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宇航太 接軌立方衛星3D列印時代

創宇航太科技成立於2017年,專長於光學和雷達(SAR)衛星圖資處理和加值應用,提供農業、交通、環保、海洋監控、國安等,合作國家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等,並突破傳統技術限制,以鋁合金3D列印技術,創建一體成型之立方衛星結構,提供台灣下游業者據以生產新規範尺寸之次系統。

因應全世界低軌立方衛星蓬勃發展,國內缺乏自主影像衛星和取像即時性,創宇航太投入建構立方衛星本體共通性標準化的設計。1999立方衛星標準規格原是作為大學太空研究之用,但是今日立方衛星發展已遠超出領域,各國都積極發射立方衛星作為太空能量測試,現階段1U/2U立方衛星可以成功搭配任務籌載,如AIS和ADS-B,3U執行軍事電子情報ELINT,而6U執行光學影像衛星,12U執行雷達影像衛星,技術和能量正快速的形成。

現行立方衛星結構都是向國外採購現貨零組件,以框架、支柱、隔板等以螺絲結合而成,結構強度和穩定度,在承受發射載荷與震動下具有高度風險,而脫離火箭進入軌道之後,常難以判斷失效之原因。創宇航太突破傳統限制,以鋁合金3D列印技術,創建1U/2U一體成型之立方衛星結構,以簡化組合和強化結構,中空結構減輕重量和降低成本,客製化設計和快速生產更是創新重點,可以避免組裝設計的困難度,更可以快速改變框架結構設計。

當初立方衛星規範尺寸是基於直立式單排1U/2U/3U的考量,當雙排或多排之6U/12U立方衛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需求大量增加時,多樣化特殊的次系統與酬載,無法再輕易容納於現貨零件組裝之本體結構,唯有3D列印的客製化設計彌補此缺點。

廣告

全世界五大立方衛星產業公司,除了三家在美國和荷蘭之外,歐洲小國立陶宛和保加利亞,藉由立方衛星的發展,而在太空產業占有一席之地。然現行業者均無法擺脫原始規範尺寸,唯有3D列印的客製化設計,才能使6U/12U立方衛星改變本體結構並發揮功能,當太空產業接受3D列印的客製化本體結構,即能突破限制訂定新規範尺寸,提供台灣下游業者據以生產新規範尺寸之次系統,同時逐步採用商規次系統,以降低成本,擴展台灣太空產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光早盤大漲逾9% 記憶體族群歡騰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