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至興 2022年6月合併營收2.24億元 年增-6.96%
日期: 2022 年 07 月 06日
上櫃公司:至興 (4535)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07 月 06日
上櫃公司:至興 (4535)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中環(2323)走勢由5月中開始翻揚,股價由低點不到8元,短短二周已衝高至12.5元,波段漲幅超過50%,若用周線角度來看,更以出量連三紅強漲,帶動短均穿越長均黃金交叉向上,具有挑戰2022年1月前高13.8元的強烈企圖。 中環前四月累計營收23.11億元,且第一季轉虧為盈,單季每股稅後純益0.62元,營運出現轉機。董事長翁明顯日前表示,娛樂事業快速復甦,在通路、品牌擴張之下,今年成長動能看好,從產品面來看,光儲存領域市占率高達8成,穩居全球第一,還有更多新產品,而且走向高單價、高利潤策略,展望第二季獲利將會更好。(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科技新聞中心)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023年06月4日電)新光金(2888)6月9日將改選董事,傳出公司派代表、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數度提出邀約,要與台新金(2887)董事長吳東亮見面和談。公司派與改革派廝殺,經營權最後落入誰家備受關注。市場預期,散戶及持股占比近20%的外資意向將成最後關鍵。新光金將在9日舉行股東會改選董事,高達32名董事候選人(扣除重複提名人選)爭搶15席次,由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為首的公司派,對上高舉改革旗幟的現任新光金董事洪士琪,雙方激烈廝殺,不斷透過公開場合與媒體喊話。台灣新光實業、新勝、王田毛紡、東興投資及家邦投資等法人組成的改革派,主張新光金經營績效不彰,以致新光金股價長期低於面額,愧對員工及股東,並以「維持現狀即是落伍,改革是面對未來挑戰的開始」為口號,呼籲股東支持董事會改革。公司派則質疑,台新金去年5度致函新光金提議換股合併,遭新光金冷處理,才是今年出現經營權之爭的主因;因新壽2026年將接軌IFRS 17,接軌前隱含價值無法顯現,此時談合併不利股東利益,並非合併最佳時機,並呼籲股東「在上坡路上不適合換檔」。董事改選戰進入倒數階段,市場認為,改革派有望取得2/3股權,
國泰人壽董事、資深執行副總林昭廷在5月26日國泰金控法說會後,對於國壽推不推分紅保單,則是跟CTWANT記者證實說,「還在研究中」,「分紅保單過往在國壽占比不多,高利率保單則是經過十幾年後,現在已降到三成以下」;「以前分紅保單的申訴多,業務員銷售時不容易說清紅利怎...
【時報-台北電】記憶體大廠華邦電(2344)2日股價盤中急拉,終場大漲7.14%,收28.5元,成交量爆出11.1萬張大量。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外資買超4.5萬張,投信買超866張,自營商買超1,286張,合計買超4.7萬張,呈現三大法人同步買超。 華邦電日前舉行股東會,經營層看好明年需求將回復正常,手機市場更將較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率先回溫,目前華邦電產能利用率,已拉升了1成,準備迎接市場的反彈。記憶體產業現況處於較平穩狀態,預期第二季觸底,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一些,比較難以確定的是好轉幅度,仍有待觀察市況,但目前對下半年沒有特別擔心的地方。(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娟萍)
據瞭解,這家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資產管理機構爲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所有,目前管理資產規模790億瑞郎(約871億美元)。根據Fintel整理的Edmond de Rothschild的持倉顯示,這家老牌資管機構在2015年輝達業績第一爆發之際,就馬上...
該公司業績的增長離不開中國市場,在取消疫情限制措施的推動下,中國的銷售額逆勢成長了79%。首席執行官麥克唐納(Calvin McDonald)也稱,在中國的銷售趨勢明顯加速。Lululemon股價上周五(2日)漲超11%。除了支柱般的瑜伽褲產品外,Lululemon正在尋找其他擴大營收增長的辦...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23年6月4日電)台塑石化今天宣布,考量近期國際油價走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國內市場競爭力及亞洲鄰國最低價等因素後,決定自5日凌晨1時起,調降汽油批售價格每公升0.4元,柴油調降0.1元,市場零售價格由加油站自行決定。根據台塑石化公告油價,6月5日凌晨1時起,加盟加油站參考零售價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28.5元、95+無鉛汽油30.0元、98無鉛汽油32元、超級柴油26.8元。台塑石化指出,受到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對減產政策意見分歧,引發市場對原油供應前景的擔憂,以及中國經濟數據疲軟等因素影響,促使本週國際油價下跌。考量國際油價走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國內市場競爭力及亞洲鄰國最低價等因素後,台塑石化決定自2023年6月5日凌晨1時開始,調降汽油批售價格每公升0.4元,柴油批售價格每公升0.1元,市場零售價格由加油站自行決定。
總部位于芝加哥西郊的福興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是芝加哥本地發展起來規模最大的華資銀行,一家與華人...
