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百達-KY 2023年6月合併營收1.44億元 年增14.59%
日期: 2023 年 07 月 10日
上市公司:百達-KY (2236)
單位:仟元
日期: 2023 年 07 月 10日
上市公司:百達-KY (2236)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台股30日加權指數收17433.85點,漲63.29點或0.36%,總成交值4144.04億元。三大法人買超34.15億元,其中外資買超79.64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賣超19.02億元及賣超26.46億元。 外資買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5檔電子股、3檔金融股及2檔傳產股;依股價分,2檔百元股、2檔中價位股及6檔銅板股;買超張數方面,1檔買超上萬張,榜首為英業達(2356),買超1萬164張,新光金(2888)、開發金(2883)名列二、三名,分別買超8438張及買超5660張。第四及第五名為宏達電(2498)、華新(1605),其他依序為中信金(2891)、瀚宇博(5469)、光寶科(2301)、東聯(1710)及中華電(2412)。 ●外資30日買超前十名: 1.英業達(2356)收42.40元,漲0.80元或1.92%,外資買超1萬164張。 2.新光金(2888)收9.01元,跌0.01元或0.11%,外資買超8438張。 3.開發金(2883)收12.70元,漲0.10元或0.79%,外資買超5660張。 4.宏達電(2498)收50.20元,漲0.55元或
【財訊快報/記者許麗珍報導】第一金控(2892)公布2023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90.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8%,每股盈餘(EPS)為1.40元。外界關心明年股利發放政策,第一金控副總李淑玲表示,希望配發率維持穩定水準,且依照盈餘成長提出穩定配息,穩定是指至少和今年配發率一致,且不會低於今年7成的配發水準,但現金及股票股利的配比結構要看放款成長和盈餘目標來決定。第一金昨舉辦2023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會中公布2023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新台幣190.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8%,EPS為1.40元;其中子公司第一銀行前三季稅後淨利為180.16億元,年成長12.4%,證券為8.31億元、人壽為5.33億元,2023年前三季由銀行啟動,引領證券人壽獲利引擎動能全開,使集團再創佳績,表現超越去年同期。第一金控表示,整體經濟方面,第三季度雖受通膨數據居高不下與消費動能減緩,外加地緣政治衝突攪局,全球資本市場餘波震盪,投資人避險氛圍與資產重配置熱潮,使敏感度較高之資金重啟佈局,升息尾聲階段,第三季是今年以來相對波動較大的區間。第一銀行2023年前三季度盈收衝高,主因是總放款年
【時報-台北電】前11月金管會對金融業與上市櫃公司開出的罰單已衝破2億元,今年最大苦主為金控銀行業,前11月累計罰鍰逾1億元。金管會30日公布,至11月底,金融三業罰鍰約1億9,601萬元,上市櫃公司罰鍰則有4,150萬元,合計共開罰2億3,751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億2,022億元,增加7.8%,若與今年罰鍰預算數3.29億元相比,達成率約72%。 其中,金控與銀行的罰鍰金額最多,達1億1,889.5萬元,件數最多則是上市櫃的164件。 金控、銀行業今年不只因大股東干政挨罰,還有理專挪用客戶款項、行員勾詐團、大量個資外洩等各種內控不佳疏失,因此罰單吃最多,成最大苦主。銀行局統計,今年前11月對金控、銀行共開出23張罰單、裁罰金額1億1,889.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件,年增21.05%,金額增加2,177.5萬元,增22.42%。 前三張大單包括一大型民營金控罰3,000萬元,同一金控旗下銀行理專挪用客戶資金,被罰2,000萬元,以及一家中型銀行因勾詐團被罰1,200萬元,光這三張單就占總罰鍰的5成。 保險局指出,前11個月對保險業裁罰共26件,金額5,065萬元,件數和金額較去年
