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投投資 3年新低

全球融資調研機構CBINSIGHT最新公統計,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重新甦醒,第二季季增達17%,但全球創投投資卻跌至三年來新低,顯然創投金主急於投資事業收割出場,且主要央行暴力升息後,資金成本居高不下,募資動能大減、也無意再投資。

根據統計,第二季全球創投投資跌至605億美元、季減13%,創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交易件數更是2016年以來最低,全球領頭羊的美國創投,第二季降至313億美元,季減更達27%。

就創投資金注入的產業別來看,金融科技新創下跌48%,成為各行業中資金下降跌幅最大,單季僅78億美元,為2017年以來的最糟狀況;交易數量也急劇下降,季減22%。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分析,全球創投市場自2022年開始陷入低潮,已歷經超過一年的衰退,不論是在各個領域、地區或投資階段,「寒風仍未見休止」,期盼現在的低迷是市場重新修正,並回歸理性的開始。由於投資者手上可投資資金(dry powder)依然豐沛,近期躍上檯面的熱門題材,仍有機會成為眾人追逐的焦點,像生成式AI熱潮希望能成功驅散市場寒風。

讓投資的新創事業走向IPO,是全球創投業者的重大目標之一,投資資金可因此回收。CBINSIGHT團隊指出,儘管今年上半年交易件數和金額明顯下跌,IPO市場第二季一改過去兩季的跌勢,出現轟動跡象,單季躍升17%,高達102宗。按估值計算,前二大IPO案,一是總部位於印度的製藥公司Mankind,IPO達65億美元,一是總部位於大陸的晶片製造商Nexchip Semiconductor,IPO達58億美元。

范秉航認為,就各個投資階段的觀察上,天使與種子輪的投資案仍是大宗,超過整體交易件數6成;其次是包含A輪與B輪的早期階段投資,最後才是C輪以後的後期階段與成長期投資,反映創投資金仍是支持新創團隊誕生,但新創事業能不能茁壯不能全靠創投資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