因為失去資金支撐而同步下跌,這是你我都感受得到的事實。

特別是 2021 年漲幅全球第二的南韓,也在 2022 年進入升息循環後,讓南韓房價大幅修正回原形,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預測,亞洲平均房價會下跌 5-20%左右。

台灣多家公股銀行在 2022 年底的法說會也預測,2023 的房市會是量縮價跌的格局,戴德梁行總經理更直言:「2023 房價,至少下修 10%」。

 

(註)如果你有特別留意就會發現,目前各大權威機構都一致看空 2023 年後的台灣房市,而至今仍一致公開看多房市的,幾乎只剩靠賣房子賺錢的業者。

 

只能說,台灣房價現在跌幅還這麼小、還沒看到明顯的大幅跌價,屋主真的要感謝我們鴿派的中央銀行,一旦央行未來作風轉鷹、比照南韓等國升息幅度的話,雖然不至於有崩盤風險,但必然會讓台灣房價跌幅更加明顯。

但無論如何,上面種種眼見為憑的證據,全都指向了一個事實:

「升息,的的確確就是房市利空,尤其是這次的升息」。

既然這個基礎知識這麼簡單,連鸚鵡都能明白,難道房產業者會不懂嗎?如果他們懂,那業者們扭曲事實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5|業者們誤導你的動機

還記得 2021 房市大多頭的那一年,房產業界與網路論壇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降息讓市場資金變多,房價上漲;升息讓屋主成本提高,因此這些成本會灌給消費者,所以房價上漲」。

別覺得好笑,在房市過熱的 2021 年,確實很多消費者被這種帶風向的言論給誤導,弄到自己焦慮地去借信貸都要勉強買一間房。但我們理性想一想就會知道,這世界上怎麼會有只漲不跌的資產?怎麼可能全世界的房價都會被升息給修正,就只有台灣房價絕對不會修正?對吧!

既然我們都知道,升息絕對是房市利空因素(不是放緩漲幅就是讓房價下跌),但為什麼業者們卻還對你說:「升息,會讓房價繼續漲?」,這種完全指鹿為馬的論點呢?其實理由很簡單:

  1. 第一類:基層業務真的不懂
    我這邊指的業務,是指一般基層房仲與代銷。因為我們從入行開始就沒有受過任何與經濟、房價變化有關的教育訓練,因此對房價相關的知識,完全都是公司或主管灌輸給我們的。但公司與主管也幾乎不懂這方面的知識,才導致錯誤迷思一代傳一代,再經由第一線業務傳達給一般民眾。

    因此,某些會這麼說的房仲與代銷,並不是有心要騙你的,因為他們也是真心地認為升息會讓房價繼續漲、以為房價真的不可能會跌。

  2. 第二類:為了賺你錢
    相較於每天都為了找客戶奔波的基層業務,很多房產名人、KOL、YouTuber、名嘴等,其實他們大多都一定懂升息讓房價下修的知識,但他們選擇隱瞞、避而不談,甚至某些會否定、會曲解事實的目的,是因為他們希望房市要繼續熱絡,這樣他們才有錢賺。
    不信的話,去看看那些成天都在喊房價只漲不跌,對近期房價鬆動下跌、交易量萎縮、市場冰冷和業者們都在降價促銷,仍然視而不見、仍高喊「房價哪裡有跌」的房產名人們,哪一個不是靠房地產在吃飯的呢?

▮6|結論:具備辨別力,你才不會被騙

所以說,升息當然會讓房價產生下跌壓力,無庸置疑;降息才會刺激房價增長,無庸置疑;靠房地產吃飯的人會希望房市繼續熱絡,無可厚非。

因此,在資訊爆炸、什麼人都可以出來做自媒體、什麼人都可以靠人氣變專家的現代,你更應該慎選你的資訊來源,才不會因為錯誤資訊而做出錯誤決定。不要什麼都聽業務員、名人或陌生網友的一面之詞,

畢竟買屋賣屋,是幾百幾千萬、甚至影響你一生的大事,消費者都必須要替自己的人生扛起責任、自己必須要努力地做功課。

如此一來,做足功課又手握數據的你,才具備辨別「對方是否在騙你」的能力,你才能看得出來哪些業務很正直、哪些業務該拒絕往來,還要記得我常在 YouTube 頻道說的這句話:「不要完全相信與你利益相反的陌生人」,更要記住這個觀念:

「一知半解的人,比不知不解更可怕」。

既然看完本文的你,已經知道升息,尤其這次的升息,對台灣房價下修的壓力會很大。沒有急迫購屋需求、目前資金也捉襟見肘的買方,因為時間等得越久,建商與屋主的價格就會越軟,時間優勢明顯是站在買方這邊的;若你是有售屋需求的屋主,則會建議你趁空頭市場初期趕快賣,因為也許現在見好就收的小虧,會是三年後的小賺。

最後,永遠要記得:「買房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更快樂」,認同吧!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房貸支持方案補助3萬元 18歲以上可申請租金補貼
【聽進理投】2023房價趨勢怎麼看?買房前一定要做的2個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