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宜鼎 2023年2月合併營收6.8億元 年增-10.7%
日期: 2023 年 03 月 06日
上櫃公司:宜鼎 (5289)
單位:仟元
日期: 2023 年 03 月 06日
上櫃公司:宜鼎 (5289)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AI晶片大廠、輝達上周公布優於預期的展望,帶動台美科技股蝴蝶效應,自身股價飆漲不說,更驅動連兩日國際機構法人猛力回補台股649.7億元,加上假日休市期間,傳來美國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初步協議。瑞銀證券把握良機,重申台股「加碼」投資評等,尤其樂觀情境直逼「萬九」,再燃台股多頭熱情。 外電最新報導,白宮與共和黨就提高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初步協議,以避免違約對全球經濟帶來動盪。外資圈人士解讀,美國債務問題先前反覆干擾市場氣氛,一旦確定朝正面發展,形同為全球市場送來大禮包,搭配輝達驅動半導體、科技類股行情方興未艾,台股29日開盤多頭題材源源不絕。 輝達公布2024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超出市場預估,2024會計年度第二季營收與稅後淨利財測中位數分別較市場預估高出53%、89%。凱基投顧指出,超乎預期的人工智慧(AI)需求提前浮現令市場大感驚喜,估計就算在最差情境下,輝達下半年資料中心營收至少比上半年成長30%。 由於輝達基本面大好,包括瑞銀、摩根大通、海通國際、花旗環球、美銀、巴克萊、高盛證券等各大外資,火速同步調升輝達目標價,像是摩根大通證券給出的股價預期直接從250美元,倍增至50
【時報-台北電】海運市場供需失衡拉警報,全球航商剉咧等。主要貨櫃航商今年首季獲利年減6成起跳,亞系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年減更逾9成,萬海、以星甚至虧損。歐系航商馬士基、達飛已釋出展望悲觀憂慮,陽明準備長期抗戰,長榮、萬海(2615)將在30日召開股東會,營運展望、運價走勢、應對挑戰、未來股利政策等受關注。 長榮、陽明前董座謝志堅分析,過去兩年疫情紅利讓亞洲船公司賺最多,疫後戰爭、通膨壓抑需求、運價急跌,卻也影響亞洲船公司營運最深,關鍵原因有兩個,亞洲船公司長約少、全球艙位分配不均,今年運力供給大於需求兩、三倍,拖累亞洲到美國、歐洲東西航線運價跌深,較多艙位壓在現貨市場、東西航線的亞洲船公司自然受影響更大。 法人提供資料顯示,全球主要貨櫃船公司今年首季淨利年減幅分別為赫伯羅德約61%、馬士基約68%、中遠海控約74%、ONE減76%、陽明減94%、長榮減95%,至於以星、萬海轉虧。 其中,馬士基、陽明等首季裝載的貨櫃數量年減都不到1成,但平均運費馬士基下降37%、陽明下降6~7成。究其因,歐洲船公司南北航線多,亞洲船公司偏重東西航線,從去年下半年起海運市場急轉直下,亞洲
【時報-台北電】大陸國產大飛機C919在28日正式商業首飛,不僅代表大陸本土航空製造業掀開全新篇章,也帶動相關產業鏈蓬勃發展。據稱,C919已累計獲得約1,200架的訂單,預計未來五年的年產能將達150多架,航空商機才剛點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國務院2006年公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將大型飛機列為重大科技專項後,開啟了大陸自研大飛機之路。2008年5月成立的中國商飛企業,正是為研發國產大飛機設立。 2015年11月,C919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2022年9月獲大陸民航局頒發型號合格證,2022年12月全球首架C919交付中國東方航空。2023年5月28日正式執飛商業航班。 中國商飛日前估計,2021年到2040年全球預計將交付逾4萬架飛機,其中交付中國市場的商業飛機將占約22%,前景看好。 28日參與C919商業首航的大陸工信部部長、也是中國商飛前董事長的金壯龍曾經表示,C919大型客機帶動的民用航空產業鏈,以上海為龍頭,陝西、四川、江西、遼寧、江蘇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參與,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產業熱度也催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三商壽(2867)公告第一季財報,以及去年底隱含價值(Embedded Value, EV),第一季首年度保費收入79.3億元,長年期健康險首年度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21%,今年保障型商品的推廣已具相當成效,第一季首年度保費佔整體壽險業比重達4.83%,第一季淨值回升到384億元,淨值比由去年底2.19%,提升至第一季2.89%,總資產約1.48兆元,較去年底成長1.3%。