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博磊 2020年9月合併營收8574.2萬元 年增-21.02%
日期: 2020 年 10 月 08日
上櫃公司:博磊 (3581)
單位:仟元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台股鼠年封關在即,昨(27)日早盤一度大漲179點,終盤上漲42.60點,漲幅0.27%,收在15701.45點。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劉良梅表示,有許多台
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包括豐田、本田、德國福斯、福特等各國車廠紛紛關閉部分產線,汽車大廠也陸續透過外交管道向台灣求援。經濟部長王美花昨(27)日邀請台積電、力積電、世界先進、聯電高層協商應對方法。台積電...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聯電(2303)去年獲利創14年新高,每股純益2.42元;聯電今年第1季持續樂觀,產能利用率將達100%,營收可望再挑戰新高。但美股周三大跌,聯電美國存託憑證(ADR)跌6.96%,聯電今跳空開低3.6元為51.2元,跌幅6.57%,隨後跌幅略收斂至約為5%。 聯電法說會釋利多,但聯電ADR收9.23美元,跌0.69美元,跌幅6.96%,換算每股為台幣52.39元。聯電周三收在54.8元。 聯電去年歸屬母公司淨利291.89億元,創14年新高,每股純益2.42元;聯電今年第1季接單持續暢旺,本季營收將再創新高。 聯電對於今年晶圓需求展望樂觀,隨著全年晶圓代工產能預估持續緊俏,聯電接單將持續強勁,並將持續受惠漲價效益,加上28奈米占比持續提升,毛利率也將優於去年,營收將再創新高,本業獲利增幅可望更為強勁。 公司指出,穩定的需求將使今年第1季晶圓出貨量及美元計價的平均售價都將進一步成長,預期出貨量將季增2%,美元平均售價揚升約2%至3%,產能利用率將達100%,毛利率將攀高至25%。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周三於法說會表示,去年美元營收成長26%,營業利益也大幅增加,顯示8吋及12吋廠的高產能利用率及產品組合優化的成效,尤其強化12吋晶圓產品組合,使得28奈米製程業務大幅增長。 據聯電統計,去年第4季28奈米製程比重攀高至18%,與65奈米同為比重最高的製程技術;去年度28奈米製程比重自2019年的11%攀升至14%。目前包括28奈米、40奈米等所有產能均滿載,今年28奈米貢獻將持續提升,營收占比可望進一步攀升至25%。 展望今年,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晶圓代工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預估今年ASP將成長4-6%;對今年晶圓需求展望樂觀看待,主要動能來自智慧型手機、遠距應用及車用電子等,將帶動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 為滿足強勁需求,聯電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5億美元,較去年10億美元大增50%。其中,85%的資本支出將投入12吋廠,15%的資本支出投入8吋廠。
1\. 外資累計買超 5 日的股票 鴻海 (2317-TW)、元大台灣50反1 (00632R-TW)、宏碁 (2353-TW)、友達 (2409-TW)、街口布蘭特油正2 (00715L-TW)2\. 外資累計買超 4 日的股票 鴻海 (2317-TW)、元大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台股前一波段的上漲,大多由台積電獨撑大局,也因此被大家稱作「一個人的武林」,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自己說台灣的護國神山將蛻變為護國群
