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資金轉擴產 法人為何憂心?環球晶併購破局 3個面向全解析

千億資金轉擴產 法人為何憂心?環球晶併購破局 3個面向全解析
千億資金轉擴產 法人為何憂心?環球晶併購破局 3個面向全解析

文/楊喻斐

全球第3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在併購德國世創(Siltronic)失敗後,改執行B計畫,將千億元的併購資金轉投入未來3年的擴產大計。根據《財訊》報導,市場擔心全球前5大廠齊蓋新廠後,可能攪亂一池春水。法人認為,後續的影響,可以從短、中、長期3個面向來分析。

《短期》持股虧損40億元

《財訊》報導指出,首先,就短期而言,環球晶應支付世創5000萬歐元(約折合15.6億台幣)的交易終止費,預計認列在去年第4季的財報之中;若以去年第3季稅後淨利約31億元來估算,等於侵蝕掉一半的單季獲利。去年第4季的獲利,恐將下探近5年單季新低。

另外,《財訊》報導指出,環球晶手上持有世創13.67%的股權,不受限制可自由買賣。因看好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公司短期並無處分世創持股的規畫,但也沒有長期持有的打算。法人指出,環球晶當初以每股140歐元的價格取得世創持股,依世創近期股價在112歐元附近計算,今年第1季預估將提列38億至40億元的金融評價損失,成為最大的業外變數。如果將此納入評估,環球晶今年第1季可能陷入虧損。

千億資金轉擴產 法人為何憂心?環球晶併購破局 3個面向全解析
千億資金轉擴產 法人為何憂心?環球晶併購破局 3個面向全解析

《中期》長約價格支撐營運

根據《財訊》報導,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親上火線釐清短線利空雜音,她強調,「併購不成,並不影響到今年的EPS(每股稅後純益),且在長約價格上揚帶動下,今年營收可望呈現雙位數成長。毛利率則希望持平,甚至更好。」

以中期影響來看,環球晶將併購資金轉為用來投入未來3年擴產計畫,預計金額為36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000億元),其中20億美元將用於興建全新廠房(Green-field),16億美元用於擴充既有廠房產能(Brown-field)。預期Brown-field產能於2023年下半年陸續開出,Green-field產能要到2024年才會開出。

廣告

《長期》產能供需仍待觀察

換言之,《財訊》分析,環球晶今、明年在新產能開出有限下,須靠著更好的長約價格、產品組合,來支撐營運成長。徐秀蘭回應,今年長約價格比去年還好,手上長約能見度達5~8年,雖然在2024年前新增產能有限,且未來折舊費用也會隨之升高,但會透過提升稼動率與單價、改善產品結構抵銷影響。

以長期的角度觀察,全球前5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罕見齊蓋新廠,除了環球晶,世創的新加坡新廠以及日本勝高科技(SUMCO)旗下的台勝科雲林新廠,都正在興建中;日本信越(Shin-Etsu)、韓國SK Siltron也分別在日本、韓國蓋新廠,新廠產能集中於2024年開出,每月至少新增50萬片至百萬片的12吋矽晶圓產能,不免讓人擔心是否會重新上演供過於求的場景。

徐秀蘭強調,「目前半導體市況還是非常好,今年供給仍吃緊,未來幾年需求會逐年成長,沒有疑慮,即使2024年產能全開出,市場供需還是平衡健康。」

根據《財訊》報導,環球晶發言人陳偉文分析,2016年至2017年也是大缺貨、價格高漲的榮景,但各廠商擴產之後,導致2019年至2020年間出現供過於求且跌價的情況;現在前5大廠的擴產動作已有節制,且在獲利考量之下,不會亂殺價,大家都還能維持一定的毛利率,而今、明2年在沒有新廠投產之下,對產業前景樂觀,且價格將正向發展。

陳偉文認為,擴建新廠無法一次到位,各家都是分階段性的增加產出,就如同環球晶旗下韓國新廠於2020年底量產,整體月產能規畫17.6萬片的目標,第1階段先開出7成產能。因此2024年實際開出的產能還是未知數,不須過度擔心供過於求的情況發生。產業人士則透露,現在台灣蓋新廠,面臨到缺工、缺料的情況,更頭痛的是晶圓檢測設備一台難求,交期長達36個月,能否如期量產還是個問號。

法人認為,在短期不確定性因素排除後,環球晶的股價表現將回歸基本面,包括長約覆蓋率與價格趨勢,為影響今、明年本業獲利的關鍵;至於2024年新廠投入開始折舊攤提,競爭同業也開出新產能,又是新一輪的局面,屆時產業榮景能否延續,需再觀察。…(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3期)

延伸閱讀:

張忠謀.財訊獨家專訪2》「德儀1972年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揭20年後英特爾超車內幕

張忠謀.財訊獨家專訪5》一開始募資艱辛 「當初如果投資台積電,到現在報酬已經一千倍了」

張忠謀.財訊獨家專訪7》IC設計人才多在聯電 台灣DRAM成功機會其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