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電子》鴻海BOL模式建EV出海口 2024年前敲定3區域合作對象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集團透過構建營運本地化(BOL)的創新模式,積極建立電動車出海口,除了已拍板的中國大陸、美國及泰國外,後續在歐洲、印度、南美都會有生產基地,目前正磋商洽談中,將在2024年前敲定並陸續公布。

三三會今(20)日於台北國賓舉行10月例會,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進行「台灣電動車的轉型與挑戰」專題演講。劉揚偉指出,鴻海在推動催生的MIH聯盟中,主要貢獻底盤平台及軟體平台,並建立電動車出海口,使規模得以擴大。

其中,鴻海建立出海口的方式,是以構建營運本地化(BOL)的創新模式布局區域製造,將全球分為5、6個區域,與在地業者合作製造,如在中國大陸攜手吉利、東南亞攜手泰國國家石油(PTT)、美國則買下Lordstorm俄亥俄州廠房及設備。

劉揚偉會後受訪時表示,鴻海在歐洲、印度、南美都會有電動車生產基地,目前正洽談磋商中,因為可能有些資訊揭露(disclosure)的限制,目前還不能對外宣布。其中,以歐洲進展會比較快,地點雖還不能透露,但會與德國車廠間接合作。

至於在印度,劉揚偉表示將循泰國模式、採取BOL模式布局。對於南美是否可能選擇在墨西哥生產,劉揚偉則表示,墨西哥現在儼然成為中南美洲非常重要的生產重鎮,很多企業都往那邊投資,因此非常有可能。

對於中國大陸限電策略可能影響工業用電,是否影響集團營運生產,劉揚偉對此回應,中國大陸的狀況屬於政策限制,並非用電需求大於供給狀況,因此相信對工業生產影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