美國傳奇外交家季辛吉是美中建交關鍵推手,幫中國打開西方大門、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以百歲高齡辭世,也象徵中國改革開放、美中友好創造的多年經濟紅利,已經逐漸消失殆盡。 華爾街投資銀行卯足全力立足中國的雄心壯志成為過去,在中國經營滿100周年的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週三已公開談到撤離中國的可能性,1990年代就插旗中國的高盛,執行長蘇德巍也透露,已經放棄以前「不惜一切代價」要在中國發展的策略。 港股恒生指數本週與台股加權指數死亡交叉。華爾街日報指出,香港在跨國企業眼中,已從珍貴資產變成拖油瓶,總部大舉撤出,變成中企地盤,港股今年IPO金額更創22年新低。 #季辛吉 #美中對抗 #改革開放 #和平紅利 #地緣政治 #中概股 鏡轉全球YouTube搶先看,每週一到五22:00上架 更多精彩深度的財經資訊影片請點擊 https://www.mnews.tw/show/imoney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
[周刊王CTWANT] 主計總處分析,主要是疫情期間,內需服務業受創最深,電子科技、製造或海運等產業在終端消費需求拉抬下,企業積極加薪,年終獎金發放也相對大方,高低薪資差距因此持續擴大。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以十分位數來看,最低薪資的10%,全年總薪資僅30.6萬元,換算成月薪約2萬5500元...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根據TrendForce(集邦科技)統計,2023年第三季新能源車(包含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銷售總量為345.5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28.1%。其中純電車(BEV)的銷量比重占約70%,而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年成長率達47.8%,表現最突出,是新能源車市場保持增速的重要因素。第三季純電動車(BEV)前10大品牌中,Tesla與比亞迪的銷量差異不到千輛,若將比亞迪集團的另一品牌騰勢的銷量納入計算,則超越Tesla。比亞迪的產品線多元、價格帶廣,有低至人民幣7萬起跳的「海鷗」,同時也有覆蓋中國市場主流價格帶15至20萬人民幣的車款,助力比亞迪向一、二線城市以外的市場擴張。TrendForce指出,Tesla雖不斷降價,但26至30萬區間人民幣的價格帶仍以一、二線城市為主要客群,造就比亞迪和Tesla兩者在定位上的差異,也導致造銷量差距持續縮小。至於廣汽埃安、Volkswagen和上汽通用五菱在第三季繼續保持第3、4、5名位置,久未上榜的蔚來在第三季名列第9名,但蔚來仍困於龐大虧損及裁員的陰霾中,除了提升銷量外,如何以優勢技術換取金援
【時報-台北電】微軟Windows 12將於2024年6月上市,預計導入大量AI技術,成為AI PC的領頭羊,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同聲看好AI邊緣運算商機。林百里強調,AI PC可能在明年夏天問世,廣達將是最先投入的業者;陳俊聖則重申,生成式AI對PC產業帶來新機會,AI PC正在發生,且將不斷加速。 科技業者指出,2024為AI PC元年,板卡廠微星、技嘉、組裝廠廣達、仁寶、和碩、品牌廠宏碁及華碩概念股可望受惠。 林百里及陳俊聖30日出席台灣醫療科技展活動,林百里表示,去年投入生成式AI的市場資金就超過13.7億美元,相當於過去5年總和,在新創募資項目中,更有三分之二都和生成式AI相關,這些新生態系、新項目的出現,拓展了2023年的新AI生態圈。 對於產業景氣,林百里直言明年廣達在AI PC、AI伺服器及AI車用電子等三項業務,可望有更大的營運貢獻。林百里說,「明年AI會繼續好」,對廣達來說,目前正在協助客戶導入的AI PC「成長性看好」,尤其在更多的GPT功能使用需求帶動下,將推升AI PC的需求。 他預期明年夏季時,隨著微軟推出新一代的Windows作業系統
【時報-台北電】第一金投顧11月30日舉辦2024年總經情勢與台股展望說明會,預期今年底高點在17,500點,明年則看好飆上18,700點,受惠全球景氣逐步回暖,內需成長帶動終端產品需求,美台利差收窄也推動外資持續匯入;明年看好AI、網通、綠色產業、奧運、利率概念股等五大題 股。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由於全球景氣持續復甦,產業庫存調整告一段落,美國10年期公債回落至4.4%,台股今年底可望反彈至17,500點,第四季GDP成長率預期5.6%、企業獲利預估落在0.78兆元。 明年第一季總統大選後市場焦點回歸產業基本面,加上台美利差仍在高檔,抑制外資回流,台股將小幅回測萬六關卡,指數介於15,900點~16,800點間。 統計過去七次總統大選,大選當月台股上漲機率約57%,平均漲幅1.09%,選舉隔月「謝票行情」平均漲幅提高至2.62%,惟選後隔月漲幅波動明顯提高,相關行情較快結束。 陳奕光指出,明年第二季是指數明顯修正的季度,由於外資資金尚未轉向,且產業正值傳統淡季,新興市場股匯缺乏反彈動能,指數可能回測15,500點~16,600點;第三季半導體產業庫存調整結束,高現金殖利率吸