美國聯準會升息的腳步已逐漸趨緩,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今年經濟成長有望自谷底反彈,加上中國疫情解封,重新對外開放,有望帶動市場復甦,三商壽第一季經常性收益與權益類已實現獲利皆較去年同期增加,惟受外匯避險成本居高不下影響,第一季產生稅後虧損29.17億元,每股稅後虧損0.7元,面對未來匯率可能的劇烈波動,公司將彈性調整匯兌避險策略作為因應,以提升未來投資報酬率。三商壽去年底隱含價值(Embedded Value, EV)為891.7億元,年減率12.7%,每股隱含價值21.8元,隱含價值較前年減少,主要原因為受台、美利差擴大避險成本提高影響,為提升利潤率及追求利潤來源多源化,公司持續加強保障型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耐久財訂單呈現增長局面,表現優於預期。美國人口普查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耐久財訂單較前月成長1.1%。此前61位受訪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下滑1.0%,預測區間介於下滑2.5%至成長2.0%。3月份數據由初報的上揚3.2%,修正成為成長3.3%。4月份不含運輸品的新訂單下降0.2%,3月份為成長0.3%;不含國防用品的新訂單4月份下降0.6%,3月份為成長3.2%。扣除飛機,不含國防用品的資本財訂單4月份成長1.4%,3月份為下降0.6%;扣除飛機,不含國防用品的資本財出貨4月份成長0.5%,3月份為下降0.2%。
【時報-台北電】台股26日加權指數收16505.05點,漲213.05點或1.31%,總成交值3851.70億元。三大法人買超459.37億元,其中外資買超432.60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3.45億元及買超23.18億元。 外資賣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4檔電子股、4檔金融股及2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檔百元股、1檔中價位股及8檔銅板股;賣超張數方面,3檔賣超上萬張,榜首為開發金(2883),賣超2萬6402張,緯創(3231)、永豐金(2890)名列二、三名,分別賣超2萬5915張及賣超1萬21張。第四及第五名為新光金(2888)、鴻海(2317),其他依序為群創(3481)、中鋼(2002)、國泰金(2882)、中石化(1314)及英業達(2356)。 ●外資26日賣超前十名: 1.開發金(2883)收12.85元,跌0.15元或1.15%,外資賣超2萬6402張。 2.緯創(3231)收65.00元,漲3.30元或5.35%,外資賣超2萬5915張。 3.永豐金(2890)收17.10元,跌0.05元或0.29%,外資賣超1萬21張。 4.新光金(2888)收8.42元,跌0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奈米醫材(6612)醫材銷售全球擴張有成,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10%,今年第一季已拉高至30%,目前供不應求,加上技術服務、權利金收入持續往上,今年營收可望持續往上。中國市場更可望是下一波業績跳升重要動能,子公司碩創(上海)旗下預裝式人工水晶體,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臨床試驗報告,力拼明年第四季取證上市。奈米醫材5月26日參加櫃買中心舉辦業績發表會,總經理李威聯(William Lee)表示,第一季營業收入1.48億元,年成長24.58%,但毛利率下降4個百分點至80.41%,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2619萬元,年衰退11.81%,每股盈餘0.77元,也較去年同期下降12.5%,主要是歐盟醫療器材法規從MDD轉換到MDR,要求已上市的醫材產品要重新執行臨床與認證,導致費用增加,期望能在明年完成所有產品轉換。主力產品包括人工水晶體、人工水晶體植入器、高階醫材表面塗層、連續雷射撕囊設備,產品主要應用於白內障與屈光手術,李威聯指出,2019年起大力擴展醫材銷售,也訂下占比中期占比要達5成目標,隨著自有品牌人工水晶體銷售量增加,占比已從2019年的10%提升至今年第一季
[NOWnews今日新聞]怎樣的信任,會讓整個社區的住戶,當有賣房需求時,全都找上同一位房仲?信義房屋復北民權店專案經理羅皓元入行8年,新人時期就深耕社區,從「房子還沒點交、管委會還沒成立」就協助住戶...