【時報-台北電】個股重大訊息: 1.華新科(2492):買500張庫藏股護盤。 2.胡連(6279):今年營收看增雙位數。 3.旺宏(2337):去年獲利增逾七成。 4.晶心科(6533):攻進5G,今年業績再衝高。 5.智易(3596):訂單遞延,Q1淡季不淡。 6.亞德客-KY(1590):大賺2.5個股本,今年續旺。 7.大銀(4576):去年EPS估逾1元。 8.博晟生醫(6733):兩路並進,拚3年內轉盈。 9.瑩碩(6677):攜手陸藥廠,攻精神科藥物市場。(編輯整理:柳繼剛)
【時報-盤中焦點股】1.台積電(2330):美股重挫衝擊早盤股價一度重跌幅逾2.7%,惟低接買盤積極、月線有撐,600關守住。 2.聯電(2303):業績利多出盡,盤初一度下殺逾8%,所幸50關有守,跌幅快速縮減至4.5%左右。 3.海光(2038):產業面向好、綠能題材護駕,外資連兩日買超,晨盤開低後翻紅逆漲約1.5%。 4.車王電(1533):電動車題材加持,昨外資轉買超60張,今早股價開低走高,衝上71.5元、漲幅近5%。 5.英利-KY(2239):昨外資、自營商聯手買超178張,推升早盤股價開低走高近1.5%。 6.智伸科(4551):今年獲利拚1股本,外資持續買超、昨三大法人聯手大買733張,盤初股價一度逆漲至191.5元。 7.王品(2727):擬斥資25.9億元二度買庫藏股,早盤強勢護盤高漲逾5%,跳上5日線。 8.長榮(2603):缺櫃短期無解,擬重金購4.4萬只貨櫃,股價一度翻紅,相對抗跌。 9.四維航(5608):外資賣超力遞減,晨盤翻紅上漲近2.5%,重返10元、5日線。 10.聯發科(2454):法說會報喜,外資連4賣超,土洋續對作,早盤轉跌逾3%。 11.博晟生醫(6733):兩路並進拚3年內轉盈,上櫃首日剽悍大漲14%,蜜月行情火熱。 12.圓展(3669):近日獲投信偏多操作,晨盤翻紅勁揚逾3%,觸及季線。 13.先進光(3362):遭大立光狀告侵權判決相對有利,晨盤急拉漲停登半年高,上演慶祝行情。 14.亨泰光(6747):布局角膜塑型鏡商機火力全開,19日掛牌來蜜月行情火紅,今日再觸漲停200元,上櫃來已飆漲近一倍。 15.華晶科(3059):電動車題材大爆發,昨獲外資反手買超5477張,晨盤逆勢彈升4%,來到相對高檔。 16.中壽(2823):借券賣出占總成交量過高遭列注意股,早盤隨大盤走跌,丟失周線。 17.凌華(6166):攻MIH自駕電動車+5G智慧工廠,早盤聞訊漲停,躍上10日線及月線。 18.和碩(4938):越南子公司建廠有眉目,三大法人昨轉買超逾1.8萬張,早盤放量漲近2%。 19.宏碁(2353):受惠遠距商機,外資昨擴大買超逾4.1萬張,早盤漲6%、改寫前高。 20.時碩工業(4566):不畏外資連3日賣超,早盤觸及漲停。 21.宏致(3605):四大產品線成長,筆電能見度看到年中,股價先前已回檔,開盤小揚展現抗跌力道。 22.雙鴻(3324):今起執行庫藏股,對抗大盤重跌,成功守在平盤之上。 23.鴻海(2317):美股重跌影響投資人信心,早盤一度跌逾3%,惟三大法人買超相挺,力守120元。 24.統一(1216):迎農曆春節商機,外資連買5日、本土法人加入多方行列,早盤抗跌站穩短均之上。 25.廣宇(2328):車用題材形成護城河,低接買盤強勁,黑翻紅大漲逾5%。
【時報-台北電】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法說落幕,2020年第四季無論在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每股純益都暢快突破市場預期與公司財測,展望本季,營收財測與市場調整後預期約略相符,外資分析師認為,聯發科前景亮眼,股價短暫修正過後,重啟晉升千金之路。 聯發科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憑藉其優異競爭力、加速擴張5G晶片市占等利多,累積一大票外資鐵粉,看好股價上千金的親衛隊成員眾多,除賦予最高股價預期1,330元的里昂,先前調升至1,200元的凱基投顧、升至1,100元的高盛證券等八家研究機構之外,法說前夕還有摩根士丹利證券調高至1,090元、瑞穗證券調升到1,111元來助陣,激勵聯發科股價法說當日先止穩,緩解26日大跌造成的市場恐慌。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認為,聯發科除了在大陸5G智慧機品牌廠有所斬獲,不能忽略從華為分割出來的新榮耀品牌,正在重返智慧機競爭行列。 