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基士德-KY 2022年5月合併營收1.79億元 年增1.22%
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日
上市公司:基士德-KY (6641)
單位:仟元
日期: 2022 年 06 月 06日
上市公司:基士德-KY (6641)
單位:仟元
美國股市11月精采收官,投資人關注今年最後一個月的走向,分析師指出,美股12月有望迎來聖誕行情(Santa Claus rally),不過部分個股仍須留意投資損失節稅賣壓(tax-loss selling)。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聯準會前紐約分行的市場集團負責人Brian Sack表示,聯準會應該提早結束量化緊縮,以便在逆回購工具中留出流動性緩衝,來因應貨幣市場壓力,並避免2019年的那種動盪重演。Sack近日與Evercore ISI客戶舉行的網路研討會上以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聯準會應考慮使逆回購工具(RRP)規模保留在數千億美元,使貨幣市場基金可以將現金存放在聯準會。保留這項緩衝就意味著當貨幣市場變得不穩定、回購協議等合約的短期利率飆升時,這些基金可以撤出RRP,從而有資金提供流動性,並從其他工具的較高回報中獲利。Sack指稱,RRP餘額往往有很強的穩定作用,因為在回購利率走強時,這些餘額可以迅速轉入私人回購交易。同時,由於RRP的大規模餘額,今年隔夜回購利率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Sack表示,如果聯準會聽從他的建議,可以在明年第四季初結束量化緊縮。目前RRP規模約為8,880億美元,去年12月曾達到2.55兆美元的峰值。
【時報-台北電】COP 28於30日起在杜拜登場,看見全球淨零趨勢,公股銀積極參與綠色金融,且皆認為綠色能源相關產業將會是未來看好的產業之一,公股銀行樂於承作綠能相關授信及ESG關聯授信,且在投資方面,看好與綠能相關的產業,包括電動車、再生能源、儲能等。 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上任後重視台灣金ESG成績,更點名身為淨零要角的再生能源產業重要性。他表示,未來20年最看好、也希望台灣金帶頭支援的產業,就包括淨零排放相關的電動車產業,在經濟部規劃未來四年將投入50億元補助研發下大有可為;同時看好能源轉型帶來的重電機國產化,將帶動例如中興電工、士林電機、亞力等業者,例如太陽光電的發展將提高升壓站需求,加上電網韌性計畫正在進行,相關產業至少到2030年都相當具備成長機會。 其他公股銀也看好綠色產業,包括電動車供應鏈,如電控、電機、電池等零組件在國際舞台競爭,以及再生能源與其帶動的鋼鐵等產業,和台電與民間皆積極開發的儲能設施,也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公股銀主管指出,公股銀相當支持再生能源產業的授信,以承作太陽光電為大宗,其次是離岸風電,如兆豐銀統計前者占6成以上,後者約占3成;土銀今年已核准首件地熱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社交應用程式TikTok所有者字節跳動敦促歐盟法官暫停監管機構迫使該公司遵守歐盟旗艦數位反托辣斯規則的決定。字節跳動除了在上月對將TiKTok納入《數位市場法案》(DMA)監管的舉動提出上訴之外,還提出了所謂的臨時措施請求。如果獲得批准,TiKTok在上訴結果出來前將不會被針對。對於上述消息,TikTok的發言人拒絕置評。歐盟委員會沒有立即回覆置評請求。將於3月全面生效的DMA將對一些公司實施嚴格的管理制度,這些公司曾被歐盟監管機構施加數十億歐元的罰款和徵稅令。新法案規定某些平台偏袒公司本身的服務將是非法的。這些公司將被禁止整合其不同服務平台的個人數據,也不得禁止用戶從競爭平台下載應用程式等。Alphabet的谷歌搜索、蘋果的Safari和亞馬遜的Marketplace被納入歐盟認為應被DMA監管的22個平台之列。蘋果和Meta上個月也對歐盟的決定提出上訴,但沒有尋求臨時措施。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引述泰晤士報的報導指出,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Jonathan Haskel接受採訪時表示,英國緊張的勞動力市場正在助長通膨,利率將不得不保持在高點直至通膨冷卻。Haskel表示,央行方面正在密切關注英國的空缺職位數與失業人數之比,以評估薪資的潛在形勢。Haskel指出,薪資的上升壓力正在助長通膨壓力。同時,職位空缺率比失業率等衡量勞動力市場鬆弛的傳統指標更有幫助。
【財訊快報/江文勝】承業醫(4164)第四季進入傳統旺季,腫瘤、影像設備等設備認列增加,而承業醫去年拿下的國防部的核磁導航型極速放射治療系統5.2億元採購案,在第四季入帳,第四季單季營收將有機會較第三季倍數成長,今年業績可望在第四季急起直追,Q4單季EPS挑戰2元,今年EPS有機會上看3元以上,創近11年新高。這幾年來承業醫集團積極拓展集團業務領域,從原有的高階品牌醫療設備代理經銷,到跨足長照、藥局、寵物域甚至承業醫透過持股100%的新和生物科技,斥資10億元打造台灣第一座可發生游離輻射滅菌廠,大舉進軍輻照市場。承業醫這次輻照產品參加「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獲得市場矚目,由於輻照滅菌不僅不會殘留輻射,也不使用化學致癌物,而且使用輻照滅菌不升溫,溫度敏感的材料也適用,更增加產業應用的範圍,除了食品原料產業之外,醫療器材類、藥品及化妝品類、包材與實驗用品,甚至還可應用在半導體晶圓,材料特性改變及抗輻射材質。輻射照射新廠預計明年投產,除了提供醫材滅菌需求外,看準航太、低軌衛星產業的材料高能輻射照射商機,新廠將提供相關檢測需求,是2024年、2025年獲利主要成長動能之一。展望2024年,預
[NOWnews今日新聞]全球電子紙領導廠商EInk元太科技宣布,攜手台中童綜合醫院導入彩色無電池電子紙智慧卡於健康檢查流程中。導入無電池電子紙智慧卡有助於提高醫護人員對受檢者的識別度、增進作業流程效...