【時報-台北電】除了當前火熱到不行的鋰礦之外,鎳也是製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日媒披露,為了確保鎳的穩定供給,各國企業紛紛投資印尼的鎳精煉項目,然而,中企已在印尼的鎳投資戰局中搶占先機。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席捲全球的減碳熱潮正在加速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相關企業對印尼的興趣不斷增長。據統計,2022年印尼的鎳產量達到16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鎳儲量約2,100萬噸,與澳洲並列第一。其中,印尼東部的馬魯古群島和中部的蘇拉威西島是該國主要的鎳產區。 不過,目前印尼政府嚴控未加工金屬鎳的出口,想要獲取該資源必須在當地投資,各國企業因而積極在印尼投資鎳精煉項目,從而加劇競爭,美國和中國的企業甚至參與到同一個專案中。 譬如,韓國鋼鐵巨頭浦項製鐵5月初宣布,將在印尼東部的北馬魯古省建設一座鎳精煉廠,總投資額4.41億美元,計畫今年內開工,2025年投產。該工廠每年生產的鎳產品,可為大約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此外,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聯手法國礦業企業埃赫曼(Eramet)在印尼北馬魯古省投資26億美元,打造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原材料基地。 這兩家企業的負責人今年4月份與到訪德國
民視新聞/呂中漁、梁駿樂 台北報導日圓直直落,再創下去年(2022年)11月以來最低,根據台銀牌告價格,台幣兌日圓的價格來到「0.2233」,相較去年(2022年)高點0.2797,以新台幣10萬元兌換,等於現賺一趟廉航來回機票,還外加4張迪士尼門票,不過外媒彭博指出,日本央行將在6月調升國債殖利率,今年(2023年)底日圓恐怕將會升值15%。
【財訊快報/陳孟朔】科技股勁揚助連三黑的歐股上週五跳漲1.2%,為近兩個月來單日最旺,但週線則是十週來最遜,因對全球經濟放緩和美國債務上限談判不確定性的擔憂加劇。 道瓊歐洲600指數連續三天下跌12.73點或2.71%後,26日收高5.23點或1.15%,收在461.41點,為3月29日急彈1.3%以來最旺。經此一彈,連二紅的週線翻空但跌幅縮小至1.59%,為3月17日當週大跌3.85%以來最差表現。 同日,德國DAX指數收升1.2%,英國富時100指數收高0.74%,法國CAC-40指數收漲1.24%。歐股在5月期間一度一度改寫逾一年新高,德國DAX指數創下歷史新高,因為儘管有跡象顯示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膨居高不下,但投資人對樂觀的獲利報告感到欣慰。 另外,上週五的數據顯示,5月義大利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下降,預示著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近期前景不確定。 最近幾週,對拜登政府與國會共和黨人是否能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並避免債務違約的擔憂對市場造成壓力。週線挫跌1.5%,創逾兩個月最大週線跌幅。 最新發展顯示,白宮和國會共和黨人26日當天打算對一項提高債務上限兩年的協議作最後潤色,同時限制除軍隊和
【時報-台北電】航空族群迎出國大潮,人氣指標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多家航空公司、旅行社現場業績倍增,預期暑假市場旺盛,接著觀光小兩會可望啟動協商,兩岸團客旅遊常態在望,華航(2610)、長榮航(2618)、星宇(2646)、台灣虎航(6757)業績將趁勢高飛,亞航(2630)、長榮航太(2645)飛機維修族群跟著受惠。 股東會行情是另一觀察指標,打頭陣的長榮航24日股東會,釋出平均票價漲多、歐美長程線訂位率高,東北亞、東南亞航線旺季可期等樂觀訊息,預估第二季優於第一季。本周,華航股東會5月31日、台灣虎航股東會6月1日將登場,市場展望也受關注。 受旺季、政策、股東會樂觀展望等三利多激勵,航空股近期成為盤面焦點,華航、長榮航在外資法人大舉回補下,股價多頭氣盛。長榮航26日在三大法人同步買超3.26萬張下,上漲2.37%、收32.3元,成為航空股多頭指標,呈價量齊揚走勢,有機會挑戰前波36.2元高點,下檔27.8元具強勁支撐。 長榮航表示,商務艙、豪經艙機位需求強勁,加上高票價的長程航線占比高,近兩個月平均票價大漲5成,優於預期,第二季業績不會比第一季差。預期暑假需求旺盛,長榮航7月全航線定位
