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貿易紅利落幕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3年1~4月依台灣海關統計,口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470億美元,年增率-28.5%,而依大陸海關統計,1~4月自台灣進口597億美元,年增率-27.5%,同期間大陸自美國、歐盟進口雖也負成長,惟僅-2.0%、-1.8%,顯示台灣對陸出口衰退,相對嚴重。

■過去19年(2004~2022)台出口總額裡有38~44%集中大陸市場,2021年對陸出口比重42%(2022年39%),各業中,積體電路60%(58%)、化學品41%(38%)、電腦零附件41%(31%)、調製食品及飲料菸酒33%(26%)、塑膠及其製品37%(32%)、機械32%(27%)。

台灣早年最大的出口地區是美國,隨著1988年開放兩岸貿易,台灣對大陸出口逐年成長,於2004年超越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順差來源,若加計香港,這一年台灣對陸港出口比重已升至38%。

隨後,在投資帶動貿易下,兩岸貿易持續成長,台灣對大陸(含香港)的出口扶搖直上,出口比重二十年來一直在40%的高水準,幾乎是對美出口的四倍。台灣對大陸出口從食品、化學品、塑橡膠、電子零組件(半導體)、機械直到資通視聽產品,皆有不錯的競爭力,也都占我出口至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電子零組件甚至達六成,意思是出口的電子零組件,有六成賣到大陸。

這大約是在2020年之前的景況,在美中貿易戰初期,兩岸貿易大致仍平穩的進行,從台灣海關統計可以發現,2020年我們對大陸出口達到1,500多億美元,同年對美出口只有500億美元。台灣對大陸以輸出零組件、半成品、原材物料為主,輸往大陸後加工再銷往美、歐,這是屬於生產活動所帶動的貿易,不同於消費活動所帶動的貿易,也因此,只要大陸出口擴張,台灣對陸輸出也會跟著成長,這是兩岸貿易紅利成長的年代。

廣告

反觀大陸海關統計,雖然數字略有不同,但長期趨勢和台灣海關統計仍如響斯應,遺憾的是,自2020年以來,隨著美中貿易戰愈打愈猛,美國祭出的限制愈來愈多,加以兩岸交流日趨冷淡,對立局面年甚一年,使得兩岸貿易開始走下坡。

如今大陸雖仍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但已不如昔日甚遠,以今年前四個月而言,大陸出口仍有2.5%的成長,但自台灣進口卻大幅衰退27.5%,這是以往未曾有的現象,以2020年而言,大陸出口成長3.6%,自台灣進口也成長16.0%。

再以2017年而言,大陸這一年出口成長7.9%,自台灣進口大幅成長13.7%,再以2016年為例,這一年全球景氣疲弱,大陸出口衰退7.7%,然而有沒有因此自台灣進口就大幅衰退?並沒有,自台灣進口只衰退2.8%。

以過去幾年的兩岸貿易統計會發現,兩岸貿易已不如從前這麼緊密,在今年前四個月大陸出口仍舊成長的情況下,居然自台灣進口大幅衰退,這是一個警訊,如果讓這個情況繼續下去,隨著兩岸貿易由盛而衰,兩岸貿易紅利年代落幕,影響所及不只是兩岸貿易,而是台灣的整個生產活動,除非我們可以很快找到一個足以替代大陸的出口市場。

從台灣海關統計我們發現近四年對大陸出口比重一路下滑,由43%降至35%,從大陸海關統計也可以看到,我們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由9.8%逐年降至7.3%,不論哪邊的海關統計都說明一件事,兩岸貿易正快速走下坡。

台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出口是維繫經濟成長的唯一動能,當台灣出口失去動能,只靠內需是不行的,兩岸貿易該任其萎縮,或者政府該有些作為,就看主政者是否有深謀遠慮了。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
中研院:台灣明年通膨會破2%
弘凱車用耕耘有成 營運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