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弘凱 2022年2月合併營收6745.9萬元 年增-11.62%
日期: 2022 年 03 月 08日
上市公司:弘凱 (5244)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03 月 08日
上市公司:弘凱 (5244)
單位:仟元
[周刊王CTWANT] 根據財政部印刷廠113年度預算案編列營業收入6億8784萬元,相較於108至112年度營業收入介於7億4716萬8千元至10億812萬3千元,是108年度以來最低,而財政部印刷廠在109年度、110年度迎來收入高峰,受惠於印製三倍券、五倍券封套,使營業收入和淨利高於108年度,111年度已無該等...
基本工資年年上漲,加上通膨等因素持續發酵,生活成本節節升高,有PTT網友抱怨,社區開會後決定調漲管理費,從每坪55元漲至80元,若加上公用電費、停車清潔費等開銷,每月固定支出超過5千,一時間難以接受。話題引起熱烈討論,許多人建議就算痛還是要繳,如果社區沒人維護,糟糕的環境會影響房價。
一群不到30歲的工程師、交易員、數學家湊在一起,你猜他們會創什麼業?答案竟然是:物流業。2014年,一群年輕人離開舒適圈,在新加坡創辦了能者物流。4年後,他們成功在東南亞6國插旗,達成100%覆蓋率,成為「最後一哩路」的配送專家。接下來,營收連年翻倍。亮眼表現,讓阿里巴巴在2021年領投了近6億美元的E輪融資,使它一舉躍升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造訪新加坡時坦言,在AI晶片製造領域,華為是輝達在大陸的「強大競爭對手」。業內人士認為,黃仁勳這番話應是對華為晶片設計能力上的推崇,在美國祭出晶片出口禁令之下,儘管華為宣傳自身技術突圍,但要真正量產,並不具成本效益,因此難以重返先進製程的一線戰場競爭。
大陸官方持續挽救房市,於11月中旬一錘定音,大幅鬆綁房企融資政策,隨後更起草紓困「白名單」,促陸銀加大對房企的貸款投放力度。據統計,自11月以來,大陸國有五大行向非國有房企投放房地產開發貸款規模,累計達到人民幣(下同)300多億元。
智慧型手機在歷經近兩年的庫存調整後,於今年第4季開始出現復甦跡象,市場除期待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於明後兩年迎來增長之外,也開始關注零組件規格升級的潛在商機,Wi-Fi 7與著折疊手機將是值得留意的焦點。儘管Wi-Fi 7最終標準尚在擬定中,但相關商機已在今年開始啟動,預計明年將會加速放量,台廠從半導體晶片、砷化鎵、網通到通訊檢測等族群,將迎來的商機。
日系豪華車品牌LEXUS自1997年導入台灣,多年來以「專注完美、近乎苛求」走向「Experience Amazing」的全新品牌定位,一路走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造車工藝,陸續導入多款品質優異、性能卓越的熱門車型,並以悉心款待的服務理念,擄獲台灣消費者的心,累計銷售已突破25萬輛。
線上付款服務商PayPal在執行長舒爾曼(Dan Schulman)帶領下,不斷走上高峰。雖然公司過去兩年多來受大環境衝擊,未能為其9月底交棒給克里斯(Alex Chriss)時畫上完美號句,但任內表現仍受肯定。
財經中心/李汶臻報導台股今(8)日在台積電的領軍下,整片紅通通、尾盤收漲105點,站上17383點;對此,分析師丁兆宇指出,雖然台股週線在連五紅之後止步,但本週表現「異常強勁」、類股健康輪動,多頭格局不變。此外,他認為下週AI類股,還仍處於所謂的「資金輪動」階段,操作上的話,會建議大家採取「逢黑買進」的方式。最後也透露,下週台股行情可關注「3指標」。
衛生福利部公布去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惡性腫瘤)依然是國人十大死因榜首,癌症死亡發生時鐘為10分7秒,比前年10分10秒快了3秒鐘,且癌症死亡人數又以65歲~74歲較明顯,顯見癌症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愈來愈近,壽險業者建議,癌症死亡鐘又加快,事前預防降低發生率及備妥保險降低衝擊。
岱宇國際董事長林佑穎11月10日上任以來,打團體戰策略並充分授權,擴大核心團隊成員參與感,展望未來,他提出公司三部曲發展策略。首部曲,將大力推動兩大事業體的健身器材與電輔車(E-Bike)同步發展;二部曲,未來有意將北美的美國及加拿大的子公司合併,規劃在美國股票上市;三部曲永續經營,期許做到提供社會大眾健康的解決方案。
在油價走跌、需求偏弱影響下,大陸持續出現通縮的警訊。9日上午公布的2023年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5%,為3年來最大單月降幅,且降幅較10月的年減0.2%擴大,與此同時,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3.0%,為連續第14個月下降,降幅同樣繼續擴大,且兩者降幅均高於市場預期。
根據國發委會推估,台灣將在後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持續提高,預估將於2039年突破30%,銀髮世代的來臨已是必然發生的未來,而如何善用投資管道打造退休生活,更是現階段理財的重中之重,近期各大投信均有獨到退休理財術,不論透過股或債,都可協助投資人建構游刃有餘的退休生活。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9日表示,今年鋼鐵業陷入供強需弱的兩面夾擊,加上俄烏戰爭、大陸經濟疲軟、地緣政治因素等負面因素干擾經營,但自結今年前11月獲利確定可超過2020年全年,將利用「二軸三轉」的主軸找出最適產量,不求量大並轉型為專、精、強的精緻化鋼廠,結合上下游,共同發展低碳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