【時報-台北電】10月國內消費有百貨周年慶作為主要動能,但因去年周年慶已經很旺,年增幅度不多,預估較高有2成,公股銀行表示,相較之下,因國人海外旅遊熱潮不減,海外消費部分比去年同期大增4成到8成,預計12月海外旅遊消費仍將續熱。 新冠疫情解封後,由於國人出國旅遊熱潮,以暑假來說,信用卡海外簽帳數字已經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同時國內百貨通路商機復甦,對信用卡簽帳成績來說是「內外兼修」,接下來還有12月的耶誕節、跨年的節慶商機,以及電商雙12促銷活動,加上連假也會再次推高海外旅遊潮,公股銀對於12月信用卡簽帳也樂觀看待。 台銀統計,國內今年10月信用卡簽帳金額較去年同期10月成長24.17%,又以超市、量販、雜貨類最多,占比約9.79%;海外簽帳部分,今年10月信用卡海外簽帳金額較去年同期10月成長高達82.37%。 兆豐銀指出,今年10月國內信用卡簽帳金額占整體簽帳金額約83%,但比去年同期成長不到1成,簽帳金額最多的通路為百貨;反觀海外信用卡簽帳金額雖僅占整體簽帳金額的17%,卻比去年同期增加將近4成。 合庫銀認為,10月正值百貨週年慶期間,該行為有配合百貨公司活動的信用卡簽帳金額最
【時報-台北電】債券價格今年大跌,但國銀已連11個月加碼買債,10月再斥資876億元加碼,累積前十月狂掃上兆元,持債部位最大的壽險業加碼229億元,為連兩個月加碼,累積前十月加碼近3,000億元,合計三大金融業前十月買債1.35兆元。 根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金融三業共持債部位為30.7兆元,前十月增加2.24兆元,持債部位最多是壽險業達21.6兆元,其次銀行8.9兆元,券商自營部門近1,700億元。 趁跌價時佈局便宜美債,國銀從去年12月就連續加碼買債,今年以來更是月月加碼,10月再加碼876億元,累積前十月已加碼債券高達1兆242億元;至10月底國銀持債成本提高到8兆8,663億元,但因市場利率仍在高檔,美公債殖利率也持續高檔,債券價格大跌,持債市值跌到8兆6,288億元,評價損失高達2,375億元或2.6%。 金融三業持債最多的壽險業,至10月底帳面市值為21兆5,789億元,10月小幅增加515億元,在計入新台幣貶值、債券評價因素,並以9成帳列在攤銷後成本(AC)來估算,10月約加碼債券229億元,連兩個月加碼共593億元,前十月累積買債近3,000億元,顯示壽險今年也趁機佈局
【時報-台北電】企業今年搶發公司債,但11月有點旺季不旺,根據櫃買中心統計,11月公司債僅302億元,改寫今年單月新低,且主要是金控發債,但累計今年來公司債已發出7,294億元,接著12月一向發債量全年最大,若有機會衝破單月千億元規模,有機會挑戰2020年全年史上最高的8,425億元。 今年國內景氣逐漸落底,加上台債利率下滑,企業今年不懼成本卯起來發債,且包括政府基金、勞退基金都積極搶買公司債,債券市場供需失衡,市場買家需求大,也推升企業發債意願,今年公司債規模直逼史上最高,然而11月公司債規模卻僅剩300億元出頭。 銀行主管表示,主要是額度問題,銀行、壽險每年都有買券額度,「進入年底也買得差不多了」;供給方同樣有額度規畫,台電、中油等發債大戶都有既定發債期程,例如台電第四季規畫12月發債,也有發行公司考量發債成本,若沒有立即性需要、也會先行暫緩,評估不是太大的資本支出,有些公司不用發債,透過貸款就可解決資金問題。 11月未見台電、中油、台積電發債三大咖進場,反而金控年底前積極發債搶錢,包括玉山金30億元、元大金66億元,加上今年來有兆豐金100億元、國泰金190億元、富邦金197億元
外資聚焦台灣半導體權值股兩樣情!美系外資示警,台積電的蘋果3奈米晶圓價格偏低,折舊增加下,明年首季毛利率恐跌破50%,將目標價降至688元。但亞系外資看好聯發科AI晶片帶動手機晶片營收,市占率將可再度過半,平均單價同增,將目標價從922元一舉上調製1148元。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宏達電HTC(2498)旗下健康醫療事業部 DeepQ 團隊,2日宣布與彰化基督教醫院攜手合作,推出升級版「蘭醫師LineBot3.0」智慧醫療照護對話機器人服務,為民眾提供更即時、精準的衛教問答服務。「蘭醫師」是全台灣首創橫跨10間分院的 「AI人工智慧+醫療對話機器人」,民眾只需透過LINE,就可以與親切的「蘭醫師」對談獲取醫療衛教資訊及就醫前、中、後的全程醫療照護服務,包括24小時衛教應答、AI科別導診、看診前問題筆記,以及個人就醫資訊查詢等多元服務。 