榮耀V40係由華為設計,晶片組設計於2020年就定案,並採用聯發科高階的天璣1000+系列,儘管高通的品牌威力還是強大,但榮耀為了避免遭美國科技出口管制影響,應會將大部分高階晶片訂單下給聯發科。 野村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鄭明宗認為,聯發科低階的天璣700晶片本季產量更大,與之競爭的高通4350晶片卻面臨南韓三星8奈米製程產能不足問題;聯發科高階天璣1200晶片第一季開始量產,反觀高通的7350晶片受到三星5奈米製程良率影響,整體而言,聯發科將近一步獲得5G晶片市占。(新聞來源:工商時報─簡威瑟/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貨櫃航運市況從2020年第二季強勁復甦,長榮(2603)2020年啟動三波造櫃計畫後,因2021年市場需求持續暢旺及缺櫃短期仍無解,27日董事會宣布再度購買8,500個新造貨櫃及規劃之後再採購4.4萬個貨櫃。 長榮27日董事會公告三大事項,第一項為長榮旗下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向CXIC Group Containers Company Limited依據市價,購買8,500個新造貨櫃,合計達4,541.4萬美元(約新台幣12.7億元)。 此外,因應汰舊換新及業務需求,長榮及旗下兩家子公司「長榮香港有限公司」、「青標海運公司」合計三家計畫採購各型貨櫃4.4萬個貨櫃,貨櫃價格及交易相對人待詢價及簽約完成後才會發布。 此外,長榮27日也宣布股東會將在2021年5月31日召開。 事實上,長榮2020年從2月21日開始已陸續進行三波的造櫃及買櫃計畫,合計已購入45,300個貨櫃及5,500個特殊貨櫃,但仍無法解決市場需求。 貨櫃輪長榮及陽明近期股價走軟,與基本面不同調,法人指出,主要為兩家公司2020年辦理ECB陸續轉換並賣出,龐大賣壓出籠所致,其中長榮已轉換31.66萬張,陽明已轉換59.5萬張,預計尚有一半的未轉換完畢;至於未有ECB干擾的萬海股價表現優於陽明及長榮。 在產業基本面上,貨櫃航運市況仍持續緊俏,短期運價將隨著農曆春節後見低點後走揚,依據歷史經驗每年季節性由淡轉旺漲幅有兩成,再加上5月為美國線合約價換約,預計優於2020年七成到一倍,美國線占營收比重超過四成的陽明及長榮2021年5月以後的單月合併營收年增率將有不錯的表現。(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中鋼(2002)去年業績漂亮拉出尾盤,中鋼董事長翁朝棟提早向員工拜年,27日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中表示,從國際鋼市復甦及中鋼新開的盤價來看,對新年度創造V型反轉具充分信心;且為迎接中鋼下一個50年,將以高值化精緻鋼廠及綠能產業為發展雙主軸。 翁朝棟在信中表示,去年是中鋼面對空前危機和艱鉅挑戰的一年,但仍拚出全年合併稅前淨利27.68億元,這是無比艱辛的重大成就,更是所有中鋼人的榮耀。 他表示,近期大陸、歐美等多國加碼力道拚經濟振興,且加強接種疫苖以努力控制疫情,再加上春節後接著就是鋼鐵傳統旺季,預期鋼材需求力道可望延續至第二季,鋼價漲勢仍然充滿能量,這就是他看好上半年鋼市前景,並對營運呈現V型反轉深具信心的原因。 近來國際煤鐵礦原料行情仍在高檔,美國熱軋行情每公噸超過1,200美元,歐洲熱軋每公噸也在800~850美元以上,越南河靜鋼3月熱軋和線材報價每公噸漲60~65美元,再加上大陸寶鋼3月盤價雖開平高盤,但熱鍍鋅、電鍍鋅及電磁鋼片等仍維持續漲動能。受國際市場行情激勵,中鋼不僅1~2月內銷盤價大漲外,預期下周一開出的3月盤價,仍可望開出平高盤,推升第一季獲利動能。 對於國際鋼市續熱與鋼市前景,翁朝棟認為,雖然2月遇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比正常少了7~10天,出貨量也會跟著減少,但過年後的3月,且隨著下游各產業陸續開工與趕工,預期將有一波拉貨潮,鋼市有機會呈現價量齊揚的榮景。 另外,翁朝棟強調,今年是中鋼迎接下一個50年最關鍵的奠基年,將以高值化精緻鋼廠及綠能產業為發展雙主軸,其中,精緻鋼品預計114年將達到總銷售量的10%,且預計119年將達到20%的目標。 