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億豐 2021年1月合併營收22.48億元 年增32.04%
日期: 2021 年 02 月 09日
上市公司:億豐 (8464)
單位:仟元
生活中心/林孟蓉報導理財方法百百種,但有人光是靠股票的股利,7年來就賺到60萬元!一名女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理財妙招,她表示以前都只會把錢存進銀行,但在2014年時,她開始接觸股票,並把40萬元的收入投進去,7年來就讓她賺到100萬元,本金直接翻了2.5倍。一名女網友分享自己靠著股票,7年來賺了將近60萬元。(圖/翻攝自《Dcard》)一名女網友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她表示自己以前年收入42至50萬左右,身上背了房貸,還在外頭租房子住,但她以前賺來的錢都只會存銀行裡,存了2、30萬元,結果每年利息只有幾百塊。直到2014年她生產完後,離職在家帶小孩,當時她把之前收入大約40萬元,投入到股市裡,之後就完全不去動它,「每年靠現金股利出國玩,還有剩的就繼續買進,就這樣放了7年,今天意外發現我當初的40萬翻了2.5倍」,40萬放7年變成100萬元,讓原PO相當驚喜,她也自認每年將近10萬元的被動收入,投資報酬率應該算不錯。這名女網友附上自己的對帳單內容,證明自己所言不假。(圖/翻攝自《Dcard》)這名女網友怕被酸是「幻想文」,還附上對帳單內容,證明自己所言不假。有18張股票買在19.91元,現價35.3元、增值76%,3張買在25.3元,現價42.85元,增值68%,另外2張買在8.6元,現價11.25元、增值30%。這張對帳單總額為77萬元,女網友也備註說明,因為她賣掉了10張,另外又領了35萬出來借給老公,帳面上才會不到一百萬。女網友買進股票後都放著不動每年領股利,7年賺到60萬元。(示意圖/民視新聞資料照)文章引發網友討論,不少人都很佩服原PO的投資方法,大喊羨慕「年均報酬21%也是大贏不少人」、「整天進場出場的人 大部分都輸你,長期穩健投資很好」,女網友也不藏私分享「我都挑現金股利高的股票在買,景氣好的時候有一張配4.5的,也有一張配1.8的,最低也有1,盈餘不多的,配0.7、0.5的話就兩三萬吧」,她也表示投資股票的資金一定要是閒置的錢,才不會整天在意股價跌不跌,只要每年領股息就好了,理財撇步讓不少網友都稱讚。更多民視新聞報導20萬起家賺上億!PTT股神「佛系操盤」秘訣曝光10萬亂買股票!網紅搶當韭菜竟有賺?母親告別式妻子沒到!反要求這件事 夫傻眼:雙標?
一名女網友表示,以前她還在上班時,只會將賺來的錢存在銀行裡,但每年的利息卻只有幾百元;直到後來生小孩離職以後,她便將之前的一部分收入投入股市中,本金大約40萬元,雖然看似不多,但她放7年以後,竟然滾出...