彰化基督教醫院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除展出應用AIoT掌握移除呼吸器最適時機醫療解方、緩解急診輪值的「智慧管理」等應用外,並與DeepQ合作展出「蘭醫師LineBot3.0」展現創新技術結合醫療專業的絕佳實踐。「蘭醫師LineBot3.0」採用先進的AI生成式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顯著提升了用戶體驗。這不僅使「蘭醫師」的互動更加多元與貼心,還能夠為用戶提供進一步更個性化和精確的醫療衛教與健康資訊。即時、精準地回答,讓用戶感受到獨特的關懷,使尋求醫療建議變得更加方便且無壓力。 「蘭醫師LineBot3.0」不
【時報-台北電】大陸在推出財政政策穩住房地產,及預期進一步執行寬鬆刺激的貨幣政策,經濟景氣會逐步回穩,法人表示,預期明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到5%,比原先預期更樂觀些,陸股已見到投資曙光,預估應會比今年有較好表現。 安聯投信表示,大陸第三季經濟成長率為4.9%,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到第三季經濟數據包括工業生產、投資回溫;宏觀經濟數據也顯示,大陸新增社會融資有增溫跡象,大陸10月M2貨幣供給年增率也持平在10.3%;就政策面,中國國務院也增發特別國債,挹注市場信心並聚焦穩增長。 由於大陸經濟已步入復甦週期,處於可控的穩定增長階段,明年經濟增長有望接近5%。自今年7月開始,大陸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現已逐步取得成效,富達國際也預期明年大陸宏觀經濟狀況將回穩,並已觀察到許多投資機會逐步浮現。 整體陸股情緒正逐步修復中,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王柏強認為,預計在新一輪財政發力、地方化債等政策持續推出,貨幣政策也將維持寬鬆。隨著美國貨幣緊縮週期接近尾聲的預期加強、美國公債殖利率下降,有利全球風險性資產表現。 就大陸內部來看,中央政府在達成今年經濟目標確定性已經較高的背景下,再增發人民幣1兆元國債,投資
有一名女網友在論壇 Dcard 以「20 歲就賺到 100 萬」發文,表示自己是一般家庭,爸爸是郵差、媽媽則是 … 20歲就存到100萬!她上網分享理財投資心得 網讚:這發文有料 閱讀全文 »
港股恒生指數本週與台股加權指數死亡交叉。華爾街日報指出,香港在跨國企業眼中,已從珍貴資產變成拖油瓶,總部大舉撤出,變成中企地盤,港股今年IPO金額更創22年新低。#港股 #恒生 #台股 #加權指數 #黃金交叉 #死亡交叉 #去中化 #脫鉤 #中概股 鏡轉全球YouTube搶先看,每週一到五22:00上架 更多精彩深度的財經資訊影片請點擊 https://www.mnews.tw/show/imoney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國內用藥安全基因檢測領導廠商世基生醫(7595),自主開發的一體化微滴式數位核酸檢測系統「φDrop-1」在醫療科技展首次公開亮相,也同時展示核心的基因檢測相關產品與服務,以及CDMO與儀器代理業務,體現公司加速轉型、朝多元化布局的企圖心。世基生醫董事長詹富蕙表示,φDrop-1是整合微滴製備、PCR擴增及微滴檢測於一體的全自動化分析儀,針對罕見突變、DNA甲基化、基因拷貝數變異(CNV)等檢測,擁有更高的靈敏度、精密度與分辨率,並且兼具更高的重複性和再現性,屬於最新一代的核酸定量檢測方法,可廣泛應用於腫瘤液態活檢、遺傳疾病檢測、病原微生物檢測、次世代定序檢測結果驗證、核酸參考物質定量、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的品質控管、轉基因作物(GMO)檢測、環境監測、動植物成分鑒定等領域,挾多領域的市場應用,未來的潛在商機看好。詹富蕙指出,世基生醫在「精準醫療大健康」主題館設有二個獨立展區,其中聚焦精準檢測主題,在世基自家攤位上展示自有品牌檢測試劑、先進檢測設備、CDMO服務,以及獨家代理的10x genomics、Bionano Genomics等最新高階科研儀器。由於世基
