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分散供應鏈 東南亞 成歐美企業首選

CNBC報導,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之際,東南亞崛起成為企業分散供應鏈的最佳選擇,成為產線自中國撤離後的去處,而這樣的趨勢不僅流行於歐美企業之間,就連中國大陸的公司也是如此。

東南亞創投公司Monk’s Hill Ventures共同創辦人和管理合夥人林國毅(Kuo-Yi Lim)表示,「東南亞因中國加一(China+1)現象而受惠,因外國與中國企業都在分散自身供應鏈與營運。」

林國毅指出,新冠疫情封城帶動分散供應鏈的趨勢,而如今地緣政治緊張更加速這些佈局。

受此帶動,投入東南亞的資金大幅擴增。根據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經濟學家5月發布的報告,投入東協(ASEAN)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越南的投資在2023年成長至2,360億美元,遠高於2020到2022年間平均每年投資的約1,900億美元。

流入東南亞的資金大多數源自美、日、歐盟及中國與香港。

OCBC經濟學家表示,「這六個東協國家受惠於全球與區域供應鏈多元化以及中國+1的策略。由中國大陸與香港注入東南亞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也在增長,製造業和特定服務業都接收到大筆投資流入。」

越南已是蘋果的關鍵製造據點,也是三星的研發重鎮,也是智慧型手機製造與出口基地。

美銀證券經濟學家Kai Wei Ang 6月稍早提到,越南擁有具競爭力的勞動成本等優勢,該國也達成多項自由貿易協定,更容易出口至其他市場。

至於馬來西亞,由於中美關係緊張,英特爾、格芯和英飛凌等半導體廠商過去幾年相繼在該國設廠或擴產。

印尼則擁有豐富的銅、鎳、鈷和鋁土礦,均為電動車電池重要原料。該國政府推出獎勵措施,盼吸引電動車廠在當地建廠。此外,新加坡都是企業尋求設立區域總部及擴張業務的絕佳地點。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