股東會紀念品是每年上市櫃公司回饋給股民的小確幸,有些投資人甚至為了心儀的紀念品敲進股票,不論是持有一張完整股票,或是擁有零股的小資股民,由於領取紀念品的方式和時間點都不同,專家建議,留意三大重點。
【時報-台北電】旺宏(2337)第一季受惠於NOR Flash供不應求及價格調漲,3月合併營收月增19.8%達36.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1%,第一季合併營收季減5.2%達96.2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2.3%。旺宏預期NOR Flash需求持續增加,供給吃緊至少延續兩年。 旺宏指出近年來並沒有供應商擴產,而若現在買設備到量產估需達兩年時間,NOR Flash供給吃緊情況恐延續兩年,由於客戶需求大幅增加,產能無法滿足需求,法人預期價格逐季上漲。旺宏股價16日以47.15元作收。(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涂志豪)
【時報-台北電】每年第二季股東會行情前的暖身大戲─融券強制回補為4月份的股市主秀,台股上周順利衝破萬七天花板,即為軋空秀的傑作。法人表示,4月底前融券回補潮持續上演,包括麗清、萬海等11檔高券資比或高融券餘額的個股,坐擁相當幅度的漲升空間,可作為投資布局的參考。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除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提前出現外,歷年來,台股搶先於股東會召開出現的融券回補潮,導致融券餘額的最低點,多落在4月中旬到5月初。以目前時點而言,融券回補買盤在未來兩到三周,仍會對特定回補股形成股價的支撐。 台股融券餘額從年初的百萬張高點降至16日的47.49萬張,並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券減資增下,大盤上周順利攻抵17,158點高點。本周仍有244檔個股將面臨融券最後回補日,其中麗清、恆大、北基、上銀、萬海、利奇、金居、時碩工業等個股,因資券比大於10%而頗受市場矚目。 此外,包括萬海、麗清、金居、恆大、威剛、大成鋼、十銓等七檔個股,融券餘額皆高於1,000張,為軋空行情的上演奠立了基礎。 其中汽車零組件股麗清因主力客戶拉貨動能強勁,旗下LED車燈模組出貨暢旺,3月營收達3.4億元,年增171.86%,再度刷新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三月累計營收為15億元,年增127.67%。麗清目前融券餘額仍近3,000張,若以2021年來每日平均成交量計算,比重高達41%,券資比41.93%在全體上市櫃公司中,僅次華航的48.38%。隨著22日最後回補日逐日接近,法人預計將有一波融券回補潮出現。 蕭乾祥認為,台股近期量價續揚、類股輪動,此一結構下的指數高點有墊升的機會,不過,大盤與部分漲多股均線乖離過高的情況並未改變,投資人短打操作之際,仍須謹慎控制持股風險。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表示,3月營收到第一季財報公布期間,籌碼面對大盤的影響超越基本面,尤其月底前,包括台指期結算、富櫃成分股調整生效及富台指結算接踵而來,但所謂「指數擺兩邊,個股放中間」,投資操作上還是要從個股的角度進行篩選。(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柯宗沅/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被動元件產業在興勤開第一槍,喊出能見度看到年底之後,電感廠也傳出能見度延長至下半年的盛況。受惠於手機、車用以及宅經濟相關需求暢旺,台、陸電感廠產能拉升,奇力新訂單出貨比飆逾兩倍,大陸電感龍頭順絡亦將滿載至8月,相關廠商的能見度不輸保護元件廠。 國內主要電感廠包括奇力新、臺慶科、今展科、千如、鈞寶等公司,其中,奇力新及鈞寶即將進行董監改選。 由於各大電感廠的主力市場分散,客製化程度相對較高,各大電感廠看旺2021年景氣,大陸電感廠一、二線廠商步入滿載狀態,龍頭廠順絡訂單能見度更延伸至8月,且因拉貨動能不弱,業界傳出,投產一體成形電感(Molding choke)的模具,交期已達一個月以上。 