【時報-台北電】台股本周多頭「強強滾」,時序將進入6月,上市櫃股東會邁入高峰,光是本周就有337家上市櫃公司將接力登場,法人分析,受下半年需求回溫加持,公司股東會多有望釋出樂觀展望。 華航(2610)、欣興(3037)、京元電子(2449)等股東會前、法人上周搶先押寶股,股東會行情蓄勢待發。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點出,上市櫃股東會主要看點包括營運展望、庫存調整進度、需求回升狀況及對下半年景氣看法,整體而言下半年景氣表現將優於上半年,惟各產業間強弱有別,研判仍以AI、政策加持題材股較具表現機會,投資人可搭配基本面、籌碼面布局股東會行情。 台股已進入股東會高峰期,據統計,6月底前將召開股東會的上市櫃公司共有1,579家,將在本周登場的就有337家,其中更包括聯發科、聯電、南亞、台塑、長榮等龍頭股。 法人預估,大型權值股本周強勢表態後,本周可能暫時轉趨震盪,而股東會釋出展望可能成為個股強弱關鍵分水嶺。 在本周召開股東會的公司中,篩選三大法人本周資金搶先進駐者,包括華航、欣興、京元電子、台光電、正新、景碩、南亞、南茂、裕隆、漢翔、神基、敦泰、力積電、金寶、力成等,法人買盤提前進駐,押寶股東會
【時報-台北電】通膨讓消費疲弱,景氣低迷品牌廠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對全球經濟埋隱憂,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聚陽(1477)董事長周理平、宏遠(1460)總經理葉清來、廣越(4438)總經理吳朝筆、新纖(1409)集團經營決策委員會副主委羅時銓等紡纖業界大老,都預期今年產業景氣還在恢復期,真正回溫要等明年。 洪鎮海在今年的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全球景氣復甦前景不明、國際政經局勢詭譎多變、地緣政治緊張,對於全球經濟埋下了隱憂。在全球主要國家消費疲弱以及通貨膨脹引發可支配所得重新分配等兩大因素,使得客戶發展策略趨向於保守,將會帶給儒鴻短期上營運的挑戰。 成衣服飾產業面臨市場購買力弱、客戶信心不夠的考驗。周理平認為,今年客戶去化庫存的壓力已經有所緩解,也逐步縮減消化庫存的力道,但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仍持續,通膨也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喜好變化甚快,研判今年產業景氣雖會溫和復甦,但真正恢復成長要到明年。 羅時銓指出,受到通膨、升息等因素干擾,讓全球品牌服飾廠庫存增加,台灣紡纖廠與全球品牌廠的連結度高,在庫存去化速度放緩下,對紡纖產品下單動能減弱,國內紡纖廠今年的營運當然會造成一
周杰倫雖未直接持有「巨星傳奇」股權,但他為巨星傳奇代言的「魔胴防彈咖啡」去年銷售額高達1.2億港元。與周杰倫合作多年的作詞人方文山,是目前巨星傳奇首席文化官。該公司去年度營收3.44億元人民幣,淨利為6038.9萬元。巨星傳奇主要包括在微信等電商通路銷售健康及護膚產品...
【財訊快報/陳孟朔】美國兩黨似乎接近達成一項債務上限協議之際,市場在下一次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盟友(OPEC+)政策會議前權衡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關於供應相互矛盾的資訊,兩大期油上週五收高約1%左右。 布蘭特7月期油收高0.69美元或0.9%,報每桶76.95美元。紐約7月期油漲0.84美元或1.2%,報每桶72.67美元。布蘭特原油週線漲1.7%,紐約期油漲1.6%,同步連二紅。 儘管如此,市場仍然保持謹慎,因為債務上限談判可能會拖延下去,而且在強勁的美國消費者支出和通膨數據公布後,人們對聯準會(Fed)下月加息的擔憂重燃,加息將抑制需求。 拜登政府一位官員表示,雖然談判代表有可能在週末達成協議,提高美國政府31.4兆美元的債務上限,但談判很可能持續到週末。 另一方面,在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淡化在6月4日的維也納會議上OPEC+進一步減產的前景後,兩大期油25日急跌超過2美元。三位瞭解俄羅斯當前想法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俄羅斯傾向於保持石油產量不變,因為莫斯科對目前的價格和產量感到滿意。這與沙烏地阿拉伯能源大臣、OPEC事實上的領導人阿卜杜勒阿齊茲親王早些時候暗示的可能減產形成鮮明對比,後者