【時報-台北電】百貨周年慶最後一波鎖定北台灣,包括台北京站、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SOGO天母店與新竹店、新竹巨城等齊打周年慶,在30日天氣瞬間轉溼冷帶動下,包括新光三越、SOGO、巨城等冬衣、居家寢具被品等大賣,加上預購已有銷售增長,可望在年度做最後衝刺拚全年業績衝高成長。 新光三越台北站前店30日一早開店後,包括雅詩蘭黛小棕瓶修護組、蘭蔻小黑瓶銷售一空,天氣轉冷,冬被、大衣等備貨量足,銷售佳,首日業績上看4億元,年增逾1%。新光三越表示,今年站前改裝幅度達五成,二至五樓改裝,引進相對年輕的Crocs、caco、airspace等品牌,及相對平價的宜得利居家等,帶動25~35歲客人增加20%,目前主力客仍是集中35~50歲,平均客單相對提升。今年前11月業績雙位數成長,全年目標勢必達標。 新光三越全台周年慶已進入最後一波,在人潮與營收相對符合預期下,整體周慶業績成長逾1%,可望帶動全年營收拚出920億元目標,尤其是全台14店多數在周慶開打前均有全新改裝新櫃,最後一站台北站前店全檔18天要做10.8億元,推估應可順利達標。此外,年底前還有耶誕、跨年促銷,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還將迎來全台首家
【財訊快報/陳孟朔】OPEC+產油國週四同意在明年初自願減產,減產總規模將達到約220萬桶/日,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將延長目前的自願減產行動。路透報導,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盟友組成的OPEC+週四舉行線上會議,會後發表一份聲明,總結各成員國的自願減產計劃。OPEC+石油產量占全球總量超過四成。OPEC+還邀請位列全球前十大產油國的巴西加入該聯盟。巴西能源部長表示,巴西希望在明年1月加入。減產消息傳來,油價不漲反跌,兩大期油跌幅超過2%。摩根大通銀行(小摩)分析師Christyan Malek表示,市場的反應意味著對減產措施的整體效果持懷疑態度。不過,為每個成員國制定一個新的框架來實現減產,反映成員國間信任和凝聚力的程度;巴西將加入就證明OPEC+成員多力量大的優勢。OPEC+開會討論2024年產量政策之際,人們擔憂市場將出現潛在過剩,且沙國減產100萬桶/日的計劃原定於12月結束。OPEC+目前的產量約為4,300萬桶/日,先前該聯盟已經減產約500萬桶/日,以支持油價並穩定市場。OPEC在一份聲明中提到,八個產油國的減產總量將達到220萬桶/日,但最初並未公布
【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Fed)29日公布俗稱《褐皮書》的地區經濟調查報告,顯示10月初至11月中旬美國經濟活動放緩。企業回報通膨壓力大幅舒緩且聘雇難度減輕,但因消費者支出謹慎,未來半年到一年的經濟展望趨弱。 《褐皮書》指出,自前次報告公布以來,美國整體經濟活動放緩,零售銷售下滑,「因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升高」,未來6~12個月的經濟展望趨於疲弱。 根據這份Fed轄下12家地區分行截至11月17日針對企業所做的調查,「4個地區回報適度(modest)擴張,2個地區回報持平或成長略為減緩,6個地區回報微幅下滑」。 回報經濟擴張的4家Fed分行,分別是達拉斯、里奇蒙、亞特蘭大及芝加哥聯準銀行。堪薩斯市聯準銀行回報,消費者勒緊褲帶控制家庭預算;舊金山聯準銀行對經濟前景趨弱及不確定性加深感到憂心。 《褐皮書》提到,勞力需求持續減弱,大部分地區的薪資維持溫和成長,但企業還是不易吸引及挽留表現優異或具專門技術的勞工。 調查顯示,受訪企業想調漲價格愈來愈難,這對亟欲尋找通膨進一步降溫跡象的Fed決策者來說,可謂相當重要的訊號。克里夫蘭聯準銀行回報稱:「部分企業指出,需求疲軟與競爭削弱定價能力。」
[周刊王CTWANT] 總計全台營運中工廠有9萬1534家、員工數294.9萬,2年來小增0.4%、1.2%,總營收比起前年疫情籠罩時的16.6兆,大幅跳升5.7兆元。對此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點出:「這是疫後首次調查,增幅代表台灣產業挺過疫情考驗。」營收上升,主因半導體相關產品需求熱絡,加上原物料...