他表示,中鋼將配合下游需求,來開發高值化和高附加價值的鋼品,譬如手工具產業、特斯拉(Tesla)汽車馬達等需要哪些產品,中鋼都將全力配合開發,精緻鋼品未來都必須在銷售後,再來檢討占比和對獲利幫助多少,並持續提升它的附加價值,期能朝著上述規劃目標邁進。 在綠能產業方面,中鋼將持續投入綠能及循環經濟相關業務,深耕太陽光電產業與用鋼、離岸風場水下基礎、綠能鋼品與材料及電動車產業鏈發展。(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林憲祥/高雄報導)
【時報-台北電】全球疫情持續惡化,防疫物資需求維持高檔,帶動聚丙烯(PP)市場供需緊俏。此外,ABS、PVC今年首季亦供不應求,產業面持續看好,塑化族群股價經一個月修正拉回後,終在低檔吹響反攻號角,台聚(1304)盤中勁揚逾4%,重返兩周前價位。 法人預估,2021年首季雖受到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營運表現恐劣於去年第四季,惟隨疫苗啟動施打,景氣可望好轉,塑化產業獲利可望更勝去年。塑化族群股價27日買盤點火,台聚勁揚4.3%,三大法人買超9,011張,再生-KY、台苯、東聯漲幅則介於1~2%間,法人均站買方。 2020年底新冠疫苗皆連報喜,市場樂觀預期疫情將獲得控制,帶動全球原物料族群歷經沉悶的一年後,股價啟動跌深反彈。台股包括鋼鐵、塑化、航運等傳產族群,在集團作帳下連袂表態,身價水漲船高。不過,股價今年元月行情卻不若預期,台聚股價今年來重挫8.85%,台塑亦下跌5.81%,兩大集團龍頭股同步拉回,至近期才迎來跌深反彈。 新冠疫情未見止穩,防疫物資中輸血袋、點滴袋、醫療手套等使用到的塑化材料PP、PVC,產品銷售暢旺。其中,醫用口罩外層所用之PP,台塑兩岸PP年產突破百萬噸,用以製作點滴瓶、藥水瓶、針筒及防護衣等;此外,PVC手套企業訂單亦明顯增量,可塑劑(DOP)需求攀升,預期在2020年第四季至2021年初,需求將持續看佳。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全球仍受疫情影響,需求面並未明顯好轉,加上大陸一貫廠持續開出,塑化族群面臨「供給擴大、需求放緩」壓力,導致產品報價易跌難漲,此外,國際原油走勢仍處於持平區間,未見往上拉升之動能,預期塑化股目前仍非盤面主流,僅為資金轉出電子股之際的資金避風港。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認為,雖短期內疫情仍持續延燒,惟隨疫苗逐步展開施打,對景氣及終端需求皆有正面影響,而基礎建設則以半成品、成品需求為主。塑化族群受惠油價及中國去化舊產能,AN供需將自今年第三季起趨緊,而2022年約有280萬噸ABS新增產能開出,對應需要約70萬噸AN,預期供需緊俏將延續至2022年,投資人可留意台塑、中石化、台化等上游廠商。(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鄭郁平/台北報導)
有鑑於各地年貨大街紛紛取消,加上疫情拉警報,民眾採買年貨伴手禮,大多轉往線上選購,帶動各大電商平台銷售業績都大幅成長,而且不只網購業者受惠,連供應商,物流商也是訂單接不完,還得趕緊加派人力支援,要趕在年前出貨。撕開包裝,大口吃,過年期間最享受的,就是在家吃年貨零食,不過現在各地年貨大街紛紛取消,受惠最大的,就是他們。KOL賣力直播叫賣,拼業績,疫情爆發後,民眾大多轉往線上購物,讓電商平台營收節節上升,現在更瞄準年節商機,電商平台結合各家廠商業者舉辦直播活動,準備大賺新年財,電商公司社群經理廖宇凡透露,「因為其實就是疫情的關係,大家都知道,所以現在其實越來越多消費者都轉往線上,不然其實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們這一次找的,都跟食物比較有關,因為其實對台灣人來講 年貨的東西,跟吃脫不了關係。」食品公司行銷主任 吳偉誠指出,「年貨大部分都是以大宗採買為主,包含像我們這幾個月觀察到,就是很多消費者只是買一袋一袋,現在變成整箱整箱買,應該說從2019到2020(業績)成長了大概70%有。」