【時報-台北電】曾風靡一時、在大陸市場受資本狂熱追捧的多家植物肉品牌,有些已經銷聲匿跡,有的業績差強人意。這些企業從萬眾矚目到現在乏人問津,只經過短短4年時間,而究其原因,在於「不好吃,而且比真肉貴」。 界面新聞報導,號稱由具備矽谷食品背景的海歸團隊、2020年成立的Hey Meat,曾在當年連續獲得雙塔食品、天圖投資、微光創投等的天使輪和千萬級pre-A輪融資,但天眼查顯示,其關聯公司上海魅味特食品科技已於2023年4月被吊銷。 又如曾因做出首款大陸國產「人造植物肉月餅」,獲得關注的品牌「珍肉」,2019、2020年曾獲得Big Idea Ventures及天使投資人的兩輪融資,但這個品牌的公眾號最後的更新時間,停留在了2022年9月,也無新品推出。 還有一些企業雖仍存在,卻少有大陸民眾願意購買。成立於2019年的本土品牌「星期零」曾獲得愉悅資本、經緯創投等的5輪融資,其2022年1月最後的B輪融資總額為1億美元,但目前其天貓旗艦店賣得最好的一款產品月銷量為100多。 食品巨頭雀巢,2020年推出的植物肉品牌「嘉植餚」,在天貓產品月銷量最高也僅500多。美國上市公司、植物肉第一股Be
新竹縣政府為提升縣內中小企業研發能力與產業競爭力,持續辦理「新竹縣地方產業創新研發推動計畫(地方型SBIR)」,今年通過計畫核定的中小企業,最高將可獲得100萬元補助。
【時報-台北電】宏全(9939)上周高檔整理,四線仍多排向上,日KD交叉向上,2日收盤價107元、上漲2.4%,成交量逾1,800張。投信連續買超逾一個月、累計逾2,800張,宏全已突破長期頸線106元、大量區也已越過,量能若持續放大,仍可能上攻。 日前股東會完成世代傳承。2022年集團合併營收246.96億元,稅後純益22.15億元,EPS達7.7元,營收、獲利雙創新高,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4.8元;宏全2023年第一季營收60.66億元,稅後純益4.63億元,EPS 1.61元。(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曾麗芳)
民進黨爆發黨內性騷吃案風波!有女黨工在臉書發文揭露,遭外包廠商男導演在車上襲胸騷擾,報告給時任婦女部主任、現任副秘書長許嘉恬,對方卻反問:「為何不跳車或叫出來?」!對此,民進黨中央上午開記者會回應,許嘉恬即刻停職接受調查;另外也曝光,這案件,根本沒有啟動任何申訴調查程序,證實有吃案一事! #民進黨#性騷擾#吃案 #TVBS新聞 #TVBS直播 #TVBS新聞網
【時報-台北電】茂順(9942)5月16日成交爆量、股價最高衝到163元,惟盤整至今高點未過,因量能萎縮、跌破10日線,月線小跌破。2日外資買超245張相挺,收盤價155元、上漲1.3%,日KD來到低檔。未來觀察外資是否續挺,若能帶出量能,有機會上攻。 在漲價及兩岸產能順暢提升,且訂單能見度高下,首季稅後純益2.11億元改寫新高,季增18.54%、年增51.8%,EPS達2.54元,超出預期。投顧相繼調高茂順2023年全年EPS上看逾11元,同時將目標價調高到180元以上,評等均為「買進」。(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曾麗芳)
【時報-台北電】上交所及深交所2日針對全球存託憑證(GDR)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徵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發行GDR應上市滿一年,且申請日前市值不低於人民幣(下同)200億元,包括牧原股份、隆基綠能等38間上市公司蓄勢待發。 陸媒初步統計,截至2日,今年有38家陸股上市公司公告發行GDR相關安排。從上市目的地來看,永太科技擬登陸英國倫敦證交所,三一重工擬登陸德國法蘭克福證交所,其餘36家企業都鎖定瑞士證交所。 券商中國報導,瑞信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大中華區主管李宏貴曾表示,瑞士具備健全穩固的監管體系,和發達的資本市場體系,是中歐金融與資本市場合作的重要夥伴方。 瑞士也是全球跨境財富管理的領導者,擁有龐大的本土與全球化機構投資人群體。 證券日報統計,有意發行GDR的38家公司多是行業主要企業,已是成熟發展階段,不乏千億元市值大企業。截至2日收盤,上述38家公司的總市值高達1.79兆元。其中,牧原股份、隆基綠能、三一重工市值都超過1,000億元。 海外融資是科創類企業補充現金流的重要管道之一。上述38家企業中,上交所科創板企業、深交所創業板企業分別占7家、6家,合計13家,占比34.21%。 近年來