【時報-台北電】AI指標股處於修正震盪沉澱期,但法人多看好AI仍是明年成長趨勢最明確之產業,2023年進入倒數一個月,年底作夢行情加溫,受AI浪潮帶旺的矽光子、先進封裝、散熱、矽智財(IP)等四大題材接棒表態,安鈦克(6276)、華星光(4979)、弘塑(3131)等多檔資金湧進,為AI族群保留多頭攻擊火種。 法人分析,統計近十年來季度走勢,坐擁電子銷貨高峰的第四季及業績作夢行情的第一季上漲機率高,平均漲幅達3.88%及3.61%,投資人現階段可鎖定第四季業績仍將優於前季,且明年產業前景看旺之族群。 玉山投顧資深協理湯麒國則點出,明年包括AI CoWoS(先進封裝)、IP+ASIC及散熱產業均值得留意。 觀察30日盤面族群表現,儘管AI伺服器指標股廣達、緯創本月來僅小漲7.41%、2.35%漲幅明顯落後大盤,然受惠市場對明年AI趨勢的看好,其餘AI次族群買盤依舊簇擁。 CoWoS先進封裝產能供不應求,市場預估,高端封裝市場2028年將價值超過160億美元,2022~2028年的複合成長率約40%,台積電先進封裝供應鏈濕製程設備的弘塑、辛耘市場聚焦,半導體無塵室工程廠聖暉*伺服器及CoW
[NOWnews今日新聞]信義房屋統計前28天全台門市交易狀況,全台主要都會區11月交易狀況都比10月成長,北部地區總價2000~2500萬元交易明顯增溫,雙北以外的六都則是總價700~1500萬交易...
【時報-台北電】哪家金控會再發動金融併購戰?想啟動非合意併購(敵意併購),須符合金管會設定的四大門檻,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30日指出,若以2020年至2022年財報及公司治理評鑑來算,目前有七家民營金控及八家民營銀行符合資格,較年初時多一家金控及一家銀行,但他強調,有資格未必會併購,金管會尊重市場機制。 金管會非合意併購四大門檻,包括「資本充實、經營能力佳、國際佈局發展能力、企業社會責任良好」。2020年曾公布過具有資格可發動非合意併購者,有富邦金、中信金、玉山金、台新金和元大金等五家金控,六家銀行則是台北富邦銀、中信銀、玉山銀、台新銀、元大銀和國泰世華銀。 今年開始金管會就只公布家數不公布名單,年初曾公布,一是納入資本充實條件,以2022年11月的財務數字來看,會有六家金控及七家銀行有資格,但若排除資本充實條件後,2022年全年數字有資格的共七家金控及七家銀行。 林志吉表示,因為「資本充實」條件必須視個案申請時設算的資本適足率及雙重槓桿比率等相關指標為準,若排除資本充實條件,金管會依2020年至2022年期間財報、海外據點設立情形及公司治理評鑑結果,篩選出符合資格的共有七家金控及八家銀
[周刊王CTWANT] 恒大地產集團公告相關事項金額(未經審計)及情況如下:截至2023年10月底,發行人標的金額3000萬元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量共計2002件,標的金額總額累計約4707.55億元。截至2023年10月底,發行人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013.63億元;此外,截至2023年10月底,發行人逾期...