【時報-台北電】展望2024年,投信法人認為,現階段各項因素均有利明年金融市場,股債市可望同步齊揚,展開多頭行情。建議此時應積極布局,股市方面看好美國與新興亞洲;債市部分則加碼投資等級債、非投資等級債與新興美元主權債。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表示,明年在利多匯聚下,將是股債市的多頭年,聯準會升息循環結束、利率觸頂,影響市場情緒因素消失。整體環境偏樂觀,卻仍隱藏市場波動風險。 美通膨雖降溫但仍具黏性,勞動市場調整速度緩慢,加上結構性因素,也造成通膨具有黏性,通膨降溫可能會比預期花久時間,可能使美國高利率環境持續的時間比預期更長。 目前美股在各投資組合中的占比相對偏低,雖然價值面不算便宜,但未來在經濟成長與企業獲利可望上修的帶動下仍有上漲機會;經濟成長前景佳且價值面合理的亞股,包括外資持續加碼的印度與日本;債市看好信用債券前景,投資級債券高殖利率具有吸金優勢,非投資級債券因美國經濟保持韌性,違約率保持在相對低檔,吸引力同樣看好。 聯博集團亞洲股票事業發展主管暨資深投資策略分析師王耀維指出,隨企業獲利成長力道回溫,股市報酬也將隨之驅動,建議聚焦美國股市與日本股市。歷史經驗來看,美股提供相對其他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12月1日宣布,從2024年開始,美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中如果包含中國等國家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將不再有資格享受美國《通膨削減法案》(IRA)提供的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拜登政府此舉意在「扼殺」中國在美國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作用,但批評人士認為中國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使其幾乎不可能被排除在外,並且這些規定將減緩美國從燃油汽車向電動汽車的轉型。 根據新規,從2024年起,符合免稅條件的美國清潔汽車不能包含由「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所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此外,2025年後,合規的車輛也不能含有由此類實體提取、加工或回收的關鍵礦物鎳和鋰等。這項新規針對的是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等國家的公司。若一家公司或集團在這些國家中註冊成立,或者其國有部份達到25%的門檻時,將被視為「受關注外國實體」(FEOC)。其中,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行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新規出臺正值華盛頓試圖減少其電動汽車產業對中國的依賴之際,這一新規可能將限制中企在美國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的作用。 與此同時,英媒報導,美國總統拜登的白宮首席清潔能源顧問波德斯塔(John Pode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亞洲時間4日,比特幣在交易時每枚一度漲至40,085美元,價位創近一年半以來最高。根據統計,這個全球最大加密貨幣,過去30個交易日已上漲超過15%,60個交易日也大漲近45%。至於過去90天,也就是從大概今年低點10月11日起算,比特幣更是至少飆升50%以上,。 今年到目前為止,每枚價格已上揚超過兩倍的比特幣,已重回2022年5月,當時是第3大穩定幣(stablecoin)terraUSD崩盤前的水準。這些與法定貨幣,像是美元,以及黃金等穩定的儲備資產掛鉤的穩定幣,在一年半前價位暴跌時,曾經對虛擬貨幣市場造成嚴重衝擊,並且有不少相關業者因此倒閉。 比特幣近來雖表現可圈可點,但還是明顯仍低於2021年11月創下的69,000美元歷史高價,若從40,000美元起算,至少還要再漲7成才能重寫歷史新高。另外,比特幣現在的風潮已慢慢式微,多數大型投資者以及公司行號對投資這些新興貨幣,也沒有像以前那麼趨之若鶩。 市場認為,聯準會應該不會再繼續升息,並等待降息的來臨,除了全球股市反彈,這些虛擬貨幣金融商品似乎又要重回投資人懷抱。例如,市值大概只有比特幣3分之1,排名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