【時報-台北電】前幾年經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借殼上市的新創企業後來紛紛陷入營運危機,股價一落千丈害投資人蒙受龐大損失,但這些公司的高層主管及早期股東反而大賺一筆,其中最大贏家就是底特律活塞隊老闆高爾司(Tom Gores)經營的私募基金Platinum Equity。 《華爾街日報》根據5月18日為止提交美國證交會(SEC)的文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美國超過460家經由SPAC合併案借殼上市的公司當中,有232家公司的高層或早期股東都在股價崩盤前拋售股票。 這232家公司當中有12家的高層在股價崩盤前脫手價值合計超過5億美元的股票。 若是將證交會文件中提及的所有股票交易列入計算,近年借殼上市公司的高層,以及早期股東平均每人大賺2,200萬美元。 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奧羅基(Michael Ohlrogge)表示,當年這些新創公司高層大肆宣揚借殼上市勝過傳統首度公開發行(IPO),結果投資人慘賠後才發現,SPAC上市案並非真的對公司有利,只是對那些公司高層及早期股東有利。 這些幕後贏家除了Platinum Equity之外,還包括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
民視新聞/楊思敏、陳聖翰 台北報導6月天氣變熱,氣象局說,未來一週將是高溫炎熱、午後有雷陣雨的型態,週一(6月5日)、週二的午後西半部和山區會下雨,直到週三(6月7日)開始,鋒面逐漸靠近台灣,各地有局部降雨,但不見得能下在集水區,對於南部水情吃緊,還是無法紓解。
【時報-台北電】上周五美股受惠就業成長強勁及通過債務上限法案,激勵道指暴漲701.19點、漲幅達2.12%,改寫今年來最大漲幅,標普500指數漲1.45%、那指漲1.07%,惟費半指數跌0.15%;累計一周,道指漲2%、標普500指數漲1.8%,而那指漲2%,周線連6紅,創逾三年來最長連漲紀錄。而今晨,拜登也簽署了「2023年財政責任法案」,該法案正式成為法律,可將政府借貸權延長至2024年,避免災難性違約危機。分析師指出,恐慌情緒指標VIX上周五已下探至14.6,創2020年2月19日、即爆發新冠疫情採取防疫管制以來的新低,但在就業人數大幅增加後,聯準會恐很難在6月暫停加息。 台股方面,上周在AI題材續夯下,大盤連三周收紅、再漲1.22%,日均量亦同步放大至3454億元,期間最高攀上16752.2點、改寫今年來波段新高,終場收16706.91點;櫃買市場同樣連3周收紅、再漲2.55%,期間最高為218.85點,終場收218.16點。籌碼面,上周外資買超562.91億元,投信賣超7.25億元,自營商買超125.30億元,三大法人買超680.96億元。 而觀察近3周台股漲幅分別為4.34
NVIDIA 掀起 AI 熱潮,也順勢炒熱科技股基金行情,除了美股、台股科技股行情外,中國 A 股的 AI 概念股近期也是漲勢凌厲,包括 AI 上中下游的硬體、演算、應用商機也搭上這波 AI 熱潮受惠。
民視新聞/呂中漁、郭文海 台北報導6月22日就是端午節了,民眾愛吃的粽子,但今年碰上蛋荒加上豬肉價格創新高影響,平均1顆粽子成本多了20%,也讓部分攤商撐不住喊漲。
台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亦即每五人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未來很可能需面臨「老人自己照顧自己」的狀況,愈來愈多保險公司提高醫療險承保年齡限制,並針對熟齡者推出專屬的醫療保單,但熟齡族要加買醫療險,該選擇定期險還是終身險呢? 依照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平均每十人就有六人在過去一年曾接受住院手術,然而許多熟齡族民眾過去因為忙於家計,而疏忽了幫自己投保醫療險或健康險,當屆臨退休時,想要投保可能會面臨已經超過商品可以投保的年齡上限,或是身體的狀況已無法投保特定的醫療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