民眾改到線上辦年貨後,讓電商業績銷售再攀升,奇摩購物中心年菜業績年成長翻倍,年貨近兩週更是飆漲3倍;樂天市場則是訂單較去年相比成長3~4成,另外主打直播搶買氣的蝦皮購物,線上年貨大街業績也比平日增加近5成。不只電商賺飽飽、供應商也是荷包滿滿,廠商伊恩表示,「今年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然後許多民眾原本在採買年貨的部分,他們轉到線上來,那因此我們的銷量(訂單),從原本的一百出頭到現在差不多兩百多左右,為了這個我們就是要增加人手因應這樣子的變化。」廠商透露,這兩週會是出貨高峰期,各大電商平台還在拼買氣,希望年終拼出好成績,讓員工好過年。(民視新聞/劉珮芬、吳俊德 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網美必拍!「鹹蛋黃奶味鍋」美味上桌Google台灣新辦公室曝光! 高規格防疫上緊發條非限貸令、查紅單!網友認「最強打房」是它
【時報-台北電】受惠疫情帶動遠距上班、線上教學商機的筆電族群,27日則在外資反手買超下大舉反攻翻紅,品牌廠宏碁(2353)更在開高走高後、強勢亮燈漲停,直至收盤還有多達4.5萬張以上的委買單高掛,短多搶買氣勢,帶動筆電相關族群展強勢。 OEM廠包括華碩(2357)、技嘉(2376)、微星(2377),及ODM廠如鴻海(2317)、仁寶(2324)、英業達(2356)、緯創(3231)與和碩(4938)等,也多在外資買盤進駐全面翻紅,成為27日台股盤面逆勢上漲的亮眼族群之一。 在國內外疫情持續緊繃下,遠距/在家工作及線上教學的需求加速增溫,再帶動NB及PC周邊設備訂單不斷湧進,也讓電腦暨周邊設備產業再度成為市場投資人焦點。 外資法人接連三天出走台股,繼25、26日大砍498億元後,27日再賣超逾53餘億元。但在外資稍收手之際,27日則是大舉買超筆電族群概念股,其中已連日敲進宏碁後,27日單日再一舉敲進宏碁逾4.1餘萬張,至於華碩也有買超近3千張的水平。 另外資自去年12月起即持續敲進的鴻海持股,今年以來的18個交易日中、就有16天皆是買超,且動輒以萬張為計,27日也有逾6千張的買超。 代工廠中,外資除緯創單日即買超逾1.7萬張、為近半年多來罕見大買外,已連八賣的英業達,27日亦轉買超近1.3萬張。至次和碩亦有買超近1.6餘萬張的成交量。 法人看好,NB品牌廠目前正處於產業景氣相對高峰期,能見度並已看到今年年中,雖供應鏈缺料仍為整體產業帶來不確定性、並使得近幾個月內營收表現將有短期走滑現象,不過預期在市場持續供不應求下,因缺料影響的出貨動能向後遞延後,樂估後市營收將續維持高檔水位。 法人並預估,漲勢驚人的宏碁在2020及2021年稅後EPS都將有超過2元表現,今年度營收並能有個位數增幅、獲利達雙位數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翁毓嵐/台北報導)
先前有網友在PTT發文指自己持有上萬張長榮股票大賺上億元,被網友封為「航海王」,低迷已久的航運產業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晉升當紅炸子雞,貨櫃三雄去年全面大賺營收登上歷史新高,熱到不行,帶動股價接連飆漲。今年貨櫃航運營運展望晴朗無雲,股價卻已熄火,想當航海王的投資人這時候務必更注意營收財報消息。(張佳琪報導)航運股的長榮、陽明、萬海去年第四季以來爆漲,震撼市場,尤其在網友發文表示自己持有上萬張[...]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和碩(4938)越南廠投資計畫有新進程,和碩最新公告,越南子公司暨取得位在海防市土地使用權後,將與建興越南建設簽訂施工總承包工程合約,契約金額約為越南盾1.77兆元 (約新台幣21.45億元),而根據和碩規劃,越南廠將在明年下半年完工後,配合客戶需求量產。和碩分散生產基地,已經陸續插旗越南、印尼和印度,目前市場關切和碩下一步在美國的生產投資。 據了解,2020年2月17日和碩宣布投資45億元成立越南子公司,而昨天宣布越南子公司的進一步建廠工程的消息。由於目前和碩營收60%來自iPhone,而主要是在上海、昆山工廠生產,因此,分散產區迫在眉捷。和碩是否會有對越南子公司進一步的增資計畫,仍待觀察。