【時報-台北電】主計總處最新預測指出,今年國內超額儲蓄總額將再次超過新台幣3兆元,連續第四年超過3兆大關。國發會官員表示,這顯示國內閒置資金太多,必須審慎因應,主計總處官員也表示將對此進行專案研究。 主計總處預測指出,我國今年有高達9.4兆的儲蓄毛額,而國內投資毛額只有6.3兆,在儲蓄引導到固定投資之後,仍賸餘3.1兆元,這3.1兆就是超額儲蓄。國發會官員指出,這筆龐大的超額儲蓄若不引導到民間投資、公共建設,就可能成為閒置資金,日後可能流向金融性投資,不利於經濟的穩定。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今年之所以仍有這麼龐大超額儲蓄,是因為儲蓄太多,加以今年民間投資動能轉弱,以致儲蓄在導入投資後,仍有逾3兆元的超額儲蓄。 國民所得統計顯示,近十年超額儲蓄快速成長,102年僅1.6兆,103年升破2兆,109年升破3兆,迄今年已連續四年逾3兆,累計三年即有10兆元。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筆資金是有可能流向金融性投資,或房市、股市,但國民所得統計看不出這筆資金最後流到哪個部門,也許央行有這個資料,主計總處長期關注此一問題,近期將對此進行研究。 何以我國的儲蓄在近年會成長這麼快?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裡的儲蓄
【時報-台北電】電子股營運迎轉機成當紅題材,法人近期看多聲浪不斷,中信投顧指出,康舒(6282)併購進度符合預期,營運可望迎來轉機,給予「買進」投資評等;建準(2421)法說會上,經營管理階層釋出正向看待伺服器、網通與車用業務成長和利潤率趨勢,獲得凱基投顧看好。 康舒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0.06元,不如市場預期,法人指出,主因營收規模減少,加上業外損失侵蝕(收購相關成本、匯兌損失、利息費用增加等因素),不過,在產品組合優化挹注下,上季毛利率達18.5%,較去年同期的14.9%,呈現顯著成長。 康舒年初宣布併購ABB集團旗下電源轉換事業部門,投顧研究機構引述經營管理階層觀點表示,目前進度符合預期,目標6月底完成交割,7月開始併入標的公司財務報表,而因應併購案之CB與現增皆如期進行,股本膨脹後將不會超過100億元。 建準方面,凱基投顧考量建準獲利率優於預期,將建準推測合理股價由65元,調升至87元,並維持「買進」投資評等。 凱基投顧指出,伺服器、人工智慧(AI)伺服器與網通為建準2023年成長動能。因熱設計功率(TDP)提高,推升新伺服器平台產品單位售價15%~20%,加上需求穩定
【時報-台北電】國銀拚富豪財管進入白熱化階段。金管會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止,上億富豪財管客戶全台已達4,497人,是去年同期時1,941人的2.3倍,總資產規模衝5,625億元,也是去年同期2,433億元的2.6倍,不管是人數與資產管理規模都以倍數成長在衝。 其中兆豐銀行以1,216億元的規模險勝中信銀行13億元,首度拿下富豪財管冠軍寶座,中信銀1,203億元退居第二,一銀以1,014億元維持第三。 自金管會2020年開放這項業務以來,各家就競爭激烈,今年更進入白熱化階段。中信銀過去一直穩居冠軍寶座,兆豐銀自去年第二季起就異軍突起,不但擠下國泰世華銀還超車一銀,躋進亞軍,當時兆豐銀的資產管理規模還只有600多億元,僅是中信銀一半,但積極發展下,今年4月首度拿下資產管理規模軍寶座。 中信銀今年前四個月客戶數較去年底減少169位、資產規模掉86億元。銀行局分析,中信銀客戶數減少,主要是銀行會對客戶資格定期審查,若審查未通過就無法納入客戶數計算,至於兆豐銀因為積極衝這項業務,所以規模成長較快,就客戶數來看比中信少、規模卻較多,主要因為法人客戶較多的關係。 前三名銀行近一個月規模也以兆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上周五華爾街股市大漲,尤其是那斯達克指數和大型科技股,以及華府就債限問題達成暫時性的協議,消除了美國發生災難性違約的風險,可望為周一亞洲市場帶來提振。 影響周一亞股盤勢的三大因素為:市場對華府達成債限協議的反應、那斯達克指數大漲的後續反應,以及美國、英國休市的影響。 經過數周的角力,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終於達成一項暫時性的協議,將暫停31.4兆美元債務上限。現在這項協議必須於6月5日前在共和黨掌控的眾議院和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通過,以避免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債務違約。雙方都表示有信心通過法案。 投資人看好美國府會兩黨將在債限談判上取得進展,以及人工智慧(AI)題材持續帶動晶片走高,上周五美股主要指數全面勁揚,道瓊指數收漲1%,標普500指數漲1.30%,那斯達克指數大漲2.19%,費城半導體更飆升6.26%,台積電ADR漲2.24%,聯電ADR漲近8%,日月光ADR漲逾4%。 隨著美國和英國市場周一因逢假期休市,亞洲市場的交易和市場流動性料將比平時清淡,這表示市場波動可能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對亞洲市場而言,美國達成債限協議可能是一把雙面刃,如果不是在周一,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