【時報-台北電】新青安房貸政策發酵、台股大漲、年底旺季到來,購屋潮湧現,各大房仲品牌旗下門市11月業績飆高,普遍較10月成長3%~7%,更較去年景氣低迷的同期大增三至四成,自7月起已連續五個月正成長。業者預估,在年底買氣拉尾盤下,今年全台交易量有機會達30萬棟。 根據各大房仲業者自結11月門市交易量顯示,永慶房產集團月增3%、住商機構月增6.8%、台灣房屋月增7%、中信房屋月增3.9%,各房仲業者多呈現全台各都會區全面成長,自下半年以來門市交易量普遍呈現「月月成長」,多數品牌11月達到下半年以來交易量最高峰,有些業者創下今年單月新高。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年底傳統購屋旺季來臨,加上新青安優惠貸款的政策發酵下,加快腳步進場購屋,不少換屋、長期置產需求也有增加的跡象。不過全球經濟仍脆弱,在國內經濟與國際連動下,台灣難獨好,加上後續總統選戰正式開打,兩岸關係的後續發展,都是牽動房市未來走向的變數,仍需持續觀察。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總統選戰雖已開跑,目前選情並未對房市造成影響,股市11月大漲千餘點,有穩定市場購屋信心的效果;今年第三季淡季不淡,第四季旺季表現穩定。
【時報-台北電】11月新台幣急升逾3.7%,壽險業早已提前布局。前六大壽險中至少有四家9月底前就已拉高CS(換匯)或NDF(無本金遠期外匯)等傳統避險比重。不過,壽險業者表示,11月新台幣急升,即便已拉高避險比率,但因傳統避險成本很貴,加上兌換損失,11月財務「壓力山大」。 壽險業者11月是「步步驚心」,每天盯匯率,如國泰人壽就表示每天避險部位機動調整金額極大。去年11月同樣也是新台幣急升、股市大漲、債券殖利率回跌,但六大壽險單月稅後虧損近402億元,今年在「有備」之下,虧損金額應有望縮小。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4月起已連貶七個月,壽險未避險部位出現鉅額的匯兌利益,在新台幣貶值時,壽險業順勢打開避險部位,如減少NDF,讓匯兌利益更明顯,如國泰人壽去年第三季傳統避險比重還有64%,到今年初降到55%;新光人壽去年底還有52%,今年第二季更降到47%;台灣人壽去年第三季有33%,今年初降到30%。 去年11月新台幣急升,讓壽險業苦不堪言,單月匯兌成本高達854億元,今年評估第四季新台幣易升難貶,壽險公司紛紛在9月底前先拉高避險比重。 據各公司揭露,9月底CS、NDF等避險比率,新壽、國壽、台
【時報-台北電】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美國聯準會仍未鬆口降息前,債券殖利率不斷攀升,價格大跌,往年可靠賣債大賺逾1~2千億元的六大壽險,今年不止無債可賣,為調整體質亦實現債券虧損,前九月賣債資本利得不到50億元,應是近20多年來的新低。 六大壽險估計握有逾新台幣16兆元的債券部位,9月底因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帳上債券評價損失近4.4兆元,無利可實現,但11月美債殖利率回落,六大壽險手中債券價值也大增,估計11月淨值應可明顯回升;若明年聯準會開始降息,則壽險即可守得雲開見月明。 國泰、富邦、南山、新光、中國及台灣等六大壽險,今年前三季從債券實現的資本利得,多較去年同期減少45%~55%,甚至有三家壽險至9月底是實現債券損失,至9月底六家公司債券已實現資本利得合計不到50億元,同比約衰退近8成,六大壽險前三季主要靠賣股支撐,六家合計已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共1,386億元,比去年同期少340億元左右,減幅約20%。 去年美債價格即因升息急跌,侵蝕持債大戶壽險的淨值,六大壽險去年10月陸續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將淨值下債券分入攤銷後成本(AC),以成本列帳,目前約近九成債券是放在AC。 2021年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