對於越媒去年報導2026年在越南投資合計10億美元的說法,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曾委婉表示,海外媒體報導和碩在當地的投資項目、金額只是當地的期待與傳聞,不見得等於實情;和碩是台灣上市公司,和碩所有海外投資必須遵循法規與制度,對外匯款、投資一定經過投審會核准,一切以和碩向主管機關申報的數字為準。 和碩分散生產據點除了越南外,在印尼巴淡島的新廠2019年6月開始生產,根據印尼經貿網站DetikInet報導,和碩將在巴淡島投資3億美元(約新台幣95.3億元),主要是組裝Macbook及iPad,但也一樣未獲和碩證實。2020的11月法說會則證實和碩已經規畫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將在今年投產。
自九年前持續買入亞馬遜、蘋果公司與全球性ETF等,有「飆股女王」之稱的林恩如,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現場利用股價K線圖軟體找出數據推薦的美股選股名單,「大型股谷歌去年6月起站上20周均線,美國最大石油公司雪佛龍也在去年12月站上20周均線,呈盤整局勢,摩根大通銀行...
[新頭殼newtalk] 全球車用晶片供不應求,導致汽車產能降低,為因應缺貨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27日邀請台積電、聯電、力積電及世界先進等重點供應廠商研擬因應對策,並達成共識,提出三個解決方法,分別是拉高生產到103%,提高車用晶片的「支援率」到最高,與其它類別客戶協調,用延後或調整訂單量,來增加車用晶片供給,王美花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全球緊密相連,籲各廠全力協助,廠商也同意優先解決車用晶片需求,以降低對汽車產業的影響。 車用晶片大缺貨,使各國汽車供應鏈出現短暫缺料等情況,美、日、德汽車產業近期更因此減產,並透過外交管道向我國政府求援。對此,王美花與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7日召集台積電副總經理方淑華、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世界先進副總經理劉啟光及聯電總經理簡山傑,針對車用電子晶片供應鏈、商業模式及汽車產業生態進行討論,共同商討因應對策。 經濟部說明,自動駕駛、車聯網與電動化是未來車輛產業發展的三大趨勢,相關技術極需半導體與汽車電子上下游整合,不過去年受疫情影響,客戶預判未來汽車市場主動進行減單,但遠距商機崛起,促使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攀升,卻未適度回調訂單,且新興電動車較傳統燃油車需要更多晶片,進而加速市場供需失衡,目前4家晶圓代工廠的生產線幾乎都超載。 王美花進一步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全球緊密相連,政府對於車用晶片的缺貨問題高度重視,目前也與各廠商達成共識,會與全球汽車電子客戶緊密合作,提升產線生產效率拉高產能,並將餘裕部分先提供給車用電子晶片客戶。 王美花也強調,業者會盡最大努力擠出產能,緩解缺貨狀況,鞏固全球貿易夥伴關係,凸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扮演的重要與關鍵角色。 更多新頭殼報導賣空機構嘲買GameStop股票是受騙者 慘遭美國鄉民與馬斯克聯手軋上外太空去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美股3大指數全面下殺崩跌 道瓊重挫633點
美國聯準會(Fed)27日利率政策維持不變,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認為美國經濟復甦還有一段長路要走,連帶導致美股跌勢加劇,美股3大指數全面收黑重挫逾2%,其中道瓊工業指數狂瀉633點、跌幅達2.05%,創下3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而道瓊個股表現最差之一的波音(Boeing),股價跌幅近4%,主要受全年虧損破紀錄119.4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