奇力新表示,電感產品能見度平均逾三個月,目前小尺寸一體成型電感訂單出貨比達兩倍,需求主要來自於手機、車用以及宅經濟相關,訂單能見度挑戰延伸到第三季,第二季稼動率可望維持高檔水準。 奇力新目前是一體成型電感的產能王,營收占比達總營收的40%以上,占整體電感營收50%,最大產品線動能轉強,去年疲弱的飛磁接單回溫,法人預期,奇力新首季獲利可望重返成長軌道。 主攻面板的今展科表示,一體成型電感稼動率達92%,繞線電感產能也達滿載,由於LCD面板廠今年景氣相對透明,友達、群創、BOE及惠科今年訂單無虞之下,也激勵今展科持續看好今年度營運。 而準上櫃電感廠臺慶科各類產品均滿載,目前平均交期在3.5~4個月以上,網路變壓器、繞線電感更達6個月以上,該公司一體成型電感營收比重達40%,為最大單一產品線,主攻汽車、TV相關領域。 此外,台達電旗下乾坤雖已被收購下市,但主攻蘋果供應鏈的乾坤也傳出滿載狀態,公司日前已經公告資本支出計畫,預計投資逾11億元,在大陸吳江執行擴產。 業界分析,5G手機對電感元件的消耗量較4G手機成長25~30%,車用產品也加入吃產能行列,2021年台、日電感廠的擴產幅度相對保守,隨著5G手機陸續有新機問世,IT相關需求亦無衰退跡象,電感的透明度不遜保護元件廠。(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李淑惠/台北報導)
股東會旺季即將登場,股民最期盼的一年一度股東會紀念品成為關注焦點。當中最受歡迎的可以算是王品集團(2727)贈送的「王品股東大禮包」,換算總值為共2,516元的抵用券,一公布就吸引大批買盤湧入、股價飆漲至199元,突破4年以來新高;大魯閣(1432)送出的「大魯閣集團600元消費抵用券」,喊出只要1股,即能換得600元抵用券也很吸睛。
【時報-台北電】台股上周站穩萬七大關,惟護國神山台積電在法說後雖獲外資按讚、調高目標價,股價卻利多不漲反而走疲。法人指出,目前資金湧向傳產族群,以致影響了半導體族群行情持續上攻,但半導體產業前景確認,以晶圓代工為例,受惠5G、HPC需求穩健、終端需求不墜,2021年產值將以945億美元創新高,盤面靜待資金重燃多頭火種,再造下一波行情。 台積電法說會後,市場看法多空交戰。從基本面來看,其毛利率衰退、營收季增幅度小、存貨金額與平均銷售天數都增加,庫存情況引來關注,且現金殖利率不到2%、本益比高達30倍;籌碼上,外資過去半年持續賣出、散戶持股大幅增加等,皆為不利因子。然而營運趨勢向上,維繫股價在600元附近有撐。 如果進一步放大至整體產業來觀察,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5G、WiFi6/6E通訊世代技術更迭,以及HPC科技應用的蓬勃發展,半導體產業已出現結構性的轉變。通訊世代更迭下的產品規格轉換,將支撐半導體產能利用率維持在相對高檔的水準。2021年部分廠商將陸續擴增新產能,預期今年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產值將以945億美元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年增11%。 針對半導體產業的後續表現,凱基投顧出具報告指出,全球製造業與科技業上下游庫存,目前普遍處在平均水準之下,不僅隱含終端需求強勁,也預告本波從2020年第二季起的補庫存行情,仍至少有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將帶動企業獲利延續上修周期;受惠數位經濟帶動NB與雲端/資料中心的強勁需求,且車輛電動化趨勢更有利功率半導體、先進駕駛輔助、自駕等車電結構性需求,支撐整體半導體拉貨力道強勁。 16日盤面上包括晶圓代工雙雄的聯電、台積電,記憶體的華邦電、旺宏,IC設計的敦泰、新唐、偉詮電、天鈺、富鼎、矽統,封測的華泰、京元電子、日月光投控,以及光罩等14檔個股,成交量維持2萬張以上水準,依舊獲買盤青睞進場布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方歆婷/台北報導)
零股達人張琨琳,研究股東會紀念品7年,初期從號召家族成員一同投資股票領紀念品,延伸至揪團成立互換紀念品網路平台,目前成員近千人。他發現,上市櫃公司眾多產業中,以「金融業」最大手筆,幾乎年年都發紀念品不間斷,惟有「老行庫不見得年年發」。
號稱大眼妹的花式撞球職業選手周婕妤,成績輝煌,2009年~2012年拿到3次安麗益之原盃撞球公開賽冠軍,並成為最年輕得主,平時都事靠著教球、國際賽事獎金為主要收入,但受到疫情影響,收入銳減三分之一,但她不氣餒,花了150萬跟朋友合夥在新北市蘆洲開間"集賢小館",斜槓成熱炒店老闆!35坪大的店面,二樓就是經營8年撞球館,開幕至今半年,靠著球友宣傳,每天生意不錯,秉持著要把餐廳招牌越擦越亮,周婕妤對於店裡內外場任何雜事都親自參與,而這間主打創意菜色、擺盤精緻的熱炒店,處處看得到大眼妹的轉型成功,也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周婕妤。(民視新聞/羅翊菱、張庭翔 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粉紅超跑」飆速!白沙屯媽祖40小時趕200公里科技公益路跑眾星雲集 高嘉瑜.陳嘉昌尬「煎熬」太魯閣號罹難網紅吳享宸公祭 400名親友弔唁
財政部國產署下周三(21日)將標售今年第2批都更分回宅,這次一口氣推出2大建案「正隆天第」與「南方莊園」共計42戶。值得注意的是,億元豪宅「正隆天第」底價大為調降,降價幅度將近7%,幾乎打了近93折。
【時報-台北電】外電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歷經2019年以來的政策管制和市場萎縮之後,大陸近期允許國內外銀行大量進口黃金,境外將有150噸黃金在4月和5月運往大陸,數量為2019年以來最大,市場人士認為全球金價可望因此獲得提振。 路透報導,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每年消費數百噸黃金,價值數百億美元。但在2019年5月,大陸政府為遏止當時資金明顯外流情況,藉此穩定人民幣匯率,開始嚴格限制黃金進口。隨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和國內需求枯竭,大陸的黃金進口量持續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進口黃金727噸,較2018年1,259噸驟減42.3%。2020年前三季,黃金進口量更萎縮至126噸。 隨著大陸經濟自2020年下半年強勁反彈,民眾對於黃金首飾、金條和金幣的需求復甦,推升國內金價高於全球基準利率,使進口黃金變得有利可圖。報導引述亞洲黃金交易員指出,目前當地的黃金溢價約為每盎司7~9美元,如果不允許增加進口來滿足需求,溢價還會進一步上升。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稱,大陸政府批准後,約有150噸、價值約85億美元的黃金將運往大陸。這批黃金將在4月裝船,4~5月抵達。大陸的黃金進口主要來自澳洲、南非和瑞士。 報導指出,這批黃金的發貨量意味著,大陸正大舉重返全球黃金市場。大陸海關數據顯示,自2020年2月以來,大陸平均每月進口黃金僅約10噸,價值6億美元。而在2019年,大陸每月進口黃金約75噸,價值約35億美元。 在新冠疫情初期,大陸在黃金市場缺席對金價影響不大,當時西方投資者擔心經濟崩盤而囤積大量的避險資產,將金價推高至2,072.5美元的新高紀錄。但隨著疫苗和各國刺激計畫恢復經濟成長,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消退,金價近期跌至1,750美元附近。 另外,印度對黃金的需求也已從疫情期間的暴跌出現反彈,3月的進口量達160噸創新高。渣打銀行分析師Suki Cooper指出,中印的復甦對於黃金提供支撐至關重要,應該會阻止金價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下跌。(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康彰榮/綜合報導)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2021年04月18日電)中鋼(2002)股價近期表現強勁,股東人數逾98萬人,穩坐上市第一。分析師分析,資金流向原物料族群,帶動相關族群勁揚;不過投資人得留意台股資金比重,當電子股帶量上攻時,就得檢視手中原物料族群表現。由於世芯-KY(3661)最大客戶飛騰遭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股價連日重挫,進一步影響電子族群表現。台股近期由傳產接棒,水泥、塑化、鋼鐵等原物料族群奮起。鋼鐵表現強勢,在中鋼領軍下,鋼鐵人再起,16日有11檔鋼鐵個股以漲停價作收,包含不鏽鋼、條鋼、盤元線材等廠商。中鋼股性牛皮,股價難有劇烈波動,不過近期大牛化身鬥牛,14日更一度奔上漲停價33.2元,不少分析師跌破眼鏡,直言「入行以來幾乎沒看過中鋼漲停」。中鋼股價16日收漲6.52%,收33.15元,週線上漲5.2元、18.6%,統計4月1日至16日,漲幅達28.4%,在股價連日走高下,推升中鋼市值逾5500億元。根據集保中心統計,截至16日,中鋼股東人數達98萬6579人,較上週略減6200人,台積電(2330)以96萬9046人居次;不過,受到零股投資人青睞,持有中鋼999股以下者,增加8000多人。觀察鋼市基本面,挺過疫情衝擊,全球今年經濟復甦力道不減,帶動鋼鐵需求暢旺,世界鋼鐵協會(Worldsteel)上修預測,今年鋼鐵需求成長由4.1%上調至5.8%。供給面則受到中國減產,以及疫情、氣候及運輸等因素,供需失衡狀況短期難解。鋼品的量與價攸關獲利表現,中鋼日前開出5月份內銷盤價,平均調幅為8.1%,以熱軋軋延料、熱浸鍍鋅鋼捲建材、烤漆料等品項漲勢最高,每噸上漲新台幣2500元。不過,相較國際行情,中鋼盤價遠遠落後,每噸價差在100美元至200美元左右,主力單軋熱軋淨售價更是國際市場上最低報價。中鋼主管看好後市表現,第2季訂單動能強勁,預估全季接單量在315萬噸左右,由於全球經濟復甦步調不變,各國持續推動基礎建設,鋼鐵市場供不應求,認為下半年鋼市沒有烏雲,同時樂觀預期高鋼價時代來臨。法人報告指出,依照鋼鐵供需格局,預期鋼價在下半年將可維持高檔不墜,不過鐵礦砂價格將緩慢修正,煉鋼利差可望逐季提升。同時,中國嚴格限縮高爐產能,以往供過於求、削價競爭的態勢將逐步消失,看好鋼鐵產業有望維持常態高檔獲利。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分析,台股近期資金轉向原物料、金融族群,特別是塑化、紡織、鋼鐵、造紙等原物料族群,受惠報價上漲利多,在資金流效益與基本面加持下,表現相當剽悍。他說,像是中鋼近期股價一度衝上漲停價格,以大型權值股來說,相當不可思議。不過,原物料族群與景氣循環高度相關,目前基本面佳,股價也有所反映,但若未來趨勢反轉,股價可能會休息很久。蔡明翰指出,在資金浪潮之下,相關族群短線上還有高點可期,不過投資人得留意,如果電子族群帶量轉強,資金比重超過7成以上時,就得檢視手中相關個股表現。
【時報-台北電】台泥(1101)高殖利率加上營收獲利成長,外資及法人買盤動作加大,16日在大量突破47元頸線關卡後衝高,收在49元、上漲2.29%,已創近幾年新高,站穩所有短均線之上,短期的周線、月線及季線趨勢也都在上周反轉走高。量能逐日增溫,各技術指標都呈多頭排列,在營運成長動能推動下,股價高點可期。 2020年獲利已創歷史新高,今年在大陸市場維持成長,國內營運穩定,且綠能及循環經濟領域的獲利性更高,轉投資電廠也可望增加貢獻度,今年獲利預期有2位數成長,可望再創新高。(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袁延壽)
【時報-台北電】日月光投控(3711)封測接單全線滿載,3月封測事業合併營收月增11.0%達257.3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6%並創下歷史新高,第一季封測事業合併營收季增1.4%達747.6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4%並改寫歷史新高紀錄。日月光投控第一季集團合併營收達1194.70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且符合市場預期。 日月光投控看好5G智慧型手機相關晶片封測訂單大幅湧入,加上蘋果大舉釋出系統級封裝(SiP)模組訂單,集團營收將逐季成長到年底,打線封裝產